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尊敬的王成焘教授于2021年5月22日离开了我们,王教授是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创始人,我(郑诚功)自从去年9月底被上海交通大学正式任命为中心主任以来,一直致力于配合教育部最新要求的中心建设改革,原预计在完成4月底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会议后,去探望王教授并报告中心建设概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啶在临床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40例术前ASA分级Ⅰ级择期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行腰硬联合麻醉,D组入室开放静脉通道后即按照0.6Ⅱ级择期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行腰硬联合麻醉,D组入室开放静脉通道后即按照0.60.8μg/kg剂量给予4μg/mL的盐酸右美托咪啶注射液静脉泵注诱导,10分钟后改为0.30.8μg/kg剂量给予4μg/mL的盐酸右美托咪啶注射液静脉泵注诱导,10分钟后改为0.30.5μg·kg-1·h-1维持,直至术毕前15分钟停药,C组则相同的方式静脉泵注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观察麻醉前(T0),止血带充气前(T1),松止血带前1分钟(T2),松止血带后5分钟(T3)及术后6小时(T4)各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HR、SpO2、Ramsay评分、VAS评分,记录术中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结果与D组及T0时段相比,C组在T2MAP、HR明显升高(P<0.05),与C组及T0相比,D组在T1、T2、T3时段心率明显减慢(P<0.05),与C组及T0相比,D组在T1、T2、T3Ramsay评分明显升高(P<0.05),T2、T4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C组术中的恶心、呕吐、烦躁、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啶应用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中,具有满意的镇静效果,并能减轻止血带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无呼吸抑制等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马鹏  蒋鹏  华佳  陈利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4):3706-3707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人流)的临床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的200例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实验组:30 s内匀速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对照组:30 s内匀速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两组均在静脉滴注药物10 min后以丙泊酚2 mg/kg进行静脉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诱导时间、术中体动次数、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较实验组呼吸抑制明显(P<0.05);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术中体动次数、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镇痛效果确切,呼吸抑制轻,术后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轻型颅脑损伤(mTBI)微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评分在13~15分、CT检查阴性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于外伤后1~7d内行MRI以及SWI扫描.分别记录SWI检出微出血灶的数量及部位.根据是否有微出血存在,将病例组分为微出血阳性组[SWI(+)]以及微出血阴性组[SWI(-)];对两组GCS评分进行对照分析.将病例组微出血灶数目与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例mTBI在SWI序列可见54处微出血灶,主要位于额叶、颞叶、顶枕叶灰白质交界处.SWI(+)组以及SWI(-)组的GCS评分分别为13.4±0.5、14.7±0.4,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微出血灶个数与GCS评分有相关性(r=-0.821,P=0.000).结论:SWI能显示轻型颅脑损伤中CT以及常规MRI图像不能发现的微出血性病变,提示创伤性轴索微损伤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比较联机血液透析滤过(OL-HDF)和高通量透析(HFHD)清除尿毒症患者中大分子量毒素的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本院血液净化中心稳定的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入本研究,随机分为A组80例行后稀释法OL-HDF,B组80例行HFHD治疗,分别于单次OL-HDF、HFHD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取血检测患者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血浆白蛋白(ALB)水平.结果 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β2-MG、血iPTH、BUN、Cr值,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A组(OL-HDF)血β2-MG、iPTH值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2种方法均可有效清除血β2-MG、血iPTH,但OL-HDF比HFHD能清除更多的血β2-MG、血iPTH,OL-HDF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区域增长的水脂分离方法,使其可以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更可靠.方法 对获取的两幅场向量图分别进行隔行隔列降采样,得到四幅子图像.每幅子图像分别运用区域增长算法获得误差向量图,然后再利用空间相邻像素相位平滑的性质来合并获得的四幅子误差向量图,从而获得一幅平滑的误差向量图,并实现水和脂肪的准确分离.结果 提出方法分别应用于仿真数据和真实数据,仿真数据表明本文方法产生的误差更小.真实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在膝盖、腹部和大腿等部位都能够准确的实现水和脂肪的分离.结论 相对于原始全局区域增长方法,提出方法更加可靠和稳定,能够在不同解剖部位实现准确水脂分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体内25羟维生素D[25(OH)D]的浓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或白天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治疗>6个月的终末期肾衰患者为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及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行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25(OH)D的水平,根据K/DOQI指南标准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不足组、缺乏组.分析各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之间人口学、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影响25(OH)D浓度的因素.结果 110例腹膜透析患者的25(OH)D水平(23.27±10.22)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25(OH)D水平(34.82±9.58)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腹膜透析患者中25(OH)D水平正常组22例(20%),不足组67例(60.9%),缺乏组21例(19.1%),提示大部分腹膜透析患者存在25(OH)D水平不足、缺乏.入选腹膜透析患者,女性25(OH)D 水平缺乏比例(31.91%)明显高于男性(9.52%).腹膜透析患者中25(OH)D缺乏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显著低于正常组,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缺乏组的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不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水平与白蛋白呈正相关(r=0.2883,P<0.0001),与血磷(r=-0.5156,P<0.0001)、甘油三酯(r=-0.2254,P=0.017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3004,P=0.0014)成负相关.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25(OH)D水平与白蛋白呈正相关,与血磷、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负相关.建议对于严重缺乏维生素D的腹膜透析患者予合理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先天异常的冠状动脉MSCT表现和CAG检查资料,比较两者在显示冠状动脉起源、走行异常及冠状动脉瘘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组中冠状动脉起源、走行异常10例,其中RCA起源、走行异常6例:3例开口于左冠状窦,1例高位开口,1例开口于LAD,1例开口于无名窦;LCA主要分支起源、走行异常2例:1例为LAD开口于右冠状窦,另1例为LAD与LCX分别开口于左冠状窦;1例为CB直接开口于右冠状窦.冠状动脉瘘2例.12例CAG检查仅7例显示异常.结论:MSCT能够无创、准确诊断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尤其在评价起源及走行异常方面优于冠脉造影,有很好的临床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胆囊癌的MR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MR分期,评价MRI和MRCP对胆囊癌手术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MRI和MRCP表现,进行MR分期并评估其手术可切除性.结果Ⅰ期3例,Ⅱ期17例,Ⅲ期6例,Ⅳ期31期.根治性手术36例,其中Ⅰ期3例,Ⅱ期17例,Ⅲ期3例,Ⅳ期13例;姑息性手术或剖腹探查术17例,其中Ⅲ期3例,Ⅳ期14例;另4例MR分期为Ⅳ期者,未能手术而接受其他方法治疗.结论 MRI和MRCP对胆囊癌进行分期有助于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皮肌炎软组织病变的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确诊皮肌炎患者的双侧大腿MRI表现,常规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1WI、T2WI及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结果 (1)本组28例双侧大腿病变基本呈双侧对称性分布,软组织形态结构未见破坏.炎性病灶在抑脂STIR序列上表现最为明显.(2)MRI提示肌炎者15例,筋膜炎者28例,皮下结缔组织炎者10例,上述三大主要异常表现间有不同程度合并;其它少见表现包括骨髓水肿4例、髌上囊积液4例、肌肉萎缩3例.(3)急性活动期患者5例,以弥漫性肌炎为主,同时合并筋膜炎和典型的皮下结缔组织炎;亚急性过渡期5例,肌炎、皮下结缔组织炎减轻,筋膜炎明显;慢性缓解期18例,以不同程度筋膜炎为主,可伴肌肉萎缩.结论 MRI可作为皮肌炎临床诊断、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