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3 毫秒
21.
目的:探讨电针及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方法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9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埋线组,每组45例。电针组取天枢、大横、带脉等穴电针治疗,每次30min,隔日1次,共治疗30次;埋线组每次选取9~11个穴位交替埋线,10d1次,共治疗6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清瘦素(Leptin)、胰岛素(INS)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体质量指数(BMI)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清Leptin、INS水平及BM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电针组、埋线组BMI变化与空腹血清Leptin、INS变化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埋线疗法同电针疗法均能够良性调节肥胖患者空腹血清Leptin、INS水平,纠正Leptin抵抗及INS抵抗。两种治疗方法中,BMI的变化均与Leptin、INS的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2.
梅求安  周仲瑜  王刚  许明军  杨坤 《安徽医药》2021,25(7):1308-1311
目的 探究皮内针联合穴位贴敷对脊柱骨折后便秘病人疗效、排便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后便秘病人96例,对其进行随机单双编号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观察组采用皮内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疗效、临床症状积分、排便相关指标、肛肠动力学指标及PAC-QOL评分.结果 治疗5 d及10 d,两组病人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0.72±2.30)比(13.17±2.15)分,(7.28±1.46)比(10.69±1.75)分](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4.58%(P<0.05);观察组治疗后两次排便间隔时间及每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均明显大于对照组[(6.04±1.39)比(6.80±1.61)kPa,(14.81±1.34)比(15.73±1.62)kPa](P<0.05),直肠初始感觉容积明显小于对照组[(41.65±5.11)比(38.12±5.40)kPa](P<0.05);治疗5 d及10 d,观察组PAC-QOL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9.72±11.68)比(56.41±10.35)分,(65.31±10.72)比(50.45±9.08)分](P<0.05).结论 皮内针联合穴位贴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脊柱骨折后便秘病人临床症状,改善肠道功能,提高疗效,降低PAC-QOL评分.  相似文献   
2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高热量食物-运动量不足等生活方式导致了肥胖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2004年卫生部公布的第4次全国营养健康调查显示:我国北方35%以上的人群处于超重状态,全国超重人数、肥胖患者分别为2亿和7000万[1].肥胖不仅影响人们的形体美观,而且不利于体质的健康,甚至还会发生并发症,导致死亡率的增加.因此开展减肥治疗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十分热门的研究课题.自2006年2月-2010年2月,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5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齐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仲瑜  李家康  罗惠平 《中国针灸》2004,24(12):835-836
目的:探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齐刺颧髎加阳陵泉、丰隆穴治疗,对照组18例以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以齐刺颧髎穴为主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药物对照组.  相似文献   
25.
目的:在应用复杂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分析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用穴,探寻腧穴规律和处方特点。方法:以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药、万方、维普及中医药在线为检索数据库,发表时间为1980年1月—2017年12月,检索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文献。整理和规范文献相关要素,录入符合要求的文献,并构建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处方数据库。基于Matlab2014a软件,分析文献数据的核心穴位和配伍穴组关系,同时利用Gephi9.1软件对结果以复杂网络示意图的形式进行展示。结果:符合标准的针灸处方共计874个,包括216个穴位,其中十四经穴208个,经外奇穴8个,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阴脾经的核心度较高。前20位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核心穴位依次为天枢、中脘、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关元、气海、阴陵泉、曲池、脾俞、水分、大横、上巨虚、肾俞、内庭、太冲、水道、支沟、带脉和肝俞,遵循局部取穴、远端取穴及辨证取穴的原则;节点值前20的核心穴位处方重要性高于剩下的196个腧穴,提示针灸减肥取穴宜精不宜多。配伍穴组分析结果表明,天枢和中脘是关联度最高的穴组,第2、第3位分别是天枢和足三里、中脘和足三里。结论:本研究归纳出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用穴特点,可为临床上本病的针灸治疗提供选穴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26.
摘要:目的:研究活血膝痹饮联合内热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活血膝痹饮组、联合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活血膝痹饮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活血膝痹饮,联合组在活血膝痹饮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内热针。进行视觉模拟(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马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调差表(WOMAC)评分、膝关节HSS评分、健康状况调差简表(SF-36)评分,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清炎性因子生长相关癌基因-1(GRO-α)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后WOMAC评分、VAS评分低于活血膝痹饮组治疗后(P<0.05)。联合组治疗后SF-36评分、HSS评分高于活血膝痹饮组治疗后(P<0.05)。联合组治疗后MMP-9、VEGF及GRO-α水平低于活血膝痹饮组治疗后(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活血膝痹饮组治疗总有效率(P<0.05)。结论:活血膝痹饮联合内热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降低MMP-9、VEGF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7.
对补肾祛瘀法在中风恢复期应用的理论及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肾虚血瘀既是中风发病的基础,又是中风恢复期的主要病机。中风恢复期的性质为本虚标实,补肾为本,祛瘀为标,此期治疗宜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巨刺法结合热敏灸治疗面瘫恢复期倒错现象3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巨刺法结合热敏灸治疗面瘫恢复期的倒错现象。结果:32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痊愈8例(25%),显效18例(56.25%),有效4例(t2.5%),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巨刺法结合热敏灸是治疗面瘫恢复期倒错现象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后溪配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供异常的影响。方法对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取风池、后溪穴配合颈夹脊穴,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前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1周后再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患者眩晕症状的缓解情况,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BA)血流及双侧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流(Vs)、平均峰流(Vm)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过治疗后,眩晕、头痛、颈肩痛等症状明显得到缓解,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风池、后溪配合颈夹脊穴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有效缓解患者颈部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30.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核心穴位及穴位配伍。方法:以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集30年来国内外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建立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处方数据库,运用复杂网络技术对穴位节点进行中心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并采用Gephi 0.9.1软件对复杂网络示意图进行展示。结果: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核心穴位处方为天枢、足三里、中脘、丰隆、三阴交、曲池、阴陵泉、关元、脾俞、气海、肾俞、上巨虚、大横、水分、肝俞。处方以特定穴为主,主要分布于腹部、下肢部及背部。核心度最高的经络依次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配伍分析结果显示,天枢与中脘的关联频度最高,其次是天枢与足三里、丰隆与天枢,体现了按部位配穴和按经脉配穴的原则。结论:本研究总结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用穴特点,可为临床上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选穴依据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