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1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285篇
内科学   18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170篇
外科学   144篇
综合类   560篇
预防医学   227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88篇
  6篇
中国医学   143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加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伴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笔者对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的43例丘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软通道血肿及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的评价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95%的患者在5 d内血肿基本消失,术后6月恢复良好34例(79.1%),重度功能障碍与生活依赖明显7例(9.6%),生活完全依赖2例(4.7%)。结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采用血肿及脑室穿刺体外引流术加尿激酶液化血肿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改善其预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2.
目的:采用低千伏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Flash spiral)扫描冠状动脉CTA成像,原始数据采用迭代重建,评价该扫描模式获得具有诊断价值图像质量的冠状动脉CTA的可行性。方法50例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30kg/m^2,心率≤60次/min。冠状动脉CTA成像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Flash spiral模式采集。原始图像重建采用两种重建方式,分别为反投影滤过重建及迭代重建。图像质量评分采用4分法。结果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0.85±0.37) mSv。迭代重建的图像噪声降低,与反投影滤过重建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数值分别为(26.4±5.2)和(20.6±4.1)HU。迭代重建的图像质量评分(1.9±1.1)降低,与反投影滤过重建(2.2±1.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728段冠状动脉段,反投影滤过重建有61段,迭代重建有38段被评为4分(P=0.07)。BMI指数为24-30 kg/m^2的患者,迭代重建的可评价图像噪声低,血管段SNR和CNR均比FBP重建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选择性人群,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低千伏扫描模式联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可以提供充足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硬化性血管瘤(PSH)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MSCT表现及术前诊断准确率。其中9例行CT平扫,2例行CT直接增强扫描,8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图像进行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组(MPR)。结果19例均为单发实性边界清晰类圆形肺结节或肿块,平均直径23mm,分布无偏向性。其中8例(42.1%)见斑点状钙化灶,4例(21.1%)见分叶,3例(15.8%)见空气新月征,4例(21.1%)病灶跨叶间胸膜生长,1例(5.26%)见胸膜牵拉凹陷,8例(8/10,80%)增强CT扫描显示贴边血管征。本组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本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68%。结论MSCT薄层及MPR可清晰的显示PSH的形态学及结构特点,贴边血管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MSCT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了解盐碘含量调整前后常州市重点人群碘营养的变化情况,为制订有针对性的碘缺乏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比较2011年(调整前)、2013年(调整后)全市人群碘营养监测数据,包括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学龄儿童、育龄妇女尿中碘浓度和家中食盐碘含量。结果盐碘含量调整后,盐碘均数从31.07 mg/kg下降至24.87mg/kg,盐碘含量在18~33 mg/kg的频率由72.5%上升至94.9%。2011年、2013年全市均未发现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盐碘含量调整前、后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由244.8μg/L下降至198.31μg/L,尿碘值在100~199μg/L的分别占29%、42.7%;育龄妇女尿碘中位数由220.8μg/L下降至180.12μg/L,尿碘值在100~199μg/L的分别占31%、50%。盐碘下降1 mg/kg,学龄儿童、孕妇、哺乳妇女的尿碘分别下降7.50μg/L、4.87μg/L、12.90μg/L。结论盐碘含量调整后,常州市学龄儿童、育龄妇女的尿碘值呈下降趋势,并逐渐达到适宜水平。建议继续加强人群碘营养监测。  相似文献   
85.
徐辉  葛建军  汪洋  程光存 《安徽医药》2019,40(4):381-384
目的 评价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将同期行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的60例患者作为消融组,行单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及窦性心律恢复情况。结果 消融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为(93.93±30.06)min,术后监护时间为(1.97±0.96)d,术后住院时间为(11.83±5.50)d,术后病死率为1.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164.58±43.92)min,手术时间为(300.03±53.43)min,术后窦性心律恢复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术前合并心房颤动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在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手术安全可靠,术后窦性心律恢复率高。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沉渣小圆上皮细胞检测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为健康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胱抑制素C(CysC)、24 h mALB阳性率;检测两组研究对象CysC、24 h mALB与尿沉渣小圆上皮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ysC、24 h mAL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ysC、24 h mALB与尿沉渣小圆上皮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患者尿mALB、尿沉渣小圆上皮细胞水平的检测,对其肾损伤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7.
胸腰椎转移瘤的外科治疗策略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腰椎转移瘤的外科治疗策略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收治的行外科手术干预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胸腰椎转移瘤患者共42例。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8岁(28~76岁);胸椎转移瘤25例,腰椎转移瘤17例;单节段34例,双节段6例,3节段2 例。2例无症状,40例有腰背部或下肢疼痛。18例脊髓功能受损,其中ASIA分级 A级5例,B级3例,C级4例,D级6例。Tomita评分2~7分,术前根据Tomita评分制定手术目标,根据Tomita外科分期制定具体手术方案,分别行全椎体切除,肿瘤彻底刮除及姑息性椎管减压稳定手术。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对患者疼痛、脊髓功能、肿瘤局部控制、生存、内置物情况进行评估。结果:42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1周38例疼痛缓解,5例完全性瘫痪中2例神经功能恢复至E级,2例恢复至D级,1例未恢复,13例不全瘫痪者均有1级以上恢复。随访24~48个月,内固定物失效1例,5例局部肿瘤复发或失去控制。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存活率分别为95.2%、85.7%、58.2%和37.6%.结论:对于脊柱转移瘤患者,通过Tomita评分和外科分型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可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增加脊柱稳定性,控制局部病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某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及胸部CT的应用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通过医院医疗大数据平台和院内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提取2020年1月20日至3月20日及2019年同期发热门诊就诊人次和行胸部影像检查的患者影像信息,分析不同时期发热门诊行影像检查的次数、比率和肺内炎症检出率的变化情况;提取某综合医院西城院区和通州院区2个院区发热门诊自专用胸部CT安装以来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影像信息,分析胸部CT在肺内炎症的检出情况。计数资料采用次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2020年1月20日至3月20日,2个院区发热门诊就诊人次为5 967人次,行影像检查4 856人次,检查率为81.38%,其中肺内炎症1 502例,阳性率为30.93%;2019年同期,2个院区发热门诊就诊人次为7 416人次,行影像检查3 317人次,检查率为44.73%,其中肺内炎症1 351例,阳性率40.73%。新冠肺疫情下行影像检查的比率较2019年同期显著提高,但阳性率较2019年显著下降9.83%(χ~2=82.28,P<0.001)。疫情下行发热门诊专用胸部CT检查525人次,其中肺内有病变433例,肺内病变检出率为82.48%。在肺内炎症检出方面,CT检出肺内炎症146例,检出率为27.81%,CT提示病毒性肺炎患者5例。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发热门诊行影像检查的比率较2019年同期显著升高,说明疫情下发热门诊DR、CT影像学应用意识不断提升,医学影像学在新冠肺炎筛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阳性率较2019年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本次新冠肺炎传染性强,为防止漏诊情况和二次感染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影像检查的比率。如何有效利用发热门诊DR、CT是现在以及未来医疗行业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急诊工作中DR、CT的应用变化趋势,分析数据变动的意义。方法依托三甲综合医院医疗大数据平台,筛选2020年1月20日至3月20日及2019年同期就诊于急诊的患者信息,分析急诊就诊患者以及DR、CT检查数量、检查部位及占比、检查项目及占比的变化,计算急诊患者DR、CT每百人检查量;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计算检查结果阳性率、检查目的相关阳性率。结果急诊就诊人次、DR、CT检查人次显著降低,DR自22.8人次/百人降低至18.8人次/百人,同比下降17.5%,CT自22.8人次/百人显著升高至44.2人次/百人,同比大幅增长93.9%,增强检查显著提高至4.3人次/百人,同比增长50%以上。放射科工作内容显著变化,CT检查明显增多,占比高达74.7%。各类检查项目中,头部、腹盆部、胸部平扫为急诊CT主要检查项目,胸部和腹盆部平扫每百人检查量大幅升高,分别达17.4人次/百人、11.8人次/百人,同比增长296.6%、112.2%。对于检查目的相关阳性率,DR整体明显降低,CT整体稍有降低,但腹盆部、胸部及颈部平扫显著提高,同比增幅超过20%。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CT特别是胸部CT应用意识及需求显著提升。应采取应对措施(如人工智能软件等)提高工作效率。非疫情状态下可能存在较多非必要的急诊就诊及过度使用的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90.
从本科护理实习生的角度探究循证护理的概念及含义,并结合本科护理实习生特有的优势及不足,剖析培训本科护理实习生循证思维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而以自身体会总结提出培训方法.本科护理实习生作为未来护理的中坚力量,应以循证护理为契点,培训循证思维,提高护理技能,服务于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