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70篇
  免费   1577篇
  国内免费   711篇
耳鼻咽喉   97篇
儿科学   313篇
妇产科学   168篇
基础医学   950篇
口腔科学   132篇
临床医学   4346篇
内科学   1641篇
皮肤病学   184篇
神经病学   443篇
特种医学   6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46篇
综合类   5678篇
预防医学   2516篇
眼科学   234篇
药学   2354篇
  30篇
中国医学   2352篇
肿瘤学   669篇
  2024年   234篇
  2023年   930篇
  2022年   748篇
  2021年   688篇
  2020年   839篇
  2019年   817篇
  2018年   865篇
  2017年   549篇
  2016年   642篇
  2015年   662篇
  2014年   1572篇
  2013年   1281篇
  2012年   1280篇
  2011年   1463篇
  2010年   1332篇
  2009年   1234篇
  2008年   1079篇
  2007年   1056篇
  2006年   944篇
  2005年   831篇
  2004年   712篇
  2003年   574篇
  2002年   502篇
  2001年   418篇
  2000年   369篇
  1999年   301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早期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不同细胞亚群发生凋亡的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取28例SLE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个正常对照者。采用淋巴细胞亚群标志、Annexin-V及碘化丙啶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结果:SLE患者体内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SLE患者T淋巴细胞的死亡百分率也高于正常人。经激素治疗一定时间后,这些细胞亚群的凋亡率会进一步升高(P<0.01),但CD4/CD8比值恢复至接近正常人。SLE患考体内CDl9^ B淋巴细胞的凋亡或死亡百分率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激素治疗对B细胞凋亡和死亡的影响亦不显著。结论:在SLE患者体内主要是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但SLE患者淋巴细胞数目减少不仅仅是因为细胞凋亡所致,死亡细胞数目明显升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激素治疗可诱导SLE患者T淋巴细胞进一步发生凋亡,并使T细胞亚群比例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河南汉族群体的D1S5 49、D3S175 4、D2 2S683和CSF1PO、TPOX、TH0 1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布。方法 ACD抗凝血样采自 2 19名无血缘关系汉族个体 ,酚 氯仿法提取DNA ,应用复合扩增技术对D1S5 49等 6个短串重复序列 (STR)基因座进行扩增 ,采用高分辨率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法显影技术。统计各基因频率、计算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个人识别概率及亲权否定概率。结果  6个STR基因座基因频率的分布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各基因座的杂合度分别为 0 .7964、0 .72 3 1、0 .815 9、0 .75 81、0 .65 2 3、0 .6816;非父排除概率为 0 .62 46、0 .4914、0 .65 0 1、0 .5 2 3 6、0 .40 98、0 .42 87;个人识别机率为 0 .8996、0 .8781、0 .92 3 1、0 .8896、0 .8167、0 .83 92 ;多态信息含量为 0 .72 16、0 .6994、0 .742 1、0 .7169、0 .65 17、0 .710 6。结论 D1S5 49等 6个STR基因座是一组高度多态性的遗传标记系统 ,在人类遗传学及法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木贼对大白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及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结果表明,木贼高,低剂量组,安妥明组均有显著阻止高脂饲料升高大白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作用,表明木贼对大白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有防治作用。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其毒性很低。  相似文献   
84.
小儿腹泻脱水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的,季节性疾病。一般情况下,根据脱水的程度轻、重可出现口渴、唇舌干燥、眼窝和前囟凹陷,重者还可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四肢厥冷等循环症状,使皮肤弹性减低,血管弹性减弱,管腔变小。穿刺时肉眼很难见到充盈静脉,往往能隐约见到一丝浅蓝色的血管走行,故在静脉穿刺时必须注意选择和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静脉穿刺或输液时选用的静脉是否合适,这对于及时准确地完成抢救治疗任务起决定性作用。同时,穿刺准确,  相似文献   
85.
应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了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7种补体成份和血浆素原(Pg).结果表明,CT脂酶抑制剂在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均高于正常(P<0.01);补体C_1q在多尿期高于正常(P<0.01);补体C_4在发热期和少尿期低于正常(P<0.01),以后逐渐恢复正常;补体C_3,C_5和C_9的变化与C_4相似;B因子在少尿期低于正常(P<0.01),在多尿期高于正常(P<0.05);Pg始终高于正常水平但在少尿期有回降.说明EHF患者不仅有补体经典途径的识别阶段、活化阶段和膜攻击阶段的变化,而且亦有旁路激活,其活化程度与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86.
总结89例颈椎病行颈椎间盘切除椎问植骨融合术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为: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工作,术后严密监护,确保呼吸道畅通,加强脊髓反应性水肿、神经麻痹、手术切口的护理和负压引流管、植骨块的管理,预防卧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7.
20 0 1年继续在本省 10个综合疾病监测点进行了综合性疾病监测工作 ,10个监测点分别是郑州、平项山、信阳、辉县、扶沟、唐河、睢县、新安、原阳和确山县。现将主要监测结果总结如下 :1 人口学监测结果本年度全省监测总人数为 1,0 70 ,343人 ,其中男性为 5 36 ,5 90人 ,女性为 5 33,75 3人 ,男女性别比为1 0 1∶1,0岁组婴儿性别比为 1 33∶1;其中城市监测人口为 2 6 4,5 40人 ,农村监测人口为 80 5 ,80 4人 ;全省男性 0~ 14岁年龄组占总人数的 2 7 18% ,15~5 9岁年龄组占总人数的 6 4 0 4 % ,6 0岁以上年龄组人口占总人数的 8 78% ;女性 …  相似文献   
88.
小儿纵隔肠源性囊肿影像学表现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小儿纵隔肠源性囊肿及其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小儿纵隔肠源性、神经肠源性囊肿及其并发畸形、感染及出血时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小儿纵隔肠源性囊肿多位于中后纵隔,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缘清楚。较大时可占据一侧胸腔的大部分。并发感染时囊肿壁模糊,囊内密度增高;囊肿穿孔后可与支气管相通,引起吸入性肺炎及咯血。神经肠源性囊肿均存在脊椎畸形。25%病例同时存在腹部肠重复畸形。结论 小儿纵隔肠源性囊肿少见,除囊肿本身的特点以外,还须注意其他伴发征象,诊断应依靠临床和综合影像学分析。  相似文献   
89.
磁共振成像对胸膜外脂肪显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RI对正常及异常胸膜外脂肪显示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MRI化学位移同相位成像、反相位成像、T1WI、T2WI及STIR序列扫描,并对胸膜外脂肪的绝对信号强度及信号强度比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还对20例累及胸膜外脂肪的病人进行检查。结果:在MRI各序列中,化学位移反相位成像显示胸膜外脂肪最佳,各序列绝对信号强度没有差别,而信号强度比存在差异。异常的胸膜外脂肪可以表现为移位、受压、中断、增厚及信号改变。结论:MRI可以作为观察正常及异常胸膜外脂肪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