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3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与胱抑素C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表达以及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在本院开展体检的57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分别依据病变支数、疾病类型以及冠脉狭窄程度进行不同组别划分,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完成血清尿酸与胱抑素C的临床检验,再将上述结果均开展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尿酸与胱抑素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伴随疾病病变程度的提升两项指标均呈现出上升趋势。结论 :临床检测血清尿酸与胱抑素C对冠心病具有良好的诊断评估价值,两项指标与病情程度均具正相关性,亦可作为病情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方法 该试验为随访研究,对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心率变异性中度降低组(窦性R-R间期的总体标准差〈50ms)和心率变异性轻度降低及正常组(窦性R-R间期的总体标准差≥50ms).主要终点是180d随访时死亡,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是180d随访时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难治性心肌缺血.结果 共有384例患者入选,180d随访时,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心率变异性中度降低组5.9%,心率变异性轻度降低及正常组0.5%(P=0.01),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心率变异性中度降低组30.2%,心率变异性轻度降低及正常组10.2%(P=0.00).180d随访时心力衰竭发生率心率变异性中度降低组14.8%,心率变异性轻度降低及正常组5.6%(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性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心率变异性降低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4.
柳达  徐卫亭 《农垦医学》1998,20(1):17-19
自1977年Gruentzig等首次应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PTCA)治疗冠心病以来[1],PTCA在临床应用日益增多,目前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术中也可出现一些并发症,有的甚至是致命性的,应及时发现,有效处理。临床资料男性115例,女性30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8岁。145例PTCA中并发症共28例。本文重点分析与探讨其并发症和处理问题。1.急性血管闭塞据报道PTCA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发生率3%左右,多在PTCA术后10分钟~6小时出现[2]。本组2例(1.4%)PTCA术…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胰岛素抵抗(IR)在非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630例具有胸痛、胸闷症状的非糖尿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74例)和对照组(256例).测定mAlb、血糖(Glu)、胰岛素(Ins)、血脂和血肌酐(SCr),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的mAlb、Glu、Ins、SCr、IRI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的男性、高血压、吸烟、mAlb>20 mg/L、IRI≥2.69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龄、男性、吸烟、mAlb>20mg/L、IRI≥2.69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Alb与IRI呈正相关(P<0.05).结论 mAlb与IR具有相关性,两者均为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比较849例AMI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在性别、年龄、入院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组间的差异。分析未调整和经多因素调整的入院血尿酸水平对AMI患者出院心功能≥3级和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度。结果在性别、年龄、入院心功能分级组AMI患者血尿酸水平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经多因素调整后显示入院时血尿酸水平升高会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风险(出院时心功能≥3级和住院期间死亡的OR值分别为1.004,1.006)。结论入院时血尿酸升高可能是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生心力衰竭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评估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急性STEMI患者4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PCI组(对照组)140例;血栓抽吸组168例;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148例。比较各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心肌再灌注(TMP)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者梗死血管和病变血管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PCI术后TMP分级及药物洗脱支架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TFC为(31.5±5.8),血栓抽吸组为(21.8±7.2),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为(20.9±6.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76,P=0.006);其中血栓抽吸组、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CTFC低于对照组(q=3.225、3.73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血肌酐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急性STEMI患者术后1个月发生MACE有回归关系(P<0.05);年龄、血肌酐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方法与急性STEMI患者术后12个月发生MACE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急性STEMI患者早期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水平,降低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经单纯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联合介入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左房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5例,其中30例选择标准化药物治疗,另4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左房总体排空分数(LA total EF)、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和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并应用STI技术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左房壁应变率曲线,获取左室收缩期左房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左室舒张早期左房平均峰值应变率(mSRe)和左室舒张晚期左房平均峰值应变率(mSRa)。结果无论是单纯药物治疗组还是介入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左房存储功能指标:mSRs、LAtotal EF显著升高(均P〈0.05);左房管道功能指标:mSRe、LAPEF显著升高(均P〈0.05);左房辅泵功能指标:mSRa、LAAEF显著降低(均P〈0.05),其中介入组较单纯药物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 STI可以定量评价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单纯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前后左房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急性STEMI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17.0软件的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钙80 mg,术后改为40 mg/d,n=79)和标准治疗组(术前阿托伐他汀钙20 mg,术后20 mg/d,n=79)。收集患者基线资料,观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记录PCI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不良反应。结果 强化治疗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2级、术后心功能KillipⅢ~Ⅳ级所占比例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强化治疗组PCI后30 d内MACE发生率为1.3%(1/79),低于标准治疗组的11.4%(9/79)(χ2=6.832,P=0.009)。生存分析显示:强化治疗组PCI后30 d内无MACE生存率高于标准治疗组(χ2=6.860,P=0.009)。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TIMI血流分级0~2级、植入裸金属支架(BMS)增加MACE发生风险〔HR=5.382,95%CI(1.042,27.789),P=0.044;HR=9.829,95%CI(1.917,50.386),P=0.006〕,强化治疗降低MACE发生风险〔HR=0.106,95%CI(0.011,0.993),P=0.049〕。两组未发生严重的肝肾衰竭、他汀相关性肌病、新发糖尿病和造影剂肾病。结论 急诊PCI围术期及术后早期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STEMI患者即刻心肌灌注水平,降低MACE发生率,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0.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成功介入治疗及成功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共纳入56例首发心梗患者,既往无心衰病史。随机分别接受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均治疗成功。并在入院7.5±0.4 d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访其心源性死亡事件的发生。结果介入治疗组有27例和溶栓治疗组有29例,在入院7.5±0.4 d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介入组为(57.6±2.3)%,溶栓组为(49.9±1.9)%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介入组为53.42±6.28 mm,溶栓组为53.18±5.69 mm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5)。在进行了平均为期548.7±48.9 d随访后发现介入组生存率为85.2%,溶栓组生存率为79.3%(P<0.5),两组的生存率分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轻中度的急性心梗患者中,使用了普通支架的介入治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内的心功能明显优于溶栓治疗;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长期预后则可能无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