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24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18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h1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Th1、Th2细胞的数量、比例、产生细胞因子的功能状态及其与造血衰竭的关系 ,判断Th1细胞在重型再障 (S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①采用甲基纤维素培养法扩增 11例S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去除CD4+ 细胞前、后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E)、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 (BFU E)、粒 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体外刺激后的 2 1例SAA患者及 17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中Th1、Th2细胞 ;③RT PCR检测 2 7例再障、2 6例非再障患者及 11名正常人未经体外刺激的BMMNC中Th1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FN γ和Th2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L 4的基因表达。结果 ①去除CD4+ 细胞后 ,SAA患者BMM NC中的CFU GM、CFU E和BFU E产率都有显著提高 ;②SAA患者外周血Th1与Th2细胞比例明显失衡 ,Th1细胞显著增多 ;③SAA和慢性再障患者骨髓中Th1细胞产生IFN γ的功能异常增高 ,而Th2细胞产生IL 4的功能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再障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Th1细胞数量增多及功能亢进可能是导致SAA骨髓衰竭的重要环节 ,也是再障区别于其它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2.
目的应用超声背向散射测定结合胶原代谢物评估犬心肌缺血再灌注致心肌纤维化程度。方法 12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每组6只。测定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于再灌注120 min后经颈内静脉采血,用超声背向散射测定技术检测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背向散射积分值(IBS)和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值(CVIB)。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ⅠNP)。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组织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CTGF和PⅠNP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的IBS明显增加,CVIB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GF和PⅠNP水平与IBS呈正相关(P0.05),与CVIB呈负相关(P0.05)。Masson染色显示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纤维化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呈强阳性。结论缺血再灌注组犬超声背向散射参数IBS增加,CVIB减少,胶原代谢物CTGF和PⅠNP水平增加,心室肌纤维化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心室重构。超声背向散射测定结合胶原代谢物可早期无创性检测缺血再灌注阶段心室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83.
[目的]调查普通儿科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的营养风险状况,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对呼吸道疾病入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421例呼吸道疾病患儿中,存在营养风险者为283例(67.22%),其中高度营养风险者为78例(18.53%)。在疾病诊断中肺炎存在的营养风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其他30例(81.08%)、136例(67.00%)、支气管炎60例(56.07%)、上呼吸道感染57例(77.03%)。各呼吸道疾病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得分项目分布较高的前3个项目分别为相似的百分位数(99.76%),饮食无变化、营养摄入良好(80.04%),不存在(53.44%)。[结论]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存在营养风险,应常规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早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研究低氧、低氧运动对大鼠血红蛋白以及血清、骨髓、肝脏总铁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机体铁代谢上游调节因子肝脏转铁蛋白受体2(TfR2)和骨骼肌可溶性铁调素调节蛋白(s-HJV)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常氧安静组(NC)、常氧运动组(NE)、低氧安静组(HC)和低氧训练组(HE)。NC组在标准环境下安静饲养;NE组进行跑台训练:速度21~25 m/min,每周增1 m/min,坡度为0,1 h/天,6天/周;HC组进行低氧暴露:13.6%氧,8 h/天,6天/周;HE组同NE组同时进行跑台训练后再与HC组同时进行低氧暴露。应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大鼠血红蛋白浓度,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大鼠血清铁,原子吸收法检测大鼠骨髓、肝脏总铁含量,RT-PCR检测大鼠肝脏s-HJV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TfR2的表达。结果:(1)与NC组相比,NE、HE、HC组大鼠血红蛋白和血清铁浓度明显升高,而HE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2)与NC组比,HC组骨髓总铁含量明显升高(P<0.05),HE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P<0.01);与NC组相比,NE组肝脏总铁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HE组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3)与NC和NE比,HC组和HE组骨骼肌s-HJV mRNA明显升高(P<0.05)。(4)与NC组比,NE、HC和HE组肝脏TfR2明显降低,而HE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适度运动和单纯低氧刺激均使大鼠机体铁代谢能力提高,而低氧训练更有利于机体铁动员,增加肝脏和骨髓铁的利用,血清铁浓度明显升高,用于红细胞生成增加,其中大鼠机体铁代谢上游调节因子肝脏TfR2和骨骼肌s-HJV mRNA表达的适应性变化是引起大鼠机体铁代谢发生变化的重要调节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为先天性听力损失患儿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对正常新生儿5218例(正常组)和因各种疾病转入新生儿科治疗者632例(高危组)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生后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左右行听性脑干反应(ABR)诊断性检查.结果:接受初次筛查的新生儿中,5746例通过筛查,通过率为98.23%;初筛未通过的420例新生儿全部进行复筛,复筛通过者359例,通过率为85.47%;总通过率为98.75%,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产儿初筛通过率为96.44%,高危儿初筛通过率为7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个月接受ABR检查56例,确诊听力障碍25例.高危组听力损失检出率9.49‰(6/632),正常组听力损失检出率3.83‰(2/5218),高危儿听力损伤的检出率远高于正常新生儿.结论: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及早发现新生儿听力缺陷并进行早期干预,可促进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急性硫化氢中毒后脑电图检查对其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我院门诊就诊的5例急性硫化氢中毒恢复期患者脑电图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的恢复早于临床症状的恢复。结论脑电图检查可以对硫化氢中毒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剂对大鼠视网膜急性高眼压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14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穿刺组10只、加压组60只和治疗组60只。前房灌注加压法制作急性高眼压模型维持60min(眼压至66mmHg,1kPa=7.5mmHg)。加压组分别于造模后2h、12h、1d、3d、7d、14d处死动物,治疗组在造模后即刻给予活血化瘀方剂4mL灌胃,并分别在造模后2h、12h、1d、3d、7d、14d处死动物。通过HE染色观察视网膜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qRT-PCR)方法检测HIF-1α在各组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加压后1d,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视网膜高度水肿,7d时水肿基本消失,14d时视网膜各层结构紊乱,明显萎缩变薄。治疗组造模加压后2h、12h视网膜形态学变化与加压组同一时间点无明显差别,其他各时间点视网膜损伤程度均较加压组同一时间点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eal-Time qRT-PCR结果显示:造模加压后2 h HIF-1α的表达即增加(IOD0.54±0.06,mRNA1.5162±0.1199),12h达到高峰(IOD1.73±0.10,mRNA2.9041±0.1690),随着时间推移表达逐渐减少,14d时降至最低(IOD0.52±0.03,mRNA1.2847±0.0434),但仍高于对照组(IOD0.25±0.04,mR-NA1.0009±0.0480,P<0.05);治疗组该因子的表达变化趋势与加压组相同,但除造模后2h、12h外,治疗组各时间点HIF-1α的表达量均比加压组同一时间点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剂对急性高眼压造成的视网膜损伤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视网膜内源性HIF-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9.
孙娟  张莉蓉  赵坤 《天津护理》2014,(2):183-184
<正>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发生率25%~42%[1]。由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因此胃肠营养成为维持昏迷患者生命的重要途径之一[2]。由于患者意识不清,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舌后坠、痰液积聚,置入胃管时的体位和行动上也不能配合护理人员操作[3],增加了插鼻胃管过程中的难度。置管时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导致插管失败,还会引起患者颅压增高,因此,置入鼻胃管时必须尽量降低对  相似文献   
90.
自2000年8月以来,我院应用莫匹罗星软膏与苍黄中药膏联合治疗术后感染、创面缺损、小面积(10%左右)烧伤、脓肿切开术后共99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61例;年龄6~61岁,平均33.5岁。其中术后感染15例,皮肤缺损20例,脓肿切开38例,小面积灼伤2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