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8篇
  3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2 毫秒
41.
垂体腺瘤是颅内肿瘤中常见的一种,约占脑肿瘤的10%左右。其临床症状以内分泌功能失调为早期症状(闭经、泌乳、性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等),中、晚期可出现视力、视野障碍,头痛,甚至颅内压增高等。目前国内外仍以手术切除为垂体腺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近20年来由于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以及广谱高效抗生素的使用,使得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的方法在国内外广泛开展。经蝶窦入路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便、术中出血少(多数病人术中无需输血,术后并发症少及术后病人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国内外许多医院选择此入路切除垂体瘤。一、手术适应证 1.垂体微腺瘤(肿瘤直径小于10mm),病  相似文献   
42.
目的验证游离脂肪酸(FFA)诱导胰岛素抵抗,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FFA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2004年8月至2005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将24只正常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静脉输注脂肪乳(IH)、NAC、IH NAC和生理盐水。清醒状态下行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并测定血糖、FFA、胰岛素和丙二醛(MDA),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葡萄糖输注率(GIR)。结果IH组FFA和MDA较其他3组显著增高,ISI及GIR显著降低。IH NAC组FFA和MDA显著降低,GIR显著增高。结论FFA浓度增高可诱导胰岛素抵抗,NAC可显著降低FFA和MDA浓度,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TAFI 505A>G基因多态性与VTE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技术(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CR,ARMS-PCR)检测了349例VTE患者和317例正常对照者的TAFI 505A>G基因分型.结果:TAFI 505A>G基因的3种基因型(GG、GA、AA)频率在VTE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中分别是48.42%、45.85%、5.73%和56.78%、36.59%、6.62%;等位基因G、A频率在VTE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中分别是61.35%、38.65%和75.08%、24.92%.VTE组中基因型的分布与对照组中基因型的分布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TAFI 505A>G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VTE发病有一定联系,携带杂合子基因型TAFI505AG的个体VTE的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α-硫辛酸(ALA)对肥胖糖耐量减低(IGT)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肥胖的IG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ALA 600 mg·d-1治疗14 d,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方法观察ALA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输注ALA后,钳夹过程中稳态下葡萄糖输注率(GIR)升高76%(P<0.001);TNF-α、IL-6分别下降38%和55%(P<0.05);MDA水平降低43%,GSH水平升高26%(P<0.05)。结论抗氧化剂ALA能显著改善肥胖IGT人群的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可能为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同时下调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5.
张微  冉婷  杨海容  李飞  李莉莉 《重庆医学》2021,50(3):479-481
目的 研制一种用于有效防弯折、免牙垫的气管导管.方法 导管设计采用在普通气管导管近顶部接头端1/3处(患者咬合部分)外套装透明加固管,该加固管与导管黏合固定.选取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8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普通型PVC气管导管组(A组)和局部加固防弯折气管导管组(B组),观察并记录较长时间通气后(1 h)导管软化打折情况.结果 A、B两组气管导管折管率分别为37.5%、0,两组气管导管折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导管可避免普通导管软化打折等问题,符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46.
人工破膜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破膜为产科常用的一种促进产程进展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人工破膜对产程的影响程度如何以及破膜时机如何掌握,目前尚无一致意见;近年来对传统观点在活跃早期行人工破膜又出现了新的不同认识。作者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经阴道分娩的200例初产妇,分为自然破膜组(A组)、加速期人工破膜组(B组)、最大加速期人工破膜组(C组)、减速期人工破膜组(D组)共四组,各50例,对各组产程、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率等进行研究分析,旨在选择最佳人工破膜时问。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肾恶性肿瘤病理分级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2份不同病理分级的肾恶性肿瘤组织、32例肿瘤旁组织和6份正常肾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32份肾恶性肿瘤组织标本端粒酶表达阳性率(81.25%)与肿瘤旁组织及正常肾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率(均阴性)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除1份为肾非霍奇金淋巴瘤在病理学上不分级,其余31份肾恶性肿瘤组织标本中,病理分级I级者端粒酶表达阳性率58..33%(7/12);病理分级Ⅱ级者端粒酶表达阳性率91.67%(11/12);病理分级Ⅲ-Ⅳ级者端粒酶表达全部阳性(7/7),病理分级Ⅱ-Ⅳ级者端粒酶表达阳性率高于病理分级I级者(P<0.05)。结论: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高低与肾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在肾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端粒酶 PCR ELISA法检测 3 1例肾恶性肿瘤、3 1例肿瘤旁组织和 6例正常肾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 ,按不同的临床病理参数分组分析。 结果  3 1例肾恶性肿瘤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率 80 .6% ,肿瘤旁组织及正常肾组织端粒酶表达均阴性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病理分级Ⅰ级者端粒酶表达阳性率 58.3 %(7/ 12 ) ,Ⅱ级者阳性率 91.7% (11/ 12 ) ,Ⅲ~Ⅳ级者阳性率 10 0 .0 % (7/ 7) ,Ⅱ~Ⅳ级者端粒酶表达明显高于Ⅰ级者 (P <0 .0 5) ;RobsonⅠ期阳性率 77.8% (14 / 18) ,Ⅱ期阳性率 81.8% (9/ 11) ,Ⅲ~Ⅳ期 2例均阳性 ;T1N0 M0 期 3例均阳性 ,T2 N0 M0 期阳性率 79.2 % (19/ 2 4) ,T3N0 M0 期阳性率 66.7% (2 / 3 ) ,T2 N2 M0期 1例阳性 ,端粒酶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性检测结合病理检查对肾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 观察每日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IGT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36例EH合并IGT患者(EH+ IGT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1次/晚.另选择36例体检者作为对照(NC)组.检测两组FPG、2 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 结果 EH+ IGT组均完成试验.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BP、2 hPG、HOMA-IR、TNF-α及IL-6均下降[BP(159.71±12.25)/(98.67±12.06)们(131.89±10.72)/(81.76±9.03) mm-Hg;2 hPG (8.39±0.65)vs(6.76±1.19)mmol/L;HOMA-IR (3.11±1.95)vs(2.30±1.25);TNF-α(32.11±5.36)vs(24.29±4.57) ng/L;IL-6 (112.37±24.48)vs(70.47±13.30)ng/L] (P<0.01).结论 每日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可降低EH合并IGT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