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目的探讨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带臀上动脉浅支或者臀下动脉皮支的臀大肌肌皮瓣对12例骶尾部巨大压疮患者转移修复。结果 12例患者均一期修复成功,切取肌皮瓣面积10 cm×9 cm18 cm×16 cm,随访6个月1年,所有肌皮瓣均生长良好,压疮无复发。结论骶尾部压疮患者病史较长,合并症多,应用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针刺对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ASAⅠ级的9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每组30例。各组均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麻醉药,观察A组给予针刺加常规剂量麻醉药,观察B组给予针刺加70%常规剂量的麻醉药;分别于入室后(T0)、麻醉前(T1)、麻醉后5 min(T2)、取出胎儿时(T3)、术毕(T4)检测平均动脉压(MAP)情况,统计各组麻黄素应用情况、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及术毕产妇疼痛VAS评分。结果①组内比较,观察A组、观察B组各时点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5 min(T2)、取出胎儿时(T3)较入室时(T0)下降(P0.05);组间比较,取出胎儿时(T3)时,观察B组MAP高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P0.05)。②对照组麻黄素使用率最高(33.33%),观察B组麻黄素使用率最低(6.70%);观察B组麻黄素使用率显著低于观察A组(16.67%)及对照组(33.33%)(P0.05),观察A组(16.67%)低于对照组(33.33%)(P0.05)。③组间比较,产妇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对产妇和胎儿均安全;其中正常麻醉药剂量的产妇血压平稳,镇痛效果确切;麻醉药减量30%的产妇血压更平稳,但镇痛效果个体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的价值。方法利用改进的Level Set变分模型对126例乳腺肿瘤的超声图像进行分割,提取肿瘤边界,分别计算16个形态特征参数,结合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及部分特征参数性质确定特征向量组合,最后用模糊C-均值方法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结果 126例中,恶性肿瘤50例,良性肿瘤76例。通过Level Set模型得到了较好的分割良、恶性的准确率达80.95%(102/126),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40/50)、81.58%(62/76)、74.07%(40/54)和86.11%(62/72)。结论良、恶性乳腺肿瘤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灰阶超声可有效鉴别乳腺肿瘤的性质。  相似文献   
44.
王钰  朱迪  刘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602-3602
本文对外伤后额窦、筛窦骨折致脑脊液漏1例治疗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22岁.因外伤后2个月,左侧鼻腔间断性流液1月余于2010-09-25入院.患者及其同事叙述于2010-07-24患者不慎从3米高的建筑物上摔下(具体受伤机制不详).伤后立即出现意识丧失,同时出现左下肢活动障碍.被同事送往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颅CT检查提示左侧额窦及颅前凹线状骨折,颅内未见明显出血及挫裂伤.左下肢X线片检查提示左侧股骨干骨折.  相似文献   
45.
基于立体视觉的手术导航光学定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雪梅  刘奇 《中国临床康复》2011,(35):6584-6587
背景:以立体视觉技术为基础的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可为医生实时显示手术器械相对于病灶部位的位置和方向,提高手术定位精度。目的:利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对手术持针器导航标志物进行立体定位。方法:采用带阈值的重心法提取手术持针器导航标志物的球心特征,采用张氏平面标定法得到立体摄像机的内外参数,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确定手术持针器导航标志物三维坐标,进而确定穿刺针相对于病灶部分的位置关系。结果与结论: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立体光学定位系统能够对手术用持针器标志物进行实时定位,且手术精度能够满足导航的需求。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加味千金苇茎汤对6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6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分为研究组(加味千金苇茎汤+常规治疗,n=30)及对照组(常规治疗,n=30)。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时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前白蛋白(PA)]及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表达情况,评估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PaCO_2值、血清指标(CRP、PCT、PA)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PaO_2值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千金苇茎汤能够有效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相关血清水平,对改善中医症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7.
AD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可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线粒体功能障碍与AD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作为一种依赖NAD+的去乙酰化酶,与线粒体多种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已有的证据表明,SIRT3可以通过其去乙酰化作用在AD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SIRT3的线粒体定位,调节作用等进行阐述,以进一步探讨其在AD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为针刺更好地防治AD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有很大的影响,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首选方法,由于肿瘤所在的直肠处于盆腔深处,解剖关系复杂、肿瘤根除难度大、容易复发,因此,手术方法的选择对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对48例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探讨腹腔镜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9.
50.
纪青山教授针刺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青山教授认为,颈椎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颈部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病.临床上治疗应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为主要原则.并提出,以压痛点为代表的局部病症是人体气血阻滞的典型病理表现,临床上当遵循“以痛为腧”的原则,针对压痛点取穴,并通过配合五腧原穴以增强疏通经络的效果.针刺治疗效果的好坏,重点在于是否获得针感,纪教授强调在行针时应注意基本手法的运用,尤其是提插捻转手法的配合使用,快速使其得气,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