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54篇
  2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四逆汤加味联合普芦卡必利治疗阳虚型慢性便秘患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四逆汤加味联合普芦卡必利治疗阳虚型慢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提高阳虚型慢性便秘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以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278例阳虚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每组各139例。西药组患者采用口服普芦卡必利治疗,中西药结合组采用口服普芦卡必利联合中药汤剂四逆汤加味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结肠传输试验积分变化,并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中西药结合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及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肠传输试验中西药结合组相比西药组其正常患者明显增加,中度患者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中西药结合组在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门括约肌长度以及持续挤压时间方面的改善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与西药组相比,中西药结合组患者痊愈率明显增加,无效率明显降低(P<0.05);治疗过程中中西药结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四逆汤加味治疗阳虚型慢性便秘能有效提高普芦卡必利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并显著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评价红光与红外线辅助治疗创伤性伤口的减痛促愈效果.方法 将107例创伤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红光治疗20 min组(A组)36例和10 min组(C组)35例及红外线治疗10 min组(B组)36例,三组伤口处理均采用标准的湿性疗法,仅物理干预方法和时间不同,每种物理干预疗程均设为2个疗程28 d,治疗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测量每组伤口照射前后温度、疼痛评分;治疗后第7、14、21和28天测量伤口面积并计算伤口缩小率,记录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干预治疗28 d,三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间三组伤口缩小率、伤口温度和伤口疼痛评分比较,时间主效应均P<0.01.结论 红光10~20 min和红外线10 min均能提升伤口温度、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和缩短愈合时间,连续干预28 d是安全有效的,以红光20 min法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33.
李智成  王长涛  熊健  王冬冬  周昕 《健康研究》2012,32(3):170-174,241
目的 分析和讨论连枷胸伴和不伴肺挫伤行胸壁固定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其效果,并明确肺挫伤的影响;方法 42例连枷胸手术内固定患者,男34例,女8例,年龄20-77(50.9±12.3)岁.根据患者有无肺挫伤,将42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有连枷胸无肺挫伤组(n=11);B组—连枷胸伴肺挫伤组(n=31).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肋骨骨折数、伴发伤、术前胸引数、肋骨固定数、住院时间、手术时机、ICU数、机械通气数和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所有42例患者术后连枷胸消失,左右胸廓基本对称,未见反常呼吸和胸壁坍陷等征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肋骨骨折数、术前胸引数、肋骨固定数、住院时间、手术时机、ICU数、机械通气数和并发症等情况虽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B组患者有更高的ICU入住率和机械通气率.B组中有2例高龄男性患者分别死于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 连枷胸伴发肺挫伤患者虽有更高的ICU入住率和机械通气率,但也适于手术胸壁固定,并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将164例HBV-M阳性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4例,用自拟五黄利肝汤治疗,总有效率近期58.33%,远期43%,对照组80例,用胸腺素治疗,有效率近期为31%,远期2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15.04,P<0.005)。HBsAg.HBeAgPre-S2转阴率治疗组分别为54.76%,58.33%和68.75%,对照组分别为26.25%,38.75%和39.3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五黄利肝沥有双重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抑制HBV复制。  相似文献   
35.
周昕  林颖  唐欲博  陈攀  陈孝 《今日药学》2021,31(2):100-104,109
目的应用条件性重编程细胞(Conditionally Reprogrammed Cells,CRCs)技术建立高效、稳定的人乳腺癌干细胞体外培养,建立潜在的乳腺癌干细胞靶向药研究模型。方法收集人乳腺癌组织样本,采用CRCs技术分离培养原代乳腺癌细胞,用CD24免疫磁珠标记原代乳腺癌细胞后使用磁性细胞分选仪分选出乳腺癌干细胞,免疫荧光法测定广谱细胞角蛋白(Pan Cytokeratin,pan-CK)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和乙醛脱氢酶1(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1)的表达水平,克隆形成实验和微球体形成实验分别用于测定克隆形成和乳腺微球体形成。结果利用CRCs技术分离培养的原代乳腺癌细胞能够稳定传代扩增至第9代,并保持乳腺癌细胞的特征。采用CRCs技术结合磁性细胞分选仪对乳腺癌原代细胞进行培养和分选后,乳腺癌非干性细胞微球体形成率显著低于干性细胞,乳腺癌非干性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低于干性细胞。乳腺癌干细胞可扩增至第5代。结论联合利用CRCs和免疫磁珠分选能够从原代乳腺癌组织中高效分离出具有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并能稳定传代扩增的乳腺癌干细胞,这一体系可作为潜在的乳腺癌干细胞靶向药物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36.
<正> 蛋白质作为药物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因为蛋白质具有其它合成药物所不具备的特殊优点。但是,很多具有药用价值的蛋白质却不能从人身上得到。甚至有些只能从原核生物中提取。这样,在临床使用时就不可避免地物来免疫原性问题。另外,蛋白质作为药物使用时体内停留时间一般都很短,这样也降低了蛋白质的药用价值。因此,改变、降低甚至消除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就变得十分必要。本文用足够量的无免疫原性的高分子偶联到蛋白质的特定基团上,从而达到上述目的。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0月4日至12月20日本院ICU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描述其发病情况、临床特征、重症监护要点和救治护理措施。结果 55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中,重症肺炎所致严重呼吸衰竭(PaO2/FiO2〈300)者49例(89.1%),无创机械通气10例,有创机械通气25例,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4例;合并急性肾损伤(AKI)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者13例(23.6%);死亡14例(25.45%)。结论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临床特征和治疗反应的分析,总结出加强早期呼吸监测,机械通气及气道管理,以及其他器官支持要点等重症护理策略。  相似文献   
38.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治疗中医药多以补肾为主,围绕“肾-天癸-冲任-胞宫”轴进行辨证论治。排卵障碍性疾病中医辨证多为虚中夹实证,在补肾的基础上,兼用活血、疏肝、化痰等,或先补后攻,或虚中求实。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及改善全身症状等方面中医药已体现出明显优势,可显著提高排卵率与妊娠率,远期疗效获得肯定,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9.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当前全球生殖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病直接影响生殖、内分泌及代谢的异常而代谢的异常,又是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饮食结构改变等,女性的生殖内分泌问题日渐凸显,而中医药对预防和减少其代谢并发症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将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体外循环(CPB)下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镶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TEE指导、监测共完成49例CPB下mVSD的镶嵌治疗,其中9例为单纯mVSD,40例为mVSD合并心内其他畸形.心脏停跳前TEE详细观察mVSD的部位、大小、数量、范围及与周边的解剖关系,提示术者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心脏复跳后TEE评价其疗效.结果 49例行镶嵌治疗的患儿中,44例置入单枚封堵器,5例置入双枚封堵器.术后TEE均显示封堵器位置无偏移,2例出现细小残余分流,无加重二尖瓣、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术后1例患儿因重症感染放弃治疗,其余患儿随访6个月~2年,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除1例仍存在微量残余分流,其余患儿未出现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等并发症.结论 经TEE指导、监测,体外循环下镶嵌治疗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可以缩短体外循环时间,降低外科手术创伤的并发症及风险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