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王明瑶  华佳 《放射学实践》2017,(11):1200-1204
骨骼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为了延长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存质量,对其进行及时的疗效评估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具有非侵入性、可重复性和适用性广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断.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骨转移的检测及疗效评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及提高.本文主要对评估乳腺癌骨转移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基于第5版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探讨各钙化分布中伴或不伴点状/圆形钙化的各种可疑钙化的分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乳腺X线摄影检出可疑钙化或点状/圆形钙化并有病理活检结果的女性病人289例,平均(47.2±9.4)岁。将可疑钙化根据是否伴有点状/圆形钙化分为2组,即单纯可疑钙化(不伴有)组和混合可疑钙化(伴有)组。对处于不同钙化分布及形态下的2组可疑钙化的阳性预测值(PPV)及BI-RADS分类进行分析。2组钙化间PPV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2组钙化间恶性风险比较以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表示。结果 35处点状/圆形钙化均为良性,为BI-RADS 2类。可疑钙化共254处,其中混合可疑钙化104处,单纯可疑钙化150处。混合可疑钙化在区域性、成簇、线样和段样分布中的PPV均低于单纯可疑钙化(均P<0.05),且恶性风险也低于单纯可疑钙化(均OR<1.0)。区域性、成簇及段样分布中,混合细小多形性钙化的PPV均低于单纯细小多形性钙化(均P<0.05),且恶性风险也均较单纯细小多形性钙化更低(均OR<1.0)。区域性分布中,混合及单纯无定形钙化均为BI-RADS 4A类;成簇分布和段样分布中,混合及单纯无定形钙化均为BI-RADS 4B类。区域性、成簇、段样分布中混合及单纯细小多形性钙化均为BI-RADS 4B类及4C类。结论 依据BI-RADS,更细化分析点状/圆形钙化对各钙化分布中各种可疑钙化的影响,对精准评估可疑钙化恶性风险具有更大帮助。  相似文献   
63.
16排CT在评价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SCT)在评价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入选216例进行16排CT造影(CTA)检查的患者,CTA检查通过回顾性心电图门控方法进行。如发现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再进行导管介入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证实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情况。CTA和CAG结果均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进行评估。结果:在216例CTA检查中,有5例显示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在这5例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中,4例是右冠状动脉(RCA)起源异常,1例是RCA分支圆锥支行走异常。其中,3例RCA开口位于左冠窦,1例RCA开口起源于左前降支(LAD)近端,1例RCA分支圆锥支行走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到达心脏前壁。上述结果经CAG证实。结论:16排CT造影方法能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  相似文献   
64.
前交叉韧带不全撕裂的MRI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不全撕裂MRI诊断价值、失误原因和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材料和方法:收集关节镜证实的12例ACL不全撕裂和18例正常ACL两组病例,采取相同的矢状面和横断面T1WI和 T2WI成像。结果:单盲法 MRI阅片诊断 ACL不全撕裂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1%、 50%和 62.5%。 ACL不全撕裂组和正常组的韧带增粗(p<0.05)、信号升高(p<0.01)和 PCL弯曲指数增大(p<0.05)均有差别或显著差别,而韧带周信号改变和胫骨前移则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ACL不全撕裂的直接征象不典型和间接征象少是假阴性的主要原因,部分容积效应和滑膜增生则是假阳性的主要原因,结合临床和多方位、多序列MRI成像以及综合分析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初步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膀胱癌诊断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膀胱癌占位患者行DWI及常规MR序列扫描.比较不同b值下膀胱病灶的ADC值及图像效果;分析DWI与常规序列显示膀胱病灶能力的差异;比较膀胱病灶与周围组织ADC值有无差异.结果 b值取700 s/mm2时膀胱病灶平均ADC值显著高于1500 s/mm2的ADC值.DWI发现膀胱病灶的准确率为98.1%,常规MR序列为96.2%.b值取1500 s/mm2时膀胱癌平均ADC值(0.75±0.12)×10-3mm2/s,显著低于膀胱炎(1.39±0.13)×10-3mm2/s、病灶周围正常膀胱壁(1.42±0.07)×10-3mm2/s、尿液(2.69±0.13)×10-3mm2/s(P<0.05).结论 DWI及ADC值对膀胱癌的诊断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是对常规MR检查有意义的补充.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索van der Heijde影像学评分在判断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活动度和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94例经临床证实的RA患者的临床及双手X线正位平片资料,选用DAS28临床评分和van der Heijde评分来对治疗前后的RA病情活动性进行量化评分,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AS28评分与van der Heijde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 关性(r=0.29,P<0.000 1),说明van der Heijde评分高则临床症状严重.治疗前后DAS28评分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但治疗前后van der Heijde评分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83),说明影像学上改善不明显.且患者治疗6月后DAS28评分差值与van der Heijde评分差值间无显著相关性(P=0.38).结论 van der Heijde评分值与DAS28值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但van der Heijde评分在判断患者治疗后病情是否好转上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7例患者43例次AVF栓塞,采用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维持7 d治疗,观察溶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将所有病例例次分成溶通组和失败组进行比较,分析原发病、附壁血栓、内瘘栓塞时间、尿激酶剂量和溶栓效果的关系。结果共行溶栓治疗43例次,成功32例次(74.4%),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溶通组的血栓形成时间明显低于失败组(P〈0.05),发生栓塞24 h内即行溶栓治疗,82.9%溶栓成功,失败组糖尿病患者、附壁血栓形成明显高于溶通组(均P〈0.05),尿激酶用量在≤60万U时的32例次中87.5%溶栓成功。结论采用局部注射尿激酶溶栓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维持治疗AVF栓塞操作简便、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建议时机最好选择在栓塞24 h以内。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IgA肾病的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肾穿刺确诊为IgA肾病的407例患者的病理资料。结果 IgA肾病Lee氏分级以Ⅱ级、Ⅲ级为主。病理表现上,局灶节段病变占38.04%,系膜增生型占32.24%,轻微病变型占24.28%。Lee氏分级与免疫荧光沉积强度相关(Z=17.187,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的病理表现多样。Lee分级与免疫荧光强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双倍剂量的福辛普利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40例经病理确诊为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双倍剂量福辛普利钠(20mg/天)口服治疗6个月,对照组予单倍剂量福辛普利钠(10mg/天)口服治疗6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月、6月测定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肌酐.结论:应用双倍剂量福辛普利钠能明显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疗效优于单倍剂量的福辛普利钠.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正常踝关节高场强磁共振(MR)扫描技术.方法:6例人踝关节新鲜标本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应用两种不同的扫描条件分别行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质子密度加权(PDW)、T2WI脉冲序列(SPAIR)冠状位、水平位,T2WI快速梯度回波(FFE)矢状位扫描.结果:在高场强的MRI运用小视野(FOV)(130 mm)、薄层扫描(2.0/1.0)、较大矩阵(410×510)及运用表面柔性线圈可提高踝关节MRI的分辨率.T1WI及PDW可提供最佳的解剖结构;提示T2WI能清晰地显示病变组织;提示SPAIR成像可良好地显示骨及软骨病变及区分脂肪组织内病变结构.结论:高场强MRI扫描是踝关节的理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