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41.
目的了解深圳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B和C基因型及亚型的分布规律,研究不同毒株全基因序列进化关系。方法对30例HBsAg(-)/HBV DNA(+)标本进行基本核心启动子/前C区(BCP/PC,295 bp)、HBV全基因(3 162 bp)巢式PCR扩增,PCR产物克隆后测序。2者均为阳性的5份标本合成3 215 bp长的全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HBV A~H基因型23株的全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基因型,将所属基因型B和C亚型再作系统进化树分析,以确定基因亚型。结果获得5例全基因序列,4例为C型,1例为B型。分属于C2,C2,C2,C1和B2亚型。3例C2亚型与日本、马来西亚基因亚型的进化距离最近,C1株与马来西亚和泰国2例携带者的病毒株进化距离最近。B2株与印度尼西亚华裔基因亚型的病毒株进化距离最近。结论深圳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病毒基因亚型有C2,C1,B2,以C2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低载量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进行Q-PCR定量检测和BCP序列分析。方法采用诺华公司NAT方法筛查35332份献血者HBV DNA,有18例确认为HBsAg-/HBV DNA+,48例为可疑HBV DNA+血样,使用Q-PCR和Nested-PCR方法对48例可疑血样进行定量检测和BCP区域扩增和测序;并与野毒株BCP序列作比对分析。结果从48例可疑HBV DNA+血样中成功应用Q-PCR定量检出HBV DNA阳性6例,均为隐匿性乙型肝炎(OBI),并获得6例BCP序列,发现在TA富含区的变异相对较多,1例样品发生缺失变异,6例OBI血样共有14个变异位点在BCP区域。结论本方法能对可疑标本进行检测和定量,通过BCP区域的检测进行OBI的确认。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了解东南沿海省份的元症状献血人群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uman T cell lymphotvopic virus,HTLV)的血清学流行状况。方法从符合卫生部健康标准并经血液常规检测合格的标本中,依据籍贯选择性收集2500份血样,采用双抗原夹心的酶免吸附(EIA)方法进行HTLV-Ⅰ/Ⅱ抗体筛查。EIA初筛阳性结果经复检后,由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进行确认试验。结果初筛获得EIA反应性样本5例,HTLV抗体阳性率为0.20%(5/2500),均为广东籍。经蛋白印迹试验,仅1例OD值为3.00的EIA强反应者获确认为HTLV—Ⅰ型病毒感染,2例未获确认,2例为确认阴性。经追溯,确认HTLV—Ⅰ阳性者为无症状定期献血者,已有6次合格献血经历。结论尽管深圳献血人群HTLV流行率的总体水平较低,但多次献血的经历使经血传播HTLV的风险增大数倍。  相似文献   
45.
应用甲基橙比色法测试加样器的精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适合各级实验室的加样器精度的测定方法。方法 设计用经校正的加样枪在微板上加注特定浓度的甲基橙混合液 ,建立标准曲线 ,同加样器加液进行比较 ,并利用酶标仪进行双波长比色 ,从而检测加液精度。结果 甲基橙比色法同称重法进行统计分析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经在全自动加样仪和酶免分析仪上应用表明 ,甲基橙比色法方便、简单、快速 ,且需要的设备要求不高 ,能在各级实验室实施应用。结论 甲基橙比色法可作为单位内部的一种加样器容量精度的检测方法。亦可作实验室其他微容量器具的容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6.
应用标准操作规程校准微量加样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加样器是酶免实验室和其他生物医学研究中微量加样时必要的设备,其容量的校准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目前国内文献校准方法口。只适合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微容量校准,难以在全国各地开展。笔者依据国际化标准组织(ISO)文件ISO/DIS8655和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有关定量、可调移液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检定规程的重量测试方  相似文献   
47.
随着全自动加样设备在血液筛检中的广泛应用,其加样精度引起高度关注。笔者使用高精度分析天平结合自动化控制软件,应用经典称重法对微量加样设备RSP进行精度测试,并分析其他11家血站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介绍了作者研制的一套适用于实验室数据处理和图形绘制的软件功能、结构和特点。该软件采用先进的STATA统计软件程序设计语言和BASIC语言设计,图形精致,操作简单,用户界面好,基本上满足了实验室日常工作的需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建立一套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筛检献血员艾滋病病毒1型(HIV-1)核糖核酸(RNA)。方法应用MagNAPureLC(MPLC)系统提取核酸,COBASAmplicor系统进行基因扩增与检测,再应用国际标准品和临床标本验证MPLC-COBAS系统。结果该系统的检测灵敏度(95%CI)HIV1RNA病毒为45~67IU/ml,5124份标本混样检测结果为阴性,81份HIV抗体(抗HI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假阳性混样检测结果及6份追踪样本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系统具有全自动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可进一步扩大临床标本检测量,探索出切实有效的核酸检测系统进行献血员筛查HIV1RNA。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常规和核酸筛查后传播H IV的残余危险度,评价常规筛查措施的效果,并为进一步开展血液核酸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08年2月无偿献血者的资料,用数学模型法研究输血传播H IV的残余危险度。结果在重复无偿献血者中,H IV流行率为0.00489%(3/61363),首次无偿献血者中为0.00974%(4/41080)。经评估,抗-H IV筛选及核酸筛查后的阴性血传播H IV的残余危险度分别为1∶207125和1∶414250。结论无偿献血者血液经抗-H IV筛查后仍存在传播H IV的残余风险,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如核酸筛查),减少残余危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