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目的:研究硒酸酯多糖与紫杉醇单独及序贯给药对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及SRB法检测药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体外杀伤作用,应用金氏公式判断联合用药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结果:MTT及SRB法结果显示,药物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两者联合作用效果优于单独作用组,30mg/L的硒酸酯多糖与0.5~2nmol/L紫杉醇联合应用表现为协同作用,与4nmol/L紫杉醇联合应用表现为相加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紫杉醇作用于G1期,同时添加组及序贯给药组既可发生S期和G2/M期周期阻滞,又可诱导凋亡,但凋亡率低于Taxol单独组。结论:紫杉醇与硒酸酯多糖对乳腺癌MCF-7细胞有协同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消疣汤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顽固性跖疣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艳艳  梁鹏飞  方海萍  李冰 《新中医》2018,50(4):143-146
目的:观察消疣汤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顽固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顽固性跖疣湿热血瘀证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予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疣汤熏洗,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跖疣个数、皮损直径、疼痛积分的变化,统计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1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2、3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跖疣个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跖疣皮损直径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跖疣个数少于对照组,跖疣皮损直径小于对照组,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治疗组复发率13.33%,对照组复发率4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疣汤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顽固性跖疣具有较好疗效,能够较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不适感,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23.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双侧胸背部同时出现红斑、簇集性水疱伴疼痛1周,就诊于我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双侧胸背部疼痛,感针刺及灼热样疼痛,之后相继出现红斑、簇集性水疱,且皮损逐渐增多,疼痛亦加重。自行于当地医院口服中药及拔火罐等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追问病史,患者既往3年前患"肺结核"予抗结核(具体用药不详)治疗2月后因胃肠道反应重自行停药。病来精神、饮食及睡眠欠佳,否认有其他疾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3/84mm Hg,慢性病容,余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Beclin1的过表达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自噬及EMT过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组(只转染试剂,无质粒)、NC组(转染空质粒)、转染组(转染携带Beclin1质粒),3组细胞分别接种于3组裸鼠皮下,观察成瘤后21 d各组移植瘤的生长情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Beclin1、LC3Ⅱ、Vimentin、N-cadherin和E-cadheir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3组接种A375细胞的裸鼠成瘤率100%,转染组肿瘤生长速度低于空白组和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空白组与NC组比较,各基因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相对于空白组与NC组,转染组Beclin1、LC3Ⅱ和E-cadherin的mRNA表达均升高,Vimentin和N-cadherin的mRNA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空白组与NC组比较,各基因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相对于空白组与NC组,转染组Beclin1、LC3Ⅱ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eclin1的过表达可促进黑色素瘤细胞发生自噬,并抑制其EMT过程。  相似文献   
25.
患者男,61岁.曾于2008年7月21日持硬麻醉下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病理示:腺癌Ⅱ级.心肺正常,肝肾功能良好.无药物过敏史,无遗传性疾病史.  相似文献   
26.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意外创伤,具有损伤重、病程长、卧床时间久、恢复期长、易发生并发症等特点,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除采用合理治疗方法外,充分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预防以及患者的健康教育等非常重要。1999年以来,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骨二科共收治6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65例,针对高龄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采取了预见性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徐静  徐艳艳  于成勇 《癌症进展》2018,16(7):911-913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碱性磷酸酶(ALP)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骨转移分为骨转移组(n=56)和非骨转移组(n=42).检测患者的血清PSA、PSAD、ALP水平,分析3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PCa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98例PCa患者中,56例患者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率为57.1%.骨转移组患者的PSA和PSAD值均高于非骨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PSA+PSAD联合诊断PCa骨转移的灵敏度(98.34%)、阳性预测值(90.53%)、阴性预测值(92.33%)及约登指数(73.84)均高于PSA、PSAD、ALP单独诊断的结果.结论 血清PSA、PSAD、ALP联合检测对于PCa骨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内皮素-1(ET-1)、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 氯沙坦 螺内酯 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上加以给予辅酶 Q1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ET-1、BNP指标水平及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 %,显著高于对照组(70.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hs-CRP、ET-1以及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hs-CRP、ET-1以及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短轴缩短率以及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短轴缩短率以及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体内hs-CRP、ET-1以及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 探讨乌索酸能否通过抑制高糖状态下系膜细胞内miRNA-21的过表达,上调其靶基因PTEN的表达,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诱导自噬,减少细胞外基质堆积,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高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以PI3K抑制剂LY294002以及不同剂量乌索酸进行干预,应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总蛋白/总细胞数测定细胞肥大,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PTEN-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Ⅰ型胶原及自噬标志物.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的形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出现显著的肥大、增殖,细胞内miRNA-21表达明显上调,PTEN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85PI3K、磷酸化(p)-Akt、p-mTOR、Ⅰ型胶原、p62/SQSTMI表达明显增加,LC3 II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与高糖组相比,乌索酸干预组及LY294002组细胞肥大、增殖程度均明显降低,p85PI3K、p-Akt、p-mTOR、Ⅰ型胶原、p62/SQSTMI的表达均明显降低,LC3 II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但LY294002组细胞内miRNA-21和PTEN的表达与高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乌索酸干预组细胞内miRNA-21的表达明显下调,PTEN的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乌索酸可能通过抑制高糖培养系膜细胞内miRNA-21的过表达,上调PTEN表达,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增强自噬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堆积,减轻细胞的肥大、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