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49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1]。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早期静脉溶栓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有助于恢复缺血半暗带区供血、挽救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2]。然而静脉溶栓治疗受严格的时间限制(3~4.5 h),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滤器装置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及使用必要性。方法  1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术中使用一次性滤器装置 (filtersystem ,FS) ;选同期CAS中未用FS的 51例患者作为对照。术后短期随访。结果  17例患者FS均输送到位 ,并顺利回收 ;支架成功释放 ;术中两组未发生脑栓塞 ,术后 48h两组各有 1例发生脑栓塞。 64例患者术后随访 1~ 6个月 ,平均 3 5个月 ,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在CAS中使用FS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能减少术中斑块脱落导致脑栓塞的发生 ,但要掌握好适应证 ,对多数患者应用一次性FS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梗塞面积及血脑屏障(blood brainbarrier,BBB)通透性功能障碍的保护性作用及其程度。方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远隔缺血后适应。应用TTC法评估脑梗死面积,采用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评估脑水肿、应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EB)观察再灌注后BBB通透性变化。结果:大鼠BBB通透性缺血后适应24 h组与缺血再灌24 h组相比明显减轻(P<0.05),缺血后适应48 h组与缺血再灌注48 h组相比明显减轻(P<0.05);TTC梗塞面积缺血后适应24 h组与缺血再灌注24 h组相比明显减轻(P<0.0001),缺血后适应48 h组与缺血再灌注48 h组比明显减轻(P<0.0001);缺血后适应组比缺血再灌注组脑含水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缺血后适应能够保护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破坏,减轻梗塞面积和脑水肿。  相似文献   
4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目的 探讨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12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静脉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颈动脉溶栓和静脉窦内支架置入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所有患者均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6个月。术后随访17~29个月,平均23个月。 结果 12例患者均接受了经静脉途径溶栓治疗,其中10例患者同时接受机械性血栓切割治疗,另有2例患者同时接受经颈动脉途径溶栓治疗。尿激酶使用总量80万~290万U,每例患者平均每天剂量低于100万U。出院时,所有患者的闭塞静脉窦均获再通,临床症状改善,颅内压恢复。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抗凝治疗6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无一例血栓再形成。回顾文献,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2%,死亡率为5%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3%,病死率为3.8%。联合血管内治疗组与单一血管内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1.27,P>0.05)。 结论 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5.
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六例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6例经脊髓MRI及DSA检查确诊的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枕下后正中入路,电凝阻断瘘口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先行血管内瘘口栓塞,后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至10年。结果术后椎动脉造影复查显示瘘口及粗大的引流静脉影消失。3例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大小便能够自控,未见复发;2例患者症状无改善;1例患者死于术后肺部感染。结论显微外科手术直视下切除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口,疗效较栓塞治疗更为确切。早期诊断并及时消除引起静脉高压的始动因素,保证脊髓静脉引流的通畅,是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运用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3种外科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预后。方法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对32例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其中颈内动脉内膜切除2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吻合术13例,以及支架血管成形术17例。运用灌注磁共振技术对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外科治疗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局部脑血流量没有显著性降低,但存在灌注明显延迟。术后与术前对比显示,所有患者灌注延迟的区域明显减少,其中分水岭区恢复正常,但大脑中动脉分布区仍存在灌注延迟。结论通过灌注磁共振技术,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3种外科治疗方法前、后单侧前循环供血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局部血管内低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EPO)联合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注射是否可以降低 tPA 单独应用时的不良反应及机制。方法成年雄性 Sprague-Dawley 大鼠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手术,将健康雄性 SD 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缺血2 h 和4 h,再灌注30 min 后通过大脑中动脉单独注射 tPA,或联合注射 EPO(800 IU/ kg)及 tPA。结果局部血管内低剂量 EPO 联合 tPA 注射可以减小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 h 后的病死率、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脑水肿和脑出血,并且没有产生血液学不良反应。局部血管内低剂量 EPO 联合 tPA 注射组与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联合 tPA 注射组比较,p-AKT 和 p-ERK 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大鼠脑缺血后,局部血管内低剂量 EPO 和 tPA 联合使用,可减少 tPA 单独使用时的不良反应,并发挥 EPO 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 AKT 和 ERK 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9月—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对单纯动脉溶栓后(尿激酶)再通不良的16例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中位数(NIHSS)18(14~21)分;改良Rankin评分(mRS)中位数4(3~5)分]患者行血管成形术治疗。对其中6例行球囊扩张术,3例行支架置入术,7例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术。结果①16例患者术前血流灌注(TIMI)分级0级14例(87.5%),1级2例(12.5%)。术后14例血管再通,总再通率为87.5%。其中11例(68.8%)完全再通,3例(12.5%)部分再通。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术的7例,均为完全再通;单纯支架置入术的3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1例;单纯球囊扩张术的6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2例,未再通(TIMI分级由0级变为1级)2例。②术后2例(12.5%)死亡,1例于术后第5天死于小脑及脑干出血,另1例于术后第6天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③生存的14例患者,术后2周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NIHSS和mRS评分较术后2周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采用超声随访14例患者,随访时间中位数19.5(3~46)个月,仅行球囊扩张术后的1例患者出现再狭窄。结论单纯动脉溶栓后再通不良的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联合血管成形术可能会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其中联合支架置入术可能较单纯联合球囊扩张术具有更高的再通率。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间断性常压低氧后适应(intermittent normobaric hypoxia postconditionning,INHP)对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大鼠脑白质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INHP1组和INHP2组,每组8只。Morris水迷宫用于评价大鼠的认知功能,Klüver-Barrera染色用于评价脑白质损伤的严重程度,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Iba-1抗体分别用于免疫标记脑白质中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脑白质中髓鞘脱失、空泡形成,并有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活化;与模型组比较,INHP1组大鼠参考记忆力较差、脑白质损伤较重,脑白质中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较多(P<0.05),而INHP2组大鼠参考记忆力较好、脑白质损伤较轻,脑白质中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较少(P<0.05)。结论延迟INHP可改善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脑白质损伤,而早期INHP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50.
浅谈医院科研设备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医院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保持仪器设备状态的高完好率,满足科研、临床和教学工作的需要,是提高医院科研、临床工作及医学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我院是一家以老年医学和神经科学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自2000年起,医院整合各临床实验室和院内各基础医学研究室,建立了以科研处为管理中心的实验室体系,其中包括中心实验室、神经生物、神经生化、神经药理、神经病理、基因诊断、神经内科和外科等实验技术平台,有专职技术和研究人员50余人.目前,我院科研技术平台拥有共聚焦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蛋白纯化系统等大型设备,仪器精良,价格昂贵.做好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对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