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 以26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生活方式和病史相关资料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出院时神经功能评分≥5或住院期间死亡定义为不良结局.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有研究结局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均高于无研究结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按四分位法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分为4个水平,经多因素调整后,与白细胞计数≤5 6×1 09/L者相比,≥8.7×1 09/L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I)为1883( 1.306 ~ 2.716);与中性粒细胞比率≤0.56者相比,0.57~ 0.64和≥0.74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I)依次为1.572(1.002~ 2.466)和2.577(1.698~3.910);与红细胞沉降率≤4mm/h者相比,≥17 mm/h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I)为2 426(1.233~ 4.776).随着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的升高,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线性趋势性检验P<0.05.而红细胞沉降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无线性关系,线性趋势性检验P>0 05.结论 急性腑梗死患者人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有关.随着人院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水平的升高,住院期间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性也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22.
白血病患者血浆心钠素含量的测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血液科徐景明,段新华,张玲玲,仲伟营,杜玉,张金涛心钠素(ANP)是心房产生的一种内分泌激素。主要生理功能是扩张血管和利尿。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32例白血病患者心钠素的含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心钠素(ANP)是心房产生的一种内分泌激素。主要生理功能是扩张血管和利尿作用。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32例白血病患者心钠素的含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正> 女性患者,26岁。因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8年,不能行走4年于1990年12月11日入院。入院前8年,无诱因出现右上肢麻木,力弱,右手持物费力,并在以后2年内逐渐发展为右下肢麻木,力弱,烧灼样疼。6年前发现右上肢变细,右手肌萎缩,右上肢活动明显受限。4年前出现左侧上下肢麻木,力弱,进行性加重,需他人扶  相似文献   
25.
针灸联合脑波治疗仪干预军人心理应激反应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应激反应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1-2]。对军人心理应激反应进行干预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针灸联合脑波治疗仪对33例军人的心理应激反应进行干预,观察其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搜集接受军事任务为期1周以内的战士,用症  相似文献   
26.
肝腹肽注射液又名肝细胞生长素,是一种无需做试敏的小分子多肽类活性物质。常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在肝炎科应用很广。近年来我科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了1例过敏性反应。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7.
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发生350~600次/min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乱颤,心室仅接受部分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的冲动,故心室率120~180次/min,节律不规则。房颤分阵发型和持续型,绝大多数房颤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病和高心病最常见,部分长时间阵发或持久性房颤患者,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治的1例确诊的DM患者及其家系中另2例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男性1例,女性2例,均隐袭起病,以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伴有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心脏、眼睛等多系统损害,肌强直放电和肌源性损害是DM的主要肌电图特征。结论 DM是一组以肌无力、肌强直和肌萎缩为特点的多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阳性家族史和肌电图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呋喃唑酮(furazolidone),又名痢特灵,是硝基呋喃类抗菌药,为广谱杀菌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肠道细菌感染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有较大处方量.现将1例长期服用呋喃唑酮致中毒性脑病及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进行报道,加强对其不良反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对3例胸段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病例报道,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收集3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史特点、临床特征、脊髓MRI和DSA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平均年龄48岁,慢性病程,缓慢进展,表现为下肢运动障碍、深浅感觉障碍、大小便障碍,病初具有波动性,脊髓MRI可见脊髓轻度肿胀增粗和髓内异常信号灶,斑片状轻度强化,脊髓前后有迂曲匍行血管流空影,全部患者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经介入栓塞或手术治疗症状均得到改善;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导致症状恶化。结论 SDAVF以中年多见,缓慢进展,特征表现为波动性下肢无力及小便障碍,极易误诊,脊髓前后迂曲匍行血管流空影是特异性表现,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及早确诊介入栓塞或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避免残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