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其对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而导致的相应脏器的功能不全。心脏是高血压的一个主要靶器官,长期的血压增高人影响到心脏的结构及功能,导致左心房扩大、左心室肥厚等心脏结构的改变。多项研究证明,在这些心脏结构改变的基础上,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房速、房颤、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1]。孙宁玲等人的研究提示: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4.5%,并且随着高血压患者年龄的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2]。本文就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的改变及其各个阶段发生心律失常的特点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的机制。方法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按处理方式不同分为3组,用TUNEL试剂盒检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TEPE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组可见较多凋亡细胞(19.43±2.08)个/mm2。CEPO组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少于糖尿病组(12.1±2.31)个/mm2(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大鼠心肌组织可见有大量TIPE2蛋白表达。与糖尿病组比较,CEPO可以使糖尿病大鼠心肌TIPE2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 CEPO可以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涉及TIPE2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水平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入选患者67例,其中对照组22例,单纯高血压组22例,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组23例.入院时测量血压,同时应用心脏彩超检测患者E峰、A峰、E/A比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侧二尖瓣瓣环E '(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PN水平.比较三组间血清OPN浓度的变化.结果 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组血清OPN浓度[(143.82±43.67) μg/L]高于对照组[(117.10 ±34.64)μg/L]及单纯高血压组[(114.53±26.55) 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单纯高血压组血清OPN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OPN浓度与E/E’值呈正相关.血清OPN浓度均值心功能Ⅱ级组[(107.76±36.51) μg/L]<心功能Ⅲ级组[(143.67±16.76)μg/L]<心功能Ⅳ级组[(180.02±37.90) 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OPN浓度增高,与E/E’值呈正相关,并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sFasL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入选的90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7例)的外周血sFas和sFasL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sFas和sFasL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随访期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各组sFas和sFasL水平的梯度差异一致。结论:sFas和sFasL的升高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反映斑块不稳定的指标之一,其水平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sFas和sFasL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放免法对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sCD40L、sFas和sFasL的检测,并与40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前,患者血清sCD40L、sFas和sFasL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治疗后2周,则与正常健康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CD40L、sFas和sFasL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6.
背景:研究表明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R1与癫痫的发生有关,但其具体的表达情况与癫痫脑损伤的关系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海人酸致痫大鼠海马及颞叶皮质区域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1蛋白表达的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2-03/2003-03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和病理生物学教研室完成。 材料:兔抗天门冬氨酸受体受体亚单位1多克隆抗体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科技公司。 方法:将80只雄性健康鼠龄22周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70只和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注射海人酸1 μL至右侧杏仁核,制备癫痫动物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6,24,72 h及7,15,30 d各取10只动物处死。假手术组在大鼠右侧杏仁核注入PBS 1 μL。 主要观察指标:致痫后2,6,24,72 h及7,15,30 d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海马及颞叶皮质天门冬氨酸受体受体亚单位1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各区及颞叶皮质有极少量的天门冬氨酸受体受体亚单位1蛋白阳性细胞分布,海人酸致痫后2 h大鼠海马各区及颞叶皮质天门冬氨酸受体受体亚单位1蛋白表达迅速增加,6 h明显升高,7 d略有下降(CA3区及颞叶皮质)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并持续至30 d(P<0.01)。致痫后海马CA3区、齿状回与颞叶皮质相比,NMDAR1阳性细胞数增多 (P < 0.01)。 结论:海人酸致痫后大鼠海马及颞叶皮质天门冬氨酸受体受体亚单位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上调,在海马CA3及齿状回较为明显,并持续至致痫后的30 d。天门冬氨酸受体受体亚单位1可能参与了癫痫发生和癫痫脑的长时程的兴奋过程。  相似文献   
67.
急性心肌梗死后继发性机械性并发症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机械性并发症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少见而极严重的并发症,预后极差,患者常于短期内死亡[1]。因此,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机械性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认识疾病、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临床价值。笔者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旨在探讨机械性并  相似文献   
68.
<正>急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常见危重症,表现为急性肺水肿,重者伴心源性休克,如治疗不当,致死率极高。为提高疗效,探讨其治疗新途径,本研究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佐治急性心力衰竭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9.
高血压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脂联素与脑钠肽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1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36例)及合并心律失常组(35例).测定血清脂联素、BNP、CR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合并心律失常组[(0.977±0.340)mg/L]及单纯高血压病组[(1.977±0.990)mg/L]脂联素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451±1.972)mg/L](P<0.01),合并心律失常组脂联素浓度显著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合并心律失常组及单纯高血压组BNP、CRP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合并心律失常组BNP、CRP浓度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单纯高血压组及合并心律失常组血清脂联素与BNP、CRP均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降低、CRP及BNP水平升高,合并心律失常的高血压患者上述指标改变更为显著.血清脂联素与血清BNP、CRP呈负相关.脂联素可能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