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 对缺血/再獾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下肢实施血管外科时,可引起诸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严重并发症,即再灌注综合征.肢体缺血后处理(limb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LIPO)是指应用于血管重建术开始时减轻I/RI的一种有效治疗技术.目的 现就LIPO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内容 LIPO能够通过减少活性氧产物形成、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和细胞能量代谢及减轻钙超载发挥对缺血组织器官的保护作用.趋向 LIPO的作用机制为I/RI的防治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研究,进一步地研究和理解其具体作用机制,将为临床应用这种无创干预措施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2.
随着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影响,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学习能力,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卫生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对变应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通过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控制炎症反应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其中生物治疗领域广泛采用的单克隆抗体在治疗变应性疾病方面的进展备受瞩目。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正是针对Ⅰ型变态反应中IgE所研发的单克隆人源化抗体。近来,临床系统评价发现奥马珠单抗这种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手段对于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具有独特优势,并且安全性良好。本文从作用机制、治疗方案、安全性等方面回顾奥马珠单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将采取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取开腹手术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术后1年、3年、5年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血清AFP、Hcy水平及术前、术后1年生存质量评分(SF-36)。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92.1±37.5) ml,低于对照组的(368.2±48.7) ml,观察组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进食时间分别为(6.8±2.1) d、(2.7±1.3) d、(1.5±0.5) d,短于对照组的(11.5±2.7) d、(4.8±1.2) d、(3.0±0.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血清AFP、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7%)与对照组(17.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SF-36分值为(65.3±7.0)分,高于对照组的(58.5±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生存率(86.5%)高于对照组(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予以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血清AFP、Hcy水平,减轻手术创伤,促进其术后恢复,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回生再造丸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通过向大鼠左侧黑质致密部(SNc)和中脑腹侧背盖区(VTA)纹状体两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的方法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通过灌胃给药,连续3周,探讨回生再造丸高、中、低剂量(1.4,0.7,0.35 g?kg-1)对帕金森病大鼠的影响;旋转行为通过计数30 min内大鼠的旋转圈数测定;DA,HVA,MAO-B,AchE和GSH-px含量分别由其试剂盒测定。结果:回生再造丸可减少阿朴吗啡引起帕金森病大鼠30 min内的旋转圈数,降低损伤侧脑组织中的MAO-B活性,提高DA,HVA和AchE含量,但GSH-px含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回生再造丸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回生再造丸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通过向大鼠左侧黑质致密部(SNc)和中脑腹侧背盖区(VTA)纹状体两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的方法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通过灌胃给药,连续3周,探讨回生再造丸高、中、低剂量(1.4,0.7,0.35 g?kg-1)对帕金森病大鼠的影响;旋转行为通过计数30 min内大鼠的旋转圈数测定;DA,HVA,MAO-B,AchE和GSH-px含量分别由其试剂盒测定。结果:回生再造丸可减少阿朴吗啡引起帕金森病大鼠30 min内的旋转圈数,降低损伤侧脑组织中的MAO-B活性,提高DA,HVA和AchE含量,但GSH-px含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回生再造丸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提取、评价和综合俯卧位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相关证据,为制订科学、有效的俯卧位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管理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按照证据金字塔“6S”模型检索Best Practice,Up To Date,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Embase,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关于重症病房俯卧位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研究小组结合临床专业判断,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综合。结果 纳入文献16篇,归纳提取肠内营养前评估、肠内营养目标、途径、制剂的选择、启用时机及中断后启用时机、肠内营养体位、营养方案、监测指标、人员配置及培训、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0个方面共25条最佳证据,其中11条A级推荐、14条B级推荐。结论 本研究提取的25条最佳证据质量较高,可用于俯卧位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实施。  相似文献   
27.
28.
安祥  胡伟明  陆慧敏   《四川医学》2018,39(5):550-555
摘要: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部位、原因,探讨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外科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共220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出血18例(8.18%),包括早期出血3例,迟发性出血15例,治愈14例,死亡4例。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胆红素水平、术中骨骼化清扫、术后胰瘘为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确定2个独立危险因素与出血有关:术前胆红素水平(OR=8.221),术后胰瘘(OR=8.01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术前胆红素≥171umol/L及术后胰瘘。因此,降低术前黄疸水平,早期发现并处理胰瘘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27日上饶市经核酸检测确诊为阳性并治愈出院的COVID-19患者52例,分析患者治疗期间肺部影像学变化情况。结果 52例患者均行肺部CT复查明确病灶变化情况,首次复查时间(8.7±4.5)d,其中27例(51.9%)患者肺部病灶范围增大,26例(50.0%)肺部病灶变密实,18例(34.6%)肺部病灶范围缩小,21例(40.4%)肺部病灶吸收变淡。33例患者行第2次CT复查,复查时间(12.7±3.6)d,其中2例(6.1%)患者肺部病灶范围继续增大,4例(12.1%)肺部病灶变密实,28例(84.8%)肺部病灶范围缩小,26例(78.8%)肺部病灶吸收变淡。14例患者第3次CT复查显示12例(85.7%)吸收好转,只有1例(6.7%)病灶进展。结论 COVID-19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病灶形态多样,以外带胸膜下分布为主,早期表现为磨玻璃影,随病灶进展出现实变、条索灶等。影像学动态变化可对COVID-19的疾病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和维生素C对严重创伤后胃黏膜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严重创伤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别嘌呤醇组(ALO组)和维生素C组(VC组),每组40例.比较3组患者入院后6 h(T0)、2 d(T1)、4 d(T2)、7 d(T3)、14 d(T4)和术后2 d(T5)血清TXB2、PGE2、NO和MDA含量,观察记录胃黏膜损伤分级及临床归转、结局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LO组和VC组血清TXB2及MDA含量降低、PGE2及NO含量升高,与ALO组比较,T1、T2和T3时间点VC组血清TXB2和MDA含量降低、PGE2和NO含量升高(P<0.01和P<0.05);与C组比较,T2和T3时间点内镜下胃黏膜损伤0/1/2级患者例数增加、3/4级患者例数降低(P<0.01和P<0.05);与C组比较,ALO组未发生SU的比例于T3及T4时间点增加,发生SU比例于T3及T4时间点降低,VC组未发生SU比例于T2、T3、T4及T5时间点增加,发生SU比例于T2、T3、T4及T5时间点降低(P<0.05和P<0.01),ALO组与VC组未发生SU及发生SU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别嘌呤醇和维生素C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改善胃黏膜血流、保护血管内皮及胃黏膜细胞等机制,减轻或延缓氧化应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急性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维生素C抗胃黏膜氧化损伤的作用好于别嘌呤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