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笔者于 1 995年以来以伸筋法为主治疗落枕 1 2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2 0例中男性 91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1 6~ 68岁 ,平均36岁 ;起病至就诊时间最短 30 min,最长 2个月 ,平均 4 .5天 ;诱发原因 :因睡姿不正诱发者 68例 ,感受风寒诱发者 33例 ,急性扭伤者 1 4例 ,原因不明者 5例。全部患者均有颈肌紧张及颈部功能受限 ,其中胸锁乳突肌痉挛、压痛者 62例 ,斜方肌痉挛、压痛者 4 3例 ,提肩胛肌痉挛、压痛者 1 5例。治疗方法在颈背部用滚、揉、推、点、拿等手法操作 1 0 min,重点在风池、肩井、天宗及痛点处行放松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58岁。患高血压病5年,长期服用北京降压“0”号治疗。因血压不稳定,来院就诊前3周,改服倪福达20mmg,bid(汕头金石制药总厂),卡托普利12.5mmg,tid(青岛黄海制药有限公司)。2005年12月16日因为咽部疼痛伴畏寒、发热2天就诊。检查:体温39.3℃,脉搏102次/分,呼吸22次/分,  相似文献   
13.
应用伊贝沙坦治疗52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第3周收缩压/舒张压下降31.5±9/15.75±4.5mm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缺氧复氧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CMEC,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1组、缺氧复氧1组、缺氧复氧+白藜芦醇组(白藜芦醇1组),白藜芦醇分别选择5、10、20、30及40μmol/L浓度,MTT法检测CMEC增殖能力。20μmol/L白藜芦醇为最适浓度,使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后续实验又分为对照2组、缺氧复氧2组、缺氧复氧+白藜芦醇2组(白藜芦醇2组)、缺氧复氧+白藜芦醇+LY294002组(LY294002组)。PI-AnnexinⅤ检测CMEC的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或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缺氧复氧1组比较,不同浓度白藜芦醇1组均可增加CMEC增殖能力,呈剂量依赖性,以白藜芦醇1组20μmol/L保护作用最显著(P<0.05)。与白藜芦醇2组比较,LY294002组CMEC凋亡率明显升高,磷酸化Akt和Akt蛋白、HIF-1α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显著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CMEC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介导的HIF-1α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多,疗效各异。2006年2月—2009年4月,本院应用骶管冲击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衍生肽又称螺旋B表面肽(helix B surface peptide,HBSP)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2只200~2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18)、缺血/再灌注(I/R)组(n=18)、EPO组(n=18)、HBSP组(n=18)及HBSP+LY294002(PI3k特异性抑制剂)组(n=10)。于灌注前5 min,于EPO组及HBSP组大鼠的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重组人EPO(rhEPO;3 000 U/kg,4 ml/kg)及生理盐水HBSP(60μg/kg,4 ml/kg)。颈动脉插管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小动物超声分别检测24 h、1周后大鼠心功能。用TTC-EB双染测定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与I/R组相比,EPO组和HBSP组再灌注后大鼠心脏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以及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改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S)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显著增加(P<0.05),同时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HBSP组Akt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P<0.05)。HBSP+LY294002组与HBSP组相比,Akt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高(P<0.05)。HBSP组与EPO组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别。结论:HBSP能够显著抑制I/RI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减少梗死面积,明显改善心功能,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PI3K-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生活方式治疗,医学上称之为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也称生活方式改变或牛活方式改善,还有学者称之为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运动医学、疗养学等中是十分重要。研究表明,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远远超过所有的药物。疗养院是以健康休养员和慢性疾病的疗养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利用各种疗养因子,对人体健康起促进作用,对疾病起康复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2001-2005年,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入选的120例患者均符合国内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8~70岁;病程2~25年。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55-71岁;病程3~20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复方中药对人结肠腺癌Caco-2细胞胆汁酸吸收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Transwell细胞小室接种Caco-2细胞,培养21 d以建立单层细胞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胆汁酸刺激组及复方中药+胆汁酸组,其中选取了4种胆汁酸,分别为胆酸(CA)、脱氧胆酸(DCA)、甘氨胆酸(GCA)以及牛磺胆酸(TCA)。观察各组胆汁酸跨膜转运量、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相应的胆汁酸刺激组相比,复方中药干预可显著降低胆酸(CA)、甘氨胆酸(GCA)以及牛磺胆酸(TCA)在Transwell细胞小室下室中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对DCA无明显作用(P 0.05)。同时,复方中药可对抗CA、GCA以及TCA导致的Caco-2细胞顶端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SBT)、有机溶质转运体β(OSTβ)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对回肠胆汁酸结合蛋白(IBABP)的m RNA表达无显著影响(P 0.05);对脱氧胆酸(DCA)刺激所引起的ASBT和OSTβ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无显著影响(P 0.05),但可对抗IBABP mRNA表达水平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方中药干预可对抗GCA以及TCA所导致的OSTαm RNA表达水平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对CA、DCA无显著影响(P 0.05)。结论复方中药可有效抑制肠道上皮细胞对胆汁酸的吸收,其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下调ASBT和OSTβ基因m RNA及蛋白的表达来实现,可能是复方中药抑制胆汁酸吸收的潜在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远红外线生物陶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分析作用机制。方法:63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分为中医手法推拿组(31例)和中医手法推拿+远红外生物陶瓷热敷组(32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远红外线生物陶瓷配合推拿手法在改善腰痛、腰部活动受限等方面有着显著作用(P〈0.05)。结论:远红外线生物陶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