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137篇
  1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器官移植中供者来源传播的疾病,一般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来源于供者,通过移植器官传播给受者导致的疾病.实际情况中,并非所有疾病传播都会导致临床上的发病,这取决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致病性和负荷量及受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和易感性.即便是对于器官移植受者这种免疫功能异常的目标人群,易感的情况也并非是经常发生的. 受感染的情况很多是由于临床意外发生的,在器官移植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如紧急切取器官缺乏术前筛查,疾病窗口期难以检出等的影响,使得受者感染供者来源的多种疾病无法避免.还有一些情况,是在移植前已知供者存在相关疾病,但受者急需得到器官来延续生命,或医疗上可以提供有效的手段来阻断或减少相关风险,在充分评估受者风险与获益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移植.目前的临床资料显示,供者传播给受者的疾病,包括肿瘤、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发病后对受者的临床安全、移植器官的长期带功能存活以及移植免疫治疗方案的制订等,都有不良影响.当前病原体疾病谱发生了新的变化,而受到人类免疫识别系统及临床干预手段调整滞后性的制约,受者罹患移植物相关疾病的风险在升高.但总的来说,通过移植物传播的疾病,仍属于少见的病例,但由于其对受者的预后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在临床上给予相应的关注.  相似文献   
32.
气肿性肾盂肾炎(emphysematous pyelonephritis,EPN)是一种由外来细菌病原体造成肾实质严重感染的坏死性疾病,对肾脏组织和功能都有严重危害.EPN在肾实质、集合系统或者肾周组织产生气体,出现特异性的影像学改变,患者死亡主要是因为疾病快速进展,加之患者的易感状态,未得到控制的感染引起了脓毒血症.大多数EPN患者都伴有血糖水平异常,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快速增长,EPN的病例也不断增加.现就我科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典型病例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3.
正患者女,38岁,体检时超声发现肝总管占位。患者无食欲下降,无上腹部饱胀,无腹痛、恶心、呕吐,无皮肤黄染、陶土便。超声:左右肝管交界处见一稍高回声结节,大小13mm×5mm,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回声均匀,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图1A),肝内胆管轻度扩张。CT:肝门部胆管内见一大小11 mm×12mm结节,呈持续渐进性强化,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图1B)。MRI及MRCP:肝门部胆管内见一大小12 mm×9 mm结节,T1WI信号较低,T2WI信号略高,略有强化;MRCP显示肝门  相似文献   
34.
感染性疾病学由传染病学演变而来,部分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种类多,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组织可单个或多个被感染侵犯并产生免疫反应以及病情复杂等特点;感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医疗问题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要解决感染性疾病的临床防治问题,应用生物医学模式将思路局限于某一系统、器官、组织显然不利于感染性疾病的科学诊治;必须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指导下,应用整体整合医学(HIM)的方法开展临床诊疗。本文以中国感染性疾病科需要重点关注的4组疾病即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UO)和肝硬化性心肌病(CCM)诊治为例,阐述HIM在感染性疾病科应用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碎石术后双J管留置时间与并发症关系。方法将该院从2011—2013年收入的90例肾结石患者(结石〈2.0 cm)随机分成2组均行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碎石术。术后观察分析2组留置双J管时间(留置2周和4周)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关系。所有患者记录在其拔除双J管前并发症的发生;分别于拔除双J管后1周和1月复查尿常规;拔管后1个月复查彩超、腹部平片检查残石率,并行99Tcm-DTPA核素肾图检查,记录患侧肾脏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2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拔除双J管前2组患者出现下尿路刺激症状(LUTS)分别为33例(70.2%)和40例(93.0%),腰腹痛分别为13例(27.7%)和21例(48.8%),肉眼血尿分别为36例(76.6%)和42例(97.7%),双J管上移分别为0例(0.0%)和2例(4.7%),拔管管壁钙盐沉积或拔管困难分别为4例(8.5%)和11例(25.6%)。并发症的发生率随留置时间延长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双J管1个月后复查彩超及腹部平片,提示无泌尿系结石残留,或残留结石直径〈3 mm,2组的结石残石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拔管后1周及1个月复查尿常规大致正常。2组比较,患侧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时间2周较安全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同时不影响残石清除及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6.
刘龙 《药物与人》2014,(4):100-100
目的:对美托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进行分析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诊80例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加用美托洛尔,观察两组患者药物使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究IL-6对呼吸系统趋化因子表达谱及免疫细胞组成的影响。方法通过real-time PCR对IL-6敲除小鼠的上呼吸道鼻黏膜和下呼吸道肺组织中56种趋化因子及受体的表达谱进行芯片分析,利用流式细胞术对上下呼吸道中免疫细胞组成进行分析;再使用IL-6蛋白对野生型小鼠进行滴鼻处理,检测鼻黏膜和肺组织内趋化因子表达谱和免疫细胞组成的改变。结果IL-6敲除后小鼠肺组织CXCL5表达显著降低,鼻黏膜中T细胞占比升高,肺组织中肺泡巨噬细胞和CD4~+T细胞占比均降低;IL-6滴鼻后鼻黏膜中CCL3、CXCL2和CXCL3的表达显著升高,肺组织中总白细胞占比显著减少,除中性粒细胞占比增加外,其它免疫细胞均有减少。结论降低或升高IL-6水平均可导致呼吸系统内多种趋化因子表达以及免疫细胞组成发生改变,提示IL-6可调节呼吸系统免疫,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8.
ⅢB型前列腺炎是慢性前列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我们应用前列倍喜联合前列安栓治疗56例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年龄19~43岁,病程2个月至3年,平均8个月。按照NIH—CPSI症状评分≥10,前列腺液自细胞≤10/HP,卵磷脂小体正常或减少。1.2治疗方法采用前列倍喜胶囊加前列安栓联合用药。前列倍喜胶囊(贵州太和制药)口服,每次6粒,每日3次。前列安栓(珠海丽珠制药)经直肠给药,每晚1粒,连续用药30天。嘱患者限用辛辣食物和酒类,忌凉及久坐,  相似文献   
39.
难溶性药物阿替洛尔单层芯渗透泵片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阿替洛尔为模型药物,通过酸碱反应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能力并制备单层芯渗透泵片。方法在处方中加入酒石酸使其与阿替洛尔的碱性基团反应从而增强药物的溶解性,用自行设计的带针冲头压制带孔片芯,以乙基纤维素为膜材包衣制备渗透泵片,采用相似因子作为指标筛选处方。结果在酒石酸溶液中阿替洛尔的溶解能力大幅度提高,制备的阿替洛尔单层芯渗透泵片能在24h内匀速释放药物,且释药行为不受桨转速和释放介质的影响。结论用酒石酸提高阿替洛尔的溶解能力并进而制备单层芯渗透泵片的方法是可行的。酸碱反应增溶药物的方法可望推广到其他难溶于水,但具有酸碱反应能力药物的增溶和渗透泵片的制备。  相似文献   
40.
骨桥蛋白和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龙  郝波  林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059-2061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OPN和CD44v6在56例非小细胞肺癌(30例鳞癌和26例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5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P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67.8%。肺鳞癌组和肺腺癌组中OPN和CD44v6的表达无差异性(P〉0.05)。(2)肺癌中OPN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OPN和CD44v6可能在肺癌的发生、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OPN、CD44v6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