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小核仁RNA SNORD15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53例初治AL患者和29名临床诊断无血液病或其他恶性疾病的健康者(对照组)骨髓血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骨髓血单个核细胞SNORD15A的相对表达量, 以SNORD15A相对表达量中位数(0.148)为界, 将AL患者分为低表达组(<0.148)和高表达组(≥0.148)。分析SNORD15A表达水平与AL患者临床特征、临床指标以及总生存(OS)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并行log-rank检验,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O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初治AL患者中SNORD15A中位相对表达量为0.148(0.012~1.376), 对照组为0.921(0.513~2.28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5, P<0.01)。不同预后分层、疗效和是否发热、出血的患者间SNORD15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82.
83.
瘫痪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报道较少。我们发现三例,其中一例为中央型,两例为周围型。报导如下: 例1,男,34岁。因腰_5骶_1椎间盘突出并踝以下全瘫术后35天出现右下肢肿胀、疼痛,逐渐加重住院,诊断为静脉炎。经酒精擦摩等一般治疗,三天后,突发心悸、气促,呼吸困难。体温38℃,右下肢表浅静脉怒张,Thomas征阳性。右腹股沟区可扪及一纵形条索状肿块,压痛。双肺可闻及大量湿罗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不同成熟状态的树突状细胞在调节机体Th1/Th2免疫应答的不同作用,建立体外淋巴细胞反应的调节模型。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4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完成。利用小鼠的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将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分成两组,一组在培养结束前18h加入脂多糖刺激其成熟(以下称成熟树突状细胞组);一组不加入脂多糖刺激,使其保留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特性(以下称未成熟树突状组)。两组分别与同种异型T细胞混合培养,检测各组体外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的水平,以及混合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以及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结果:①树突状细胞培养的情况: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髓前体细胞在培养板中的生长情况良好,细胞大量增殖,到第6天收获,每2只小鼠的骨髓细胞可得到(1.0~2.0)×107个树突状细胞,完全能够满足实验的要求。②白细胞介素的水平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而升高(P<0.01)。在加入脂多糖刺激后,成熟组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的水平高于未成熟组[(903.07±29.47)ng/L,(238±23.56)ng/L]。③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上清中,未成熟组树突状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2含量低于成熟组树突状细胞的培养上清[(763.12±101.67),(1421.06±182.95)ng/L;(133.15±13.55),(236.15±14.22)n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未成熟组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略高于成熟组[(90.65±11.31),(78.76±10.78)ng/L;(97.34±7.33),(93.13±8.60)n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不同成熟状态的树突状细胞通过分泌不同水平的细胞因子来调节机体Th1/Th2免疫应答,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少量分泌白细胞介素12,诱导机体向Th2型反应偏倚;成熟树突状细胞分泌大量的白细胞介素12,诱导机体向Th1型反应偏倚。胞介素12  相似文献   
85.
致耐受树突状细胞(Tol DC)可以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近年来在移植免疫耐受诱导及自身免疫病治疗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应用价值。利用近年来发展的RNA干扰(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沉默DC某些基因表达构建出RNAi DC,是诱导致耐受性DC产生的又一新方法。  相似文献   
86.
常璞  包杰 《江西医药》2021,56(9):1532-1534
目的 探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某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期10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上述受检者均接受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比较其诊断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指数、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清C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糖尿病有利于保证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与传统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俯卧位脊柱手术中呼吸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择期行俯卧位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98例,男36例,女62例,年龄≥65岁,ASAⅠ—Ⅲ级,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手术时间≥2 h)。根据术中通气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肺保护通气组(P组)和传统通气组(C组)。P组采用小潮气量、中等呼气末正压和周期性肺复张;C组采用传统潮气量、不常规使用呼气末正压和肺复张。记录俯卧位后5 min、1、2、3、4、5 h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驱动压力和肺顺应性。记录俯卧位后和手术结束前pH值、PaO_2/FiO_2、PaCO_2、P_(ET)CO_2和碱剩余(BE)。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俯卧位后5 min、1、2、3、4 h P组的Ppeak、Pplat、驱动压力明显降低(P0.05),俯卧位后和手术结束前P组pH明显降低,P_(ET)CO_2、PaCO_2明显升高(P0.05)。两组PaO_2/FiO_2、BE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气道压力更低,但可能存在通气不足的风险。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RelB抑制途径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s)的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为致耐受树突状细胞的研究提供新方法。方法 rmGM-CSF和rmIL-4联合诱导培养体系培养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免疫磁珠方法纯化;用慢病毒载体制备RelB shRNA慢病毒,与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观察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MHC-II、CD86和CD40的表达,设LPS-DC对照组、未处理组和LPSRNAi RelB DC组。结果核转录因子RelB抑制的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MHC-II、CD86和CD40均低水平表达,显著低于成熟DC表面分子的表达(P〈0.05),且经LPS刺激后(LPS RNAi RelB DC)DC表面上述三类分子的表达水平仍显著低于LPS-DC组(P〈0.05),与未处理组(immature DC)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相当。结论核转录因子RelB抑制的骨髓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水平低,呈现出致耐受的树突状细胞的特点,是致耐受树突状细胞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9.
医学本科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围绕在实验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即无适用的留学生教材提出了多元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思路,并介绍了所在教研室在这方面已进行的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