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以阑尾炎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的漏诊发生原因并总结诊治经验。方法:收治以阑尾炎为首发症状的结肠癌患者9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的病例临床表现为阑尾炎,经术中仔细探查和或术后追踪检查确诊为结肠癌。结论:对阑尾炎病要进行全面的病情分析和动态观察,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二次手术切除和经皮射频消融方法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复发病例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状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58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资料,其中二次手术切除的患者25例(二次切除手术组)、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33例(RFA组)。采用统计软件SPSSl8.0分析,两组生化指标等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独立t检验,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情况、生存状况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取0.05,双侧概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LB、GGT指标RFA组均好于二次手术切除组(P<0.05);二次切除手术组患者并发症总的发生例次(34例次)明显高于RFA组(10例次)患者(P<0.05)。RFA组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9.1%)和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84.8%)均明显优于二次切除手术组(28.0%、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技术对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治疗效果优于二次手术切除,患者有更好的肝功能、肿瘤复发转移发生情况及长期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43.
利福平是从链丝菌属获得的一种半合成抗生素,是目前最主要的抗结核病药物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和其他结核病。也可用于耐药军团菌、耐β-内酰胺酶菌、表皮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等引起的重症感染。  相似文献   
44.
巨型肺大疱占据一侧胸腔的40%-100%,取代和压迫有功能的肺组织,造成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我们1992-1999年共收治巨型肺大疱患者5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丙戊酸钠抑制肺癌细胞株A549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对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不同浓度VPA不同作用时间处理人肺癌细胞株A549,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2.0 mmol/L VPA作用72 h细胞形态明显改变、细胞数明显减少。1.0mmol/L VPA作用72 h后,细胞增殖被抑制,抑制率为(15.8±2.8)%,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处理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抑制作用有加强趋势。1.0 mmol/L VPA作用72 h后可改变细胞周期分布,G1期细胞比例为(72.2±3.4)%,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2.0 mmol/LVPA处理24~72 h后G1细胞比例由(64.5±3.7)%增加至(79.8±4.4)%,而S期细胞由(30.7±5.17)%降低至(14.2±3.37)%;提高处理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均使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减少。2 mmol/L VPA作用24~72 h可提高细胞凋亡率,由(7.30±1.87)%增加到(19.85±2.40)%。结论VPA可抑制肺癌A549细胞生长,改变细胞周期分布、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腹腔镜肝切除术(LLR)与开腹肝切除术(OLR)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实施LLR 的患者20例作为 LLR 组,同期以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程度、疾病种类、肿瘤大小、手术方式为配对条件在 OLR 中按1∶1抽选20例作为 OLR 组。比较两组手术方式、输血例数、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 LLR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 OLR 组(P <0.05)。结论LLR 在短期疗效方面优于 OLR,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前者具有良好的安全可行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治价值。方法:75例病因不确切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ERCP检查,并与MRCP对比分析ERCP诊治结果。结果:E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符合率84.0%(63/75),明显高于MRCP诊断符合率53.3%(4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MRCP对胆系结石所致梗阻性黄疸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1%(35/38)、78.9%(3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胆系结石以外的病因所致梗阻性黄疸,ERCP诊断符合率为80.0%(28/35),明显高于MRCP28.6%(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ERCP下取石成功。结论:在明确梗阻性黄疸病因方面的作用,目前MRCP尚不能取代ERCP。ERCP对于部分梗阻性黄疸患者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8.
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与相关手术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方式,并总结出相关手术技巧。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共建立16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术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管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结果:采用改进的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平均供体手术时间46min,修整供肝时间24min,受体无肝期21min,肝上下腔静脉缝合时间13min,门静脉套管时间3min,肝下下腔静脉套管时间4min.胆管插管时间3min。术中和术后24h内主要死亡原因是气胸、麻醉意外、出血,手术成功率92.5%。存活超过24h者,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胆道梗阻以及移植肝功能失活。结论:制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需要娴熟的显微外科基本功和耐心细致的手术操作。改进的二袖套法具有无肝期短、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是建立该模型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9.
50.
旋光法测定硫酸新霉素溶液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氧氟沙星溶解性、紫外吸收,活性炭对氯氟沙星吸附作用的研究,确定了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处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