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32.
目的 通过对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及对托伐普坦治疗SIADH临床疗效观察,分享治疗体会,提高对该疾病诊治水平,减少漏诊及误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8例SIADH患者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及治疗预后情况,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8例确诊SIADH患者中,94%为恶性肿瘤患者,其中28%为小细胞肺癌。不同病因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但年龄小于65岁者显示出诊断时血钠水平更低趋势。15例患者通过限水、利尿,血钠恢复正常。2例小细胞肺癌及1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上述治疗无效,予以托伐普坦15mg qd治疗,48h后血钠恢复正常。结论 SIADH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当限水、利尿仍不能纠正低钠血症时,口服托伐普坦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3.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急性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与诊治,将导致严重后果.本研究收集我院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测定其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以探讨低血糖与心肌酶谱活力改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比较46例1型糖尿病(T1DM组)和49例2型糖尿患者(T2DM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CP)、TG、TC、LDL-C、HDL-C、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水平的差异;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影响周围神经病变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FPG、FINS、2 h INS、FCP、2 h CP、TG、BMI、WHR、SBP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与FCP、2 h CP、FINS、2 h INS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C肽及胰岛素水平降低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血清VEGF水平,按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组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糖尿病各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病程、UAER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VEGF与2型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其浓度的测定对判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评估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低维生素D血症发生率,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8年4至7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97例(糖尿病组),其中男57例,女40例,年龄(52±10)岁.以同期健康体检者69名为对照组,其中男40名,女29名,年龄(50±11)岁.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2组参试者空腹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根据25-羟维生素D3是否<37.5 nmol/L将糖尿病组分为低25-羟维生素D3亚组(n=61)和非低25-羟维生素D3亚组(n=36),比较糖化血红蛋白、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早期相胰岛素分泌指数、葡萄糖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曲线下面积.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评价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6±19)nmol/L vs(80±26)nmol/L,t=-13.00,P<0.01].糖尿病组低25-羟维生素D3的发生率为62.9%(61/97).与非低25-羟维生素D3亚组比较,低25-羟维生素D3亚组糖化血红蛋白、葡萄糖曲线下面积较高[(10.1±3.0)% vs (7.7±2.6)%,(32±7)h·mmol-1·L-1 vs (25±7)h·mmol-1·L-1,t值分别为4.44、4.45,均P<0.01],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早期相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较低[21±16 vs 75±64,1.9±1.9 vs 8.3±7.7,(30±21)h·mU-1·L-1vs(104±80)h·mU-1·L-1,t值分别为-5.68、-6.81、-7.69,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相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与25-羟维生素D3独立正相关(t值分别为2.21、4.67,均P<0.01).结论部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25-羟维生素D3缺乏,缺乏程度与血糖升高程度有关;25-羟维生素D3缺乏与早期相胰岛素分泌和总体胰岛素分泌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7.
38.
31岁女性患者,因乏力纳差7月,双下肢水肿1月于1998年10月9日第1次入院。既往史无特殊。月经史14(4~6)/(40~50),LMP 1998年7月20日。1995年12月顺产一女婴,无大出血;产后无诱因无乳,40天月经恢复;1997年9月吸宫式人工流产1次,无大出血;后渐阴毛腋毛稀少,性欲降低。查体:皮肤干糙,色素较深,甲状腺Ⅰ°肿大,质软无结节压痛,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及,移浊( ),双下肢Ⅰ°水肿。实验室检查:小便PRO( ),肝功ALB 27g/L,GLB 41g/L,ALT63IU/L,AST 85IU/L,抗 HBs( ),抗 HCV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易患因素。方法:对1997年12月-1999年5月收治的107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病程对比组之间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指数、血流变学正常组和增高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吸烟和吸烟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随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指数、血粘度等指标增高及吸烟而升高。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的关系,以期为DR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01-9/2002-09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共34例。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8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通过的DR诊断标准,并由眼科医师作眼底荧光照影。排除标准:排除大血管病变,结缔组织疾病,无肝肾功能不全,无急性和慢性感染患者。本文实际纳入2型糖尿病DR患者34例,男23例,女11例;平均年龄(43±4)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4.7±1.8)年。正常对照组30例,均为来本院自愿研究的健康体检成人,男21例,女9例。检测3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omglobinA1c,HbA1c)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比较。病变程度与CRP和HbA1c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R组HbA1c水平犤(10.5±1.5)%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犤(4.5±1.7)%犦(t=2.565,P<0.01)。两组血清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病程、HbA1c呈明显正相关(r=0.35,0.389,P<0.05),与血清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55,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其发病机制可能与CRP介导的炎症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