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7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58篇
内科学   13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431篇
预防医学   160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77篇
  7篇
中国医学   274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52.
[目的] 观察针刺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钙激活钾(BKCa)通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24只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手法组和无手法组,每组8只,8只相同周龄的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针刺手法组针刺人迎穴,施用小幅度、120次/min的捻转手法1 min,无手法组进针后不施用手法,留针15 min。采用无创鼠尾测压仪测量血压,利用膜内面向外单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BKCa通道的电流、开放时间及开放概率。[结果] 模型组、针刺手法组、无手法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针刺手法组在治疗1、2、3、4周血压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无手法组仅在治疗1周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开放概率和开放时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针刺手法组的开放概率高于模型组(P<0.05);无手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0次/min的捻转手法作用于人迎穴可影响BKCa通道的电生理特性,其降压作用可能与提高BKCa通道的开放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不同给药方式对骨折大鼠外周血炎性因子的干预效应。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建立肋骨骨折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按10mg/(kg·d)剂量的辛伐他汀分为短期给药组、减撤给药组和长期给药组,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DMSO溶剂,分别于1、2、4周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短期给药停药1周后,可引起IL-6、TNF-α尤其是IL-1β的反跳性升高。长期给药组和减撤给药组IL-1β、IL-6以及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短期给药组,减撤给药组表达水平均最低。结论辛伐他汀减撤给药方式,可抑制骨折愈合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以及TNF-α的表达,降低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炎性反应,有利于骨折的修复。  相似文献   
54.
患者男性,32岁。风湿热。Ⅱ导联R2、R3与R5、R6及R8、R10、R12、R22均为窦性激动下传心室,其余R波为结性或室性逸搏激动,梯形图示A型交替文氏传导。V1导联前两个R波及最后两个R波均为逸搏激动,中间连续的11个R波均为窦性QRS波群,窦性激动2∶1交替下传,梯形图示A型交替文氏周期。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合并A型交替性文氏传导。  相似文献   
55.
对我院2000—01~2007—08肾错构瘤86例螺旋CT表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64例,年龄14~69(平均45.2)岁。15例为双肾病变或肾多发性病变,71例为单肾单个病灶。23例无临床症状,33例腰痛、25例出现血尿,5例发作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56.
叶巧红  朱慧梅  张丽丽 《新中医》2021,53(5):144-146
目的:观察足三阳经循经井穴刺血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足三阳经循经井穴刺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偏头痛综合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疼痛VAS评分、偏头痛综合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疼痛VAS评分、偏头痛综合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研究组91.43%,对照组8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加用足三阳经循经井穴刺血治疗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7.
张丽丽 《新中医》2021,53(2):174-176
目的:观察中医按摩手法结合50%红花酒精对老年卧床患者预防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卧床患者中抽取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普通组和联合护理组2组,普通组(43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联合护理组(4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按摩手法结合50%红花酒精进行护理。分析2组患者压疮发生概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结果:联合护理组压疮发生率为6.98%,低于普通组的25.58%(P<0.05)。联合护理组住院时间短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联合护理组生活质量SF-36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各项评分值,均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中医按摩手法结合50%红花酒精对老年卧床患者预防压疮的护理,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以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6例,其中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6例,急性脑梗死40例。对照组为21例健康体检者。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经头CT血管造影(CTA)检查或颈部血管超声证实存在不稳定斑块,且发病机制考虑与不稳定斑块破裂有关。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MMP‐9、IL‐6和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MMP‐9、IL‐10水平分别为(137.10±69.38)ng/mL和(39.16±32.82)pg/mL,TIA组患者血清中MMP‐9、IL‐10水平分别为(119.79±65.54)ng/mL和(33.00±21.36)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42±36.81)ng/mL和(19.83±12.16)pg/mL〕;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MP‐9及IL‐10水平均高于TIA组(均P<0.05)。各组间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MP‐9和IL‐10水平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以及脑梗死灶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MRI特征性影像改变,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确诊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CT、MRI资料。结果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好发于下腰椎椎体边缘,常侵犯2~3个椎体,椎体破坏与骨质增生硬化同时存在,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周围有明显硬化带,反应性新生骨内又见新破坏灶,关节面增生硬化,椎间盘破坏轻,少数可见椎旁脓肿,但无流注现象。结论加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CT、MRI特征的认识,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及早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儿心量表”修订后《中国儿童发育量表》的结构效度及校标效度,为制定全国常模以及诊断性发育量表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地区抽样人群中,用《中国儿童发育量表》初始修订表进行测试;运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确定量表的结构及结构效度;以Gesell发展量表为外在校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共测试0~84月龄儿童2 779名,男童1 468名,女童1 311名。男:女比为1.1∶1,按项目实际受试人次计,共测试77 329人次。具有鉴别力的(CR值,P<0.05)项目占99.2%(259/261)。将量表每3个月的项目为一个整体(子集)进行因素分析, 9个子集的KMO值分别为0.938、0.954、0.933、0.932、0.940、0.942、0.948、0.976、0.956;旋转后提取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6.9%、 55.2%、57.6%、59.4%、50.5%、59.7%、61.0%、59.7%、59.2%。量表的5个维度与提取因子载荷匹配基本吻合。通过对以因素分析的9个子集进行强制性验证性因素分析,5个维度构想与实际数据的拟合度良好。考虑发展量表特点及验证性因素分析样本量要求,再将前后连续、相邻月龄项目进行组合即1月龄与2月龄,2月龄与3月龄之后以此类推,再进行验证分析,分析参数CFI及NNFI均大于0.9,RMSEA在0.08以下占79.2%(19/24),最大为0.98,仍提示五维度的构想合理。与Gesell量表的关系(Pearson)系数为0.637。结论 修订后《中国儿童发育量表》结构效度较高,测验项目鉴别力强,五维度的量表结构合理,符合诊断性发育评估量表参数,可作为制定全国常模的基础量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