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了解云南省小型兽类感染无形体的种类及其分布,以掌握该地区小型兽类携带无形体对人、畜健康的危害,为无形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云南省22个县(市)的130个采样点,捕获分属4目9科26属52种的小型兽类2 251只,取其脾脏组织提取DNA后,运用无形体通用引物,巢式PCR检测无形体16S rRNA 660 bp部分片段。阳性产物测序后,通过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确定感染无形体种类,结合样本信息分析流行病学意义。结果 共检出阳性样本27份, 产物序列经比对为23份A.phagocytophilum,4份未分类无形体。总阳性率1.20%;阳性小兽分属3目6科7属12种,分别是:针尾鼹50.00%(1/2)、纹背鼩鼱12.50%(2/16)、珀氏长吻松鼠8.33%(1/12)、藏鼠兔5.66%(3/53)、白尾松田鼠5.41%(2/37)、西南绒鼠4.00%(2/50)、社鼠3.74%(4/107)、大足鼠3.57%(1/28)、斯氏家鼠2.20%(2/91)、大耳姬鼠1.85%(2/108)、中华姬鼠1.30%(4/308)和黄胸鼠0.69%(3/433),分布于5个县(市)。统计学分析表明,无形体的感染率雄性高于雌性,海拔>2 500 m捕获小兽感染率最高。不同生境和年龄的小兽感染率无差异。结论 云南省部分县(市)的多种小型兽类携带A.phagocytophilum,给当地人群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人群和媒介蜱、其它宿主的感染和分布等情况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了解云南省梁河县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从665份野外鼠形动物肝脾标本中抽取407份,采用巢式PCR对样本进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检测,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应用生物软件MEGA7.0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其它无形体属种株进行序列对比分析。结果 检测野外鼠形动物3目5科12属17种407只,阳性率为3.19%(13/407),其中大足鼠、黄胸鼠和斯氏家鼠阳性率分别为21.43%(3/14)、6.00%(6/100)和4.94%(4/81),其它鼠形动物均未检测出阳性;不同海拔梯度(P=0.219)、不同性别(χ2=0.441,P=0.506)及不同生境间(χ2=0.386,P=0.534)鼠形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野外鼠形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序列对比分析显示所有样本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国内外部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100%,进化分析显示与国内外部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处同一个分支。结论 云南省梁河县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低度感染。  相似文献   
83.
检验申请信息自动化处理的完整解决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实验窀自动化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姜傥认为应将整个实验室工作分解成一个个可实现的自动化流程。实验室自动化应包括实验室信息处理自动化及标本处理自动化,并使之能够有机地组合成一个系统。信息处理又可分为申请信息处理及检验结果处理。申请信息自动化就是从临床科窜产生检验申请信息到申请信息被检验仪器接受整个过程的自动化处理。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估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及其表型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收集已知基因型别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20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40株,分别采用传统方法、MALDI-TOF MS和PCR进行检测,之后行统计学分析,评估3种方法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和表型的效能。结果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和敏感菌株检测,传统方法检测符合率为93.3%(56/60)、MALID-TOF MS为98.3%(59/60)、PCR为100.0%(60/60),经Fisher精确检验分析,MALDI-TOF MS与其他两种方法的检测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碳青霉烯酶细菌表型检测,传统方法符合率为75.0%(15/20),MALID-TOF MS符合率为95.0%(19/20)、PCR符合率为100.0%(20/20),MALDI-TOF MS与其他两种方法的检测效能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ALID-TOF MS方法可大幅缩短检测时程,可较传统方法提早17~27h出具检验报告,可较PCR检测提早3~4h出具结果。结论 MALDI-TOF MS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及其表型的效能与传统方法和PCR相当,但检测时程大幅缩短,可提早出具耐药检测报告,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疗。  相似文献   
85.
卡他布兰汉菌为人类鼻咽部的正常寄生菌.该菌至发现以来,一直被认为非致病菌.1972年,Verger和Rior通过对痰细菌定量研究,首次证实其为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之一,世界各地的研究进一步证明,该菌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尤以肺炎、中耳炎多见,菌血症少见.我室于2003年9月从一患者血液中检出1株卡他布兰汉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云南省居民区鼠疫宿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鼠疫的关系.方法 根据云南省不同经纬度、海拔等自然环境条件,在2007年4月至2012年11月,选取云南省17个县(市)的自然村作为调查点,开展室内鼠和蚤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的调查,运用群落结构指标对居民区鼠类的群落特征和沿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在调查的17个县(市)室内共捕获小兽39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目4科7属11种.其中,黄胸鼠、大足鼠、褐家鼠为居民区优势种,分别占33.85%(132/390)、20.77%(81/390)和16.92%(66/390).居民区鼠类的经度分布,以黄胸鼠最广,东经98°~105°均有分布,其次为褐家鼠、斑胸鼠和小家鼠;室内鼠类纬度分布和垂直分布相似,均以黄胸鼠分布最广,北纬21°~<28°和海拔500~<3 500 m均有分布,其构成比随着纬度和海拔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逐渐更替为大足鼠、齐氏姬鼠等鼠种.室内鼠疫宿主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随经纬度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分布格局,分别在东经98°~<101°和北纬23°~<28°形成高峰,而垂直分布显示出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带物种丰富度相对较低的特征,高峰为1 000~<1 500 m和2 000~<2 500 m垂直带.结论 云南居民区鼠疫宿主动物的地理空间分布均表现为聚集型分布,经纬度和海拔等重要环境因素不仅决定着不同疫源地室内鼠疫宿主动物的地理分布格局,也直接影响鼠疫流行和传播的模式.  相似文献   
87.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钦县小型兽类生态位特征。方法根据地形、海拔等自然环境条件,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选取德钦县境内42个调查样点,划分为4种生境、5个垂直带,采用铗夜法开展小型兽类调查,运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小兽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捕获小兽1 371头,隶属于4目7(亚)科18属28种,优势种和常见种中的中华姬鼠、珀氏长吻松鼠、滇攀鼠、北社鼠、拟家鼠、齐氏姬鼠、大耳姬鼠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分布横跨多种生境或多个海拔带;稀有种的隐纹花松鼠、灰麝鼩、云南鼩鼱、黑齿鼩鼱、喜马拉雅旱獭、斑胸鼠、小家鼠生态位宽度均为0。生境生态位和海拔生态位中有意义的重叠种对分别占所有种对的38.38%和35.71%,多为优势种和常见种之间、稀有种之间重叠;完全不重叠的种对分别占25.93%和32.80%,多为优势种、常见种和稀有种之间重叠。结论德钦县小型兽类优势种和常见种生态位宽度高于稀有种。优势种和常见种之间生态重叠较为严重;稀有种之间因习性趋同重叠也较为严重;优势种、常见种和稀有种之间重叠指数较低;完全不重叠的种对也较多;总体来说生态位分化较为均匀。在制定德钦县鼠传疾病防控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小兽群落的生态位的特征。  相似文献   
88.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①离心管:1.5ml,1.0ml均可。②空心导线:直径1.5~3.0mm.(可用电源导线抽去铜芯人③冷冻培养液:保存普通细菌(如革兰氏阴性杆菌,葡萄球菌和芽胞杆菌等)用营养肉场即可。苛养菌用含有15%甘油的高营养肉场培养基或加入一定量的免血清。1.2制作方法将空心导线剪成2~3mm大小碎段与高心管分别放人75%酒精中浸泡lh。浸泡后置灭菌纱布上紫外灯下晾干。碎导线分装于离心管内,冷冻培养液分装离心管备用(培养液可随用随加,未加培养液的离心管冰冻保存)。1.3保存与复苏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菌用灭菌棉签刷取浓悬…  相似文献   
89.
不动杆菌的分离及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spp)在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Nonfermentatice gramnegative bacilli,NFGNB)中的临床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居第二位,其感染多见于免疫抑制和严重丧失的宿主,有时可引起ICU内的暴发流行。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分离率逐年升高,而且耐药性也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