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09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480篇
预防医学   323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14篇
  10篇
中国医学   231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筛选并配伍出具有良好抗疲劳效果的方剂。方法:以负重游泳时间、爬杆时间为指标进行方剂筛选并优选出处方最佳配伍,为分析筛选出的最佳配伍方剂与方剂中各药材的相关性建立10批最佳配伍方剂的指纹图谱,以游泳时间、爬杆时间、游泳后的血清尿素氮(BUN)、肝糖原、血乳酸(LD)、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歧化酶(SOD)为指标对最佳配伍方剂进行抗疲劳活性研究与验证,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记录小鼠状况。结果:筛选出的"鹿茸酒"与"独参汤"二者的组合方能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以及爬杆时间,组合方的最佳配比即鹿茸∶人参∶山药=1∶3∶18缓解疲劳效果明显,能显著提高爬杆实验、负重游泳实验运动时间,提高小鼠体内肝糖原、ATP以及SOD含量,降低BUN、LD含量,建立10批最佳配比组合方提取物对照指纹图谱,从中确定9个共有峰,并全部归属到各药材,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方剂无毒性。结论:筛选并配伍出的方剂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效果,且安全无毒,建立该方剂指纹图谱证明方剂与各药材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2.
体外循环期间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心内直视手术病人体外循环(CPB)前后血浆D-二聚体(D-D)的变化,了解其临床意义,应用国产单克隆抗体、ELISA法对45例CPB病人分别在全身肝素化后、转流8分钟和转流结束10分钟时检测D-D、HCT、ACT。结果:CPB中和CPB后D-D明显升高,显示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并与转流时间成正比(P<0.01),故应尽可能缩短CPB时间。D-D检测可做为CPB导致的DIC与术后外科性出血的鉴别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一效膏治疗Ⅱ度压疮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30例遵医嘱使用0.1%洗必泰,消毒创面后使用无菌纱布包扎;常规护理措施:根据病情给予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基础护理。整体护理组30例遵医嘱常规消毒、清创,一效散加适量香油调和成膏,上盖凡士林纱布,敷料包扎,1次/d;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和皮肤护理,常规护理措施同对照组。连续护理干预1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护理干预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整体护理组痊愈21例,显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常规护理组痊愈7例,显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3%。整体护理组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痊愈时间整体护理组少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整体护理一效膏治疗Ⅱ度压疮,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危象治疗中采用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取82例,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分别给予其硝普钠和硝酸甘油治疗。结果:试验组4例无效,31例有效,6例显效,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1例无效,16例有效,24例显效,总有效率为97.56%。无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硝酸甘油的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较好,可作为高血压危象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利用胰岛素培养人结肠癌细胞HT-29,体外模拟糖尿病患者体循环中高胰岛素环境,研究氧化苦参碱(OMT)对胰岛素诱导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OMT(2,4,8 mmol·L~(-1))对胰岛素诱导HT-29的增殖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该模型下细胞形态的变化;通过划痕修复实验评价OMT对胰岛素诱导的HT-29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Annexin V/碘化丙啶(PI)双染实验检测该模型中HT-29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MTT比色法、平板克隆及划痕修复实验均显示,与空白组比较,胰岛素能促进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 0. 05);选择2,4,8 mmol·L~(-1)OMT处理细胞24 h,与胰岛素组比较,OMT 4,8 mmol·L~(-1)明显抑制其增殖作用(P 0. 05),可诱导HT-29细胞发生G_0/G_1期阻滞(P 0. 05),8 mmol·L~(-1)OMT下调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表达(P 0. 05),上调周期负调节蛋白p27水平(P 0. 05);此外,划痕修复实验结果显示,与胰岛素组比较,OMT各浓度组均能抑制胰岛素诱导的细胞迁移作用(P 0. 05),其机制可能与增加黏附蛋白(E-cadherin)(P 0. 05)和降低波形蛋白(Vimentin)(P 0. 05)相关。结论:OMT能抑制胰岛素诱导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及迁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及迁移相关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943年McCulloch和Pitts首先提出了神经元模型(MP模型)[1]。1958年到1962年,Rosenblatt在神经元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了学习功能,提出了单层感知器网络模型[2-3],并将此模型应用到实践中,但是此模型解决不了线性不可分问题。到1986年,Rumelhart等人提出了反向传播网络模型(BP模型)[4],解决了之前单层感知器网络模型不能解决的问题。在20世纪末,支持向量机(SVM)[5]被提出,SVM属于浅层机器学习模型,并取得巨大成功。直到2006年Hinton等人[6]认为具有多隐藏层的深层神经网络有很好的特征学习能力,从而引起了深度学习的热潮。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就是通过无监督学习的方法训练每一个隐层,并将上一层训练的数据传递给下一层再训练,最后通过有监督学习的方法(如BP算法)调整训练好的整个网络[7]。目前流行的深度学习模型有卷积神经网络(CNN)[8]、循环神经网络(RNN)[9]、深信念网络(DBN)[10]、深自动编码器网络(DAN)[11]等。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