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1.
66只SD大鼠用连续灌流收集胃液法,观察侧脑室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胃酸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侧脑室注射0.5μg/10μlTRH后胃酸分泌量为基础分泌量的335%,且TRH促进胃酸分泌的效应呈剂量依赖性:②皮下注射阿托品可完全消除侧脑室注射TRH的增强泌酸效应;③预先肌肉注射西咪替丁可减弱TRH的促进胃酸分泌作用。结果提示:TRH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胃酸分泌的过程,此调节作用依赖于胆碱能机制,组织胺H2受体也参与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直径的窦前卵泡的培养对获得成熟卵母细胞的影响。方法出生10天的小鼠窦前卵泡体外培养12 天。直径小于80μm的卵泡258个为A组;直径80-110μm的卵泡306个为B组。观察卵泡形态的变化,测量卵泡直径的变化。结果 A组卵泡成活率56.2%,窦腔形成率13.1%,卵母细胞成熟率11.7%;B组卵泡成活率89.5%,窦腔形成率51.8%,卵母细胞成熟率56.6%。B组卵泡成活率、窦腔形成率和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高于A组(P<0.05,P<0.01,P<0.01)。A组卵泡直径(72.5±15.7)μm,培养后卵泡直径(246.3±22.2)μm(P<0.01);B组卵泡直径(101.7±20.1)μm,培养后卵泡直径(370.3 ±33.9)μm(P<0.05)。A组卵母细胞直径(52.3±4.4)μm,培养后卵母细胞直径(68.5±9.3)μm(P<0.01);B组卵母细胞直径(55.6±5.8)μm,培养后卵母细胞直径(71.9±5.7)μm(P<0.01)。结论出生10天小鼠窦前卵泡培养后可以得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期)卵母细胞;直径80μm以上的卵泡成活率,窦腔形成率,卵母细胞成熟率较高,培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重复促排卵治疗对成熟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的影响,其与卵母细胞生长分化因子-9(GDF-9)表达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实验组昆明小鼠接受孕马血清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重复3次促排卵,对照组接受3次生理盐水注射,其后两组同时接受促排卵得到成熟卵世细胞并分别进行GDF-9免疫组化染色和体外受精胚胎培养,比较两组卵母细胞GDF-9表达量和受精后卵裂率、囊胚形成率.结果 实验组得到成熟卵母细胞253个,平均每只鼠11.5个;对照组共得到521个,平均每只鼠32.6个(p<0.05);实验组GDF-9染色平均光度(0.60±1.32)×104,积分光度(2.54×2.10)×104;对照组平均光度(4.81±2.65)×104,积分光度(10.20±2.33)×104(P<0.05,P<0.01);实验组成熟卵母细胞受精后卵裂率85.6%,对照组卵裂率88.8%,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囊胚形成率20.8%,明显低于对照组囊胚形成率35.2%(P<0.01).结论 昆明小鼠经重复促排卵后排卵数目减少,GDF-9表达下降,囊胚形成率下降,重复促排卵影响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可能与GDF-9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阴道用单剂量米索促宫颈成熟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剂量米索促宫颈成熟作用.方法选择宫颈评分≤6分,孕龄≥41周的足月孕妇,将米索50μg置于阴道后穹隆,观察宫颈变化.结果米索能显著提高宫颈评分,促宫颈成熟有效率达到85.5%,高于对照组10%(P<0.001).用药至临产的时间(12.9±7.8)h,明显短于对照组(52.3±4.4)h(P< 0.001),米索组剖宫产率27.6%,明显低于对照组42.9%(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并未出现子宫收缩过频,胎心异常等副作用.结论阴道用单剂量米索50μg能有效使延期妊娠结束分娩,并能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拮抗剂有效抑制促排卵过程提前出现的黄体生成素(luteinization hormone,LH)峰值,降低GnRH拮抗剂用量,观察其对卵泡提前黄素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5月出现2次或以上卵泡提前黄素化的患者15例,分成两个周期促排卵治疗行夫精人工授精,A组(15个周期)进行常规促排卵治疗,B组(15个周期)加用西曲瑞克0.125 mg/d促排卵治疗,观察治疗结局。结果 A组15个周期,发生卵泡提前黄素化13个周期,B组15个周期,发生卵泡提前黄素化1个周期,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黄体生成素(LH)(12.2±8.6)IU/L,B组(4.0±4.8)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A组孕酮(P)(2.7±1.9)ng/mL,B组(0.9±1.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组使用人绝经促性腺素(HMG)用量(750.0±138.8)IU,B组(907.5±208.4)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组HCG日雌激素(E2)(607.4±315.3)pg/mL,B组E2(1264.0±763.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A组优势卵泡(2.0±1.1)个,B组(3.2±1.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A组卵泡最大直径(17.5±0.8)mm,B组(18.1±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组子宫内膜厚度(10.1±1.5)mm,B组(11.1±1.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结论促排卵治疗过程中加入西曲瑞克0.125 mg/d可以有效减少提前出现LH升高和卵泡提前黄素化发生率,促排卵后成熟卵泡增多,卵泡直径增加,子宫内膜没有出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旨在探讨米非司酮在终止妊娠后对生殖激素及第一次月经周期的影响。 将妊娠8周内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即药物流产组和人工流产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_2,P,β-HCG。于终止妊娠后第7天、第14天用试纸测定尿HCG至转阴。 结果米非司酮终止早孕后第7天、第14天血清E_2,β-HCG与人工流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P<0.05;P<0.05,P<0.001),而孕酮明显降低(P<0.001;P<0.001),月经来潮后E_2,P,β-HCG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一个月经周期药物流产组较人工流产组平均延长8天。药物流产组尿HCG转阴延长可达终止妊娠后3周。米非酮终止早孕后,血清E_2、β-HCG浓度较高,P浓度较低,致使终止妊娠后第一次月经周期延长。由于终止早孕后血β-HCG基础水平较高,清除时间延长,故尿HCG转阴时间延迟,其临床上不必急于赋以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9.
1996年2~6月,我们对早孕者服用米非司酮终止妊娠后,对其第1个月经周期的生殖激素水平进行观察,并与常规刮宫者比较,以探讨米非司酮在终止妊娠后对生殖激素的影响,为临床准确掌握药物流产后月经周期变化及是否需要刮宫提供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均为妊娠8周内72例,随机分为药物流产组42例和刮宫组30例。两组均无服用甾体避孕药物及应用子宫内节育器史。药物流产组和刮宫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7.3岁和28.1岁,平均停经时间42.0d和43.0d,以往月经周期平均为26.7d和28.5d。以上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1.2 流产方式 药物…  相似文献   
20.
小鼠体外发育卵母细胞生长分化因子-9基因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体外培养小鼠窦前卵泡得到MⅡ期卵母细胞,比较发育过程中体外与体内卵母细胞生长分化因子-9(GDF-9)的基因表达量,初步探讨GDF-9的表达对卵母细胞体外发育成熟的影响。方法出生D10雌性昆明小鼠50只,机械方法分离窦前卵泡,体外培养12d。分别于体外培养D2、D4、D6、D8、D10、D12分离卵母细胞作为体外发育组;同窝雌性小鼠出生后D12、D14、D16、D18、D20、D22卵母细胞作为体内发育组;使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两组单个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量。应用计算机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PCR产物电泳条带的几何平均光密度,基因表达量用相对光密度表示:检测基因光密度/管家基因(β-actin)光密度。结果培养第12天观察306个卵泡,274个卵泡成活(89.5%),143个窦腔形成(51.8%);第13天观察,155个卵母细胞成熟(56.6%)。体外发育D2、D4、D6、D8、D10、D12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相对光密度分别是0.83±0.08、0.52±0.09、0.45±0.13、0.49±0.09、0.49±0.09、0.68±0.08;体内发育D12、D14、D16、D18、D20、D22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相对光密度分别是0.64±0.35、0.48±0.10、0.52±0.10、0.66±0.08、0.72±0.09、0.91±0.11;体外发育D8 ̄12卵母细胞GDF-9表达量明显低于同期体内发育卵母细胞(P<0.05)。结论小鼠窦前卵泡体外培养后可以生长发育,部分得到成熟的卵母细胞。小鼠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量随发育时间的改变发生变化;体外发育D8 ̄12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量低于同期体内发育的卵母细胞可能是其发育潜能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