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89篇
  1篇
中国医学   110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姜燕 《四川精神卫生》2015,28(2):附1-附1
1病例患者李某,女,26岁,因少眠、兴奋、话多、行为改变1月于2011年10月首次住院治疗。入院体格检查正常。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尿沉渣及甲状腺、肝胆胰脾彩超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为躁狂发作,予碳酸锂系统治疗1个月(初始剂量0.25bid,15d后逐渐加量至0.75 bid至出院)。1月后病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利胆清胰汤联合ERCP治疗肝胆湿热证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111例肝胆湿热证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利胆清胰汤联合ERCP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ERC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尿淀粉酶与血清淀粉酶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3.75±2.11分)、APACHEⅡ评分(17.62±1.30分)、尿淀粉酶(232.22±40.58 U/L)及血清淀粉酶(54.35±12.68 U/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60±3.91分、21.65±1.85分、368.74±55.77 U/L、88.62±35.16 U/L)(P0.05)。结论:在ERCP基础上给予利胆清胰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肝胆湿热证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胰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在肾功能早期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IMMAGE800特定蛋白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EROSET2000对120例患者血清CysC、尿素氮(BUN)、肌酐(Cr)、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肾功能早期损害时Cys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阳性检出率高于血清BUN、Cr、RBP和β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sC在糖尿病和高血压肾功能早期损害时均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反映肾功能早期损害的一项敏感指标,对于及早发现肾功能损害,监测肾功能改变及其恶化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74.
24例成人支气管异物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支气管异物的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支气管异物的认识,以及探讨支气管镜对异物的诊治价值。方法分析24例误诊的成人支气管异物的临档特点、胸部X线和CT表现、支气管镜下特征以及钳取成功方法。结果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呼吸系统常见病。胸片未见异物直接征象,胸部CT仅有2例(2/12)可见异物。误诊时间1个半月~21年。结论支气管异物应予重视,支气管镜是诊治支气管异物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5.
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处理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处理动脉瘤继发缺血性脑功能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63例颅内动脉瘤夹闭过程中行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术后根据相应部位有无脑功能障碍,CT检查阻断血管供应区有无新鲜梗塞灶为标准判断是否造成缺血性脑损伤,并按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所在部位、Hunt和Hess分级等进行分组对照。结果 63例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时间3-59min,术后共有12例出现缺血性脑损伤表现,其中术前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者11例,Hunt和Hess分级Ⅲ~V者8例,基底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4例。阻断时间16min以内者均无缺血性脑损伤。结论 载瘤动脉临时阻断继发缺血性脑损伤与阻断部位、阻断时间、阻断方式、侧支循环的个体差异、病人术前状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6.
遗传性先天性视乳头大生理凹陷一家系许永春姜燕马仁贵关键词视神经疾病/遗传学病例报告一视乳头大生理凹陷家系,调查三代9人,杯/盘比(cup-discratio,C/D)0.6及其以上者4人,接近0.6者2人。对其中3人作外周淋巴细胞培养和检测,结果染色...  相似文献   
77.
脑卒中患者发生睡眠障碍比较常见,睡眠障碍与患者心理、躯体疾病及病房环境、医护人员等有关,因此加强心理护理,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做好早晚问护理,减轻不适,增进舒适,是预防和护理睡眠障碍,改善睡眠质量的关健。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近5年来,我们共对2例成人先天性无肛前庭瘘患者行肛门成形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发生在外科术中和术后的病人。发病因素包括肥胖、静脉血栓史、静脉曲张、凝血机制异常、糖尿病、口服避孕药、外伤、分娩等。DVT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浅表静脉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和低热,重者可发生股青肿,甚至血栓脱落进入肺部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肺梗塞(PE)。  相似文献   
80.
脑卒中患者发生睡眠障碍比较常见 ,睡眠障碍与患者心理、躯体疾病及病房环境、医护人员等有关 ,因此加强心理护理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合理安排护理措施 ,做好早晚间护理 ,减轻不适 ,增进舒适 ,是预防和护理睡眠障碍 ,改善睡眠质量的关健。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 2 0 0 3年 1~ 3月的住院患者 164例 ,意识障碍者除外 ,其中男 68例 ,女 96例 ,年龄 3 8~ 76岁。脑出血 60例 ,脑梗死 10 4例。脑出血患者发生睡眠障碍 44例 ,占总数的 73 3 %。脑梗死患者发生睡眠障碍 65例 ,占总数的 62 5 %。经治疗护理后 ,160例患者睡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