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8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扬  宋国新  潘敏鸿  王震  张智弘 《江苏医药》2015,(1):101-102,125
目的分析脊索样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观察6例脊索样脑膜瘤患者肿瘤组织HE染色病理表现及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表达,并结合文献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结果HE染色镜下见黏液样嗜碱性基质中分布小梁状或条索状排列的肿瘤细胞,细胞质淡染或嗜酸,部分细胞呈液滴状类似脊索瘤样细胞,可见典型脑膜瘤结构。免疫组化结果示,上皮膜抗原和波形蛋白均阳性表达,而广谱细胞角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表达。结论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诊断脊索样脑膜瘤。  相似文献   
82.
目的:快速冷冻切片在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尚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其在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治过程中的参考作用。方法:对109例骨与软组织肿瘤行快速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和常规石蜡切片诊断并比较分析。结果:快速冷冻切片与最终病理完全符合占58.7%(64/109),基本符合占33.0%(36/109),定性诊断占91.7%(100/109);不能确诊或误诊占8.3%(9/109)。15例转移癌中14例诊断符合占93.0%;恶性骨肿瘤手术切缘符合率100.0%(10/10)。109例患者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与最终病理完全符合占85.3%(93/109),基本符合占12.8%(14/109);定性诊断占98.2%(107/109);误诊2例占1.8%,需行免疫组化或外院病理会诊以明确诊断。快速病理及常规病理与最终病理完全符合率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但其在定性诊断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快速冷冻切片可作为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的定性参考;高质量的快速冰冻切片,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临床、影像及病理医师的密切配合是保证快速冷冻切片正确结果的重要条件,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的条件下可作为治疗的参考。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头颈部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头颈部 RMS 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51岁,中位年龄25岁。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痛性或无痛性肿块,组织学分型:胚胎型8例,腺泡型3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瘤细胞均表达结蛋白、波形蛋白;肌调节蛋白(MyoD1)、生肌蛋白(myogenin)的阳性率分别为45%、55%;2例表达突触素,所有病例均不表达广谱角蛋白、白细胞共同抗原及 S-100。术后随访6个月~5年,其中2例死亡,4例复发,2例转移。结论: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理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84.
85.
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血管生成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HIF-2α是机体对缺氧适应性调节中的重要调控蛋白,在大多数恶性肿瘤中有表达,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诱导肿瘤血管生成.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HIF-2α、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62例食管鳞癌、40例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和42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HIF-1α、HIF-2α、VEGF的表达和MVD值,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HIF-2α和VEGF的表达较异型增生和正常上皮组织显著增加(P<0.01),MVD值亦显著增高(P<0.01);且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HIF-1α和HIF-2α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和MVD值呈正相关.结论:HIF-1α、HIF-2α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表达,其可能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参与食管鳞癌的血管生成;HIF-1α、HIF-2α和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成为判断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6.
肠道单形性亲上皮性T细胞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道单形性亲上皮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2至2018年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外科手术切除后,病理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重排证实为单形性亲上皮性T细胞淋巴瘤,并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病例12例,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征,完善补充相关检查并获得随访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为单形性亲上皮性T细胞淋巴瘤,男性8例,女性4例(男女比2∶1),中位年龄54岁;发病部位:空肠4例,回肠5例(其中1例侵及乙状结肠),十二指肠、回盲部和直肠各1例;镜下观察:11例肿瘤细胞形态单一,中等大小,核圆形,深染;1例肿瘤细胞呈多形性,核大,深染,可见多核及巨核,异型性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及核碎裂易见;淋巴结转移1例。免疫组织化学:CD3(12/12)、CD8(11/12)、CD43(11/12)、CD56(11/12)、T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12/12)均阳性,CD5(12/12)、颗粒酶B(9/12)、穿孔素(7/12)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60%~90%,2例患者出现了CD20(B细胞标志物)反常阳性表达,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阴性(12/12)。全外显子测序:高频的突变基因为JAK3(3/4)、TP53(3/4)、SETD2(2/4)、STAT5A(2/4)、STAT5B(2/4);基因拷贝数变异主要有:3例患者均出现1q、7q、9q获得,以及7p、8p缺失。KEGG富集信号通路主要有: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结论单形性亲上皮性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结外肠道淋巴瘤,临床表现及组织形态学多样,难与NK/T细胞淋巴瘤、肠病相关T、惰性T等肠道T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基因检测等。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19号和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及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检测108例石蜡包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第19号和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 108例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36.1%(39例),其中19号外显子突变率为13.0%(14例),21号外显子突变率为23.1%(25例);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多为不吸烟、肿瘤直径较小(<3 cm)、腺癌、无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较早(P<0.05),与患者性别、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所有鳞癌标本中均无EGFR基因突变;EGFR突变的患者应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后原发肿瘤和脑转移灶明显缩小.结论 EGFR基因19号和21号外显子突变作为有效的NSCLC靶向治疗的临床筛选指标,很可能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与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结合可为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9.
前列腺基底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1974年由Frankei和Craig首次报道时称为前列腺腺样囊性癌.经检索文献,此病例报道较少[1],我们报道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其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阑尾腺癌的诊断 ,鉴别诊断。方法 :对 9例原发性阑尾腺癌进行临床和病理观察。结果 :原发性阑尾腺癌一般好发于中老年患者 ,年龄在 40岁以上 ,临床最常见症状是右下腹痛 ,结肠造影、肠镜检查可发现回盲部肿块及阑尾的扩张。组织学分为粘液腺癌 ,腺癌 ,一般分化较好。结论 :原发性阑尾腺癌的诊断 ,需大体观察与镜检相结合 ,仔细查找 ,细心鉴别 ,方能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