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人单核细胞THP-1细胞系源性M2型巨噬细胞与卵巢癌SKOV3细胞相互作用后,肿瘤细胞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用佛波酯(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HP-1细胞膜表面CD206分子的表达;用Transwell小室建立巨噬细胞与卵巢癌SKOV3细胞体外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相互作用24 h后提取SKOV3细胞总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TLR1~TLR9 mRN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相对定量法(2-△△Ct)进行分析。结果 PMA诱导后,THP-1细胞巨噬细胞化,CD206分子高表达;卵巢癌细胞经共培养后TLR2、TLR3、TLR4、TLR5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2-△△Ct分别为25.99±1.09、7.11±0.27、16.92±0.11、44.80±0.78。结论卵巢癌SKOV3细胞与M2型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后,肿瘤细胞TLR2~TLR5 mRNA表达显著增加,可能参与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高糖对肾小球系膜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 43)表达和细胞间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调整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以下3组:正常葡萄糖组(5.5mmol/L葡萄糖)、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和渗透压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加24.5mmol/L甘露醇),于37℃5%CO2条件下培养24、48h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漂白恢复(FRAP)技术检测细胞间通讯功能,并应用Northern印迹和细胞免疫化学、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connexin 43 mRNA和蛋白质表达,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正常葡萄糖浓度培养下系膜细胞表达丰富的connexin 43,细胞间通讯功能良好。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细胞间通讯功能下降,荧光淬灭后的恢复比例和速度显著低于正常糖组(P〈0.05)。同时高糖环境下培养的系膜细胞connexin 43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较正常糖组显著下降(P〈0.05)。渗透压对照组与正常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可抑制connexin 43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及细胞间通讯功能,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系膜细胞表型和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妊娠不同阶段胎盘来源的树突样细胞(DC样细胞)刺激脐血淋巴细胞增殖活化特点的差异,进一步研究胎盘免疫细胞在妊娠耐受及分娩发动中的作用?方法:机械分离妊娠中?晚期胎盘中的单个核细胞,用磁珠分离法获取CD14+ 细胞,以内皮(逆)穿越系统诱导其分化为DC样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12?IL-10水平,CCK-8法检测其激发脐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其所刺激的脐血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结果:足月妊娠胎盘来源的经诱导的细胞高表达与免疫激活有关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D80?CD86;培养上清中检出较高水平的IL-12,极低水平的IL-10,具有较强的刺激脐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能刺激脐血T淋巴细胞分化形成较多的IFN-γ产生细胞,而分化形成的IL-10产生细胞则较少?但相比之下,中期妊娠胎盘来源的经诱导的细胞则低表达CD80?CD86(P < 0.05),培养上清中检出较高水平的IL-10(P < 0.05),但检测出的IL-12浓度极低(P < 0.05),刺激脐血淋巴细胞的能力较弱(P < 0.05);刺激脐血T淋巴细胞分化形成较多的IL-10产生细胞(P < 0.05),而分化形成的IFN-γ产生细胞较少(P < 0.05)?结论:妊娠不同时期胎盘来源的单核-巨噬细胞分化形成的DC样细胞免疫学特性不同,高表达CD80?CD86?IL-12的DC样细胞细胞在妊娠免疫耐受中止及分娩发动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而低表达CD80?CD86,高表达IL-10的细胞可能参与了妊娠过程中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1例,按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早期肾病组41例和临床肾病组40例。同时行眼底镜检查分为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组58例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23例。正常对照组30例。均检测其血清hsCRP、oxLDL、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MAU)、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等,并进行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oxLDL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临床肾病组显著高于早期肾病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显著高于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组。hsCRP与oxLDL水平正相关(r=0.4023,0.0005)。结论高水平的oxLDL和hsCRP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8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45例(A组),健康体检者100例(B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斑点法、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联合检测抗dsDNA、抗Sm、抗U1RNP、抗SSA、抗SSB、抗Jo-1、抗Scl-70及抗CCP等8种自身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类风湿病患者均有阳性出现,总检出率88.3%,其中以女性30~50岁年龄段检出率较高.检出一项或一项以上自身抗体阳性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3.1%(27/29)、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80.%(8/10)、进展期硬皮病(PSS)83.3%(5/6)、干燥综合征(SS)94.1%(32/34)、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100%(10/10)、类风湿关节炎(RA)80.0%(44/55),阳性率较高.结论 自身抗体8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特异性,有助于早期自身免疫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36.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包括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4个阶段。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循环是贯穿于  相似文献   
37.
张晓洁  朱旻  袁超  李锐 《中国校医》2020,34(8):583-585
目的 了解饮食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对2018年10月—2019年4月来校医院就诊的1 207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依据罗马Ⅳ诊断标准,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来校医院就诊的在校大学生中,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为5.1%(60/1207)。在单因素分析中,进食生冷(P=0.070)、高纤维(P=0.367)、乳制品(P=0.414)、果蔬(P=0.784)与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食辛辣(P=0.002)、高脂饮食(P<0.001)与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频率进食高脂食物比低频率(≤1次/周)进食高脂食物更容易引起肠易激综合征。P值为0.003,OR:1.545。结论 本调查样本中,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为5.1%。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与进食辛辣、高脂饮食有关。高频率的进食高脂食物是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的危险因素。基层医生应着重做好相关病人的饮食指导,尽量减少肠易激综合征被诱发。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总结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于糖尿病足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饮食调护、足部护理、锻炼指导、心理调护以及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护理.结果 12例糖尿病足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和综合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其中11例患者愈合,1例患者截肢愈合.结论 综合护理糖尿病足患者,在治疗糖尿病足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9.
张晓洁  马上吉  李锐 《当代医学》2021,27(8):120-123
目的了解肠易激综合征在青年人群中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抽取1348名苏州大学大一至大四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在校本科生性别、专业、健康情况等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348份,回收有效问卷1207份,有效率为89.5%。分析在校本科生肠易激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分布、影响因素、就诊情况等。结果1207份有效问卷中,有60例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患病率为5.1%。月经情况、是否有胃肠炎史是女生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有月经不调的女生患肠易激综合征的风险是无月经不调女生的2.656倍,既往有肠胃炎病史的女生患肠易激综合征的风险是无肠胃炎病史女生的2.538倍。除去月经不调因素后,有无肠胃炎史是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有肠胃炎史患肠易激综合征的风险是无肠胃炎病史的2.343倍。结论苏州大学在校本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为5.1%。月经不调和既往有肠胃炎病史是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类药物匹莫齐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匹莫齐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96孔细胞培养板构建生物膜,利用比浊法检测匹莫齐特的抗生物膜活性,进一步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SYTO9/PI染色观察匹莫齐特对生物膜的作用。采用棋盘稀释法检测匹莫齐特与抗菌药物联合抗菌效果,CCK-8试剂盒检测匹莫齐特的细胞毒性。构建皮肤脓肿模型,检测匹莫齐特的体内抗菌活性及毒性。结果 匹莫齐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抑菌活性,其MIC为8~16μg/mL,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并分散已形成的生物膜。匹莫齐特与多西环素联合,体外具有协同抗菌效果,其协同抑菌指数为0.5;体内能显著降低小鼠脓肿组织中的细菌载量,使活菌量从(8.25±0.13)对数值CFU/脓肿减少到(3.31±0.81)对数值CFU/脓肿(q=3.74,P<0.05);匹莫齐特的细胞毒性极低,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64μg/mL。结论 匹莫齐特毒性低且具有明显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有望成为一种精神病患者合并局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