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精神症状的发生原因和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16例患者于手术后3周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占全部患者的25.8%,其中4例症状严重.表现为:睡眠障碍、躁狂、焦虑、抑郁、谵妄及认知改变等.精神症状的发生与术前肝性脑病史、肝功能、术中出血量、术后在ICU时间、术后感染和免疫抑制剂浓度有关.全部病例都经治而愈.结论 肝移植术后的精神症状的发生率较高,病因及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需加强心理疏导,根据不同的病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2.
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患者预后差和死亡率高等的特点。近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胆管癌的发生过程复杂,其发病的分子机制及发生、发展中信号通路方面的研究为胆管癌的临床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中腹腔局部植入中人氟安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将200例同期拟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植入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行肝癌一期切除术,其中植入组于手术关腹前、腹腔冲洗完毕后,将300 mg中人氟安均匀散布于肝切面上,对拢缝合肝切面;另取300mg中人氟安均匀散布在腹腔大网膜肠系膜根部,并用大网膜包埋后行"8"字缝合,打结对拢。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血清ALT、AST等指标、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住院时间;随访检测AFP、复查彩超,以判断复发、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后血清ALT、AST、尿素、肌酐及WBC均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亦无显著差异;植入组术后24个月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中腹腔植入中人氟安2 a内可显著降低复发、转移率,且患者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合理的临床病理分型、外科治疗方法及原则。方法 对 1983年 5月至 2 0 0 3年 6月收治的 136 0例布 加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下腔静脉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 ,将其分为 4种类型 (6个亚型 ) :Ⅰa型 5 94例 ,Ⅰb型 12 3例 ,Ⅱ型 2 92例 ,Ⅲa型 2 37例 ,Ⅲb型 112例 ,Ⅳ型 2例。治疗方法包括 :(1)改良脾 肺固定术 2 6 5例 ,(2 )手指破膜或球囊导管扩张 4 0 7例 ,(3)根治性病变隔膜切除和血栓取出术 2 75例 ,(4 )下腔静脉旁路术 88例 (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架桥术 71例 ,下腔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17例 ) ,(5 )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C形架桥术192例 ,(6 )脾静脉 下腔静脉架桥术 32例 ,(7)脾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2 3例 ,(8)脾静脉 颈内静脉胸骨后 5 7架桥术例 ,(9)肠系膜上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8例 ,(10 )联合手术 6例 (包括 :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2例和脾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4例 ,(11)脾静脉 肾静脉分流术 4例 ,(12 )其他手术 3例 (包括肠系膜上静脉 颈内静脉架桥术 2例 )。手术死亡率 3 0 9% (4 2 / 136 0 ) ,并发症发生率 14 78% (2 0 1/ 136 0 )。结果 对 885例进行了随访 ,随访时间 9个月至 15年 ,平均 (6 8± 1 2 )年。总有效率为 89 4 %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LC)患者血中Th1、Th2细胞因子变化规律及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PLC患者、良性肝胆疾病及肝硬化患者外周静脉 (PV)及脾静脉 (SV)血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及白细胞介素 4(IL 4)的含量。结果 PLC患者PV及SV血中TNF α、GM CSF含量 [(12 4.90± 48.81)ng/L ,(10 1.88± 47.2 4)ng/L ,(2 4.91± 12 .69)ng/L ,(2 2 .0 4± 12 .5 7)ng/L]低于良性病组 ,而IL 4含量 [(0 .92± 0 .3 6)ng/L ,(1.11± 0 .45 )ng/L]高于良性病组。Ⅱ、Ⅲ期PLC患者PV及SV血中TNF α、GM CSF含量低于Ⅰ期 ;IL 4含量高于Ⅰ期 ;Ⅱ、Ⅲ期PLC患者SV血中TNF α、GM CSF含量均低于PV血中含量 ,而SV血中IL 4含量则高于PV血中含量。结论 PLC患者机体存在着Th1、Th2细胞因子失衡 ;中、晚期PLC患者血中Th1细胞因子含量下降、Th2细胞因子含量升高 ;这可能是导致PL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中、晚期PLC患者的脾脏可能存在某些免疫抑制因素 ,并可能参与了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重症布-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1992年7月至2000年12月,对19例重症布-加综合征患者采用脾切除,脾静脉-右心房架桥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9个月至8a,效果优者18例(18/19),1例人造血管血栓形成(1/19)。结论:对重症布-加综合征患者,脾切除,脾切除,脾静脉-右心房架桥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7.
患男,28岁,多饮、多尿、易饥、多食2周。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无特殊病史,无性欲及遗精,无糖尿病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检:血压120/70mmHg.身高187cm,体重107kg,上部量83cm,下部量104cm,指间距l78cm。智力正常,皮肤细腻,发际较低,视力、嗅,听觉正常,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局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是良性肿瘤24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7例,24例良性病变术后患者恢复良好,17例乳头癌患者中15例随访1~11 a,其5年生存率为73.3%(11/15)。结论:对于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0.
目的:比较单纯用射频消融方法与射频消融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对近期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的影响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单纯用射频消融术与射频消融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患者各30例,治疗前肝功能Child分级A级,观察治疗后第2天的肝功能及1周后AFP变化。结果:单纯射频消融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均可导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AFP下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还可导致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能显著升高ALT、ALP,降低AFP,与单纯射频消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融范围相等情况下,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近期肝功能及甲胎蛋白的影响比射频消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