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域蛋白(TRADD)在暴发性肝衰竭小鼠动物模型肝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于D-氨基半乳糖(GalN)致敏的BALB/c小鼠,造成暴发性肝衰竭模型,用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原位末端标记(ISEL)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肝组织DNA梯带观察肝细胞凋亡,Envision两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RADD蛋白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对照组、GalN组和TNFα组肝细胞各时点基本没有或有少量TRADD蛋白表达,而DalN TNFα组在3.5h时点就有明显表达,此时肝细胞凋亡不明显,6h时点TRADD蛋白表达最为明显,9h时点,肝细胞凋亡和坏死非常明显,而TRADD蛋白表达虽然很明显,但低于6h时点。TRADD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3%(1.5h)、3.0%(3.5h)、23.4%(6h)和18.6%(9h)。结论:TNFa介导的小鼠暴发性肝衰竭动物模型中,TRADD蛋白表达增加,TRADD蛋白表达先于肝细胞凋亡,TRADD蛋白表达和肝细胞凋亡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提示TNFα通过上调TRADD蛋白表达介导肝细胞凋亡和坏死进而诱发暴发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22.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发病机制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性脑膜炎仍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一重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感染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其 致病性、耐药性发生不同程度改变,流行特点发生变化。随着对细菌性脑膜炎发病机制研究进一步深入,本文对急 性细菌性脑膜炎有关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中,乙型肝炎肝硬化31例(68.9%);空腹血糖7.3±2.9mmol/L,餐后2h血糖16.2±4.7mmol/L,空腹血糖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s=0.48,P〈0.01);通过饮食控制、口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大部分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7例死亡病例均死于肝硬化并发症。结论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症状多不典型,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血糖水平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应用胰岛素治疗效果较好,不良预后主要与肝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24.
全世界有5亿多人口感染一个或几个不同的肝炎病毒。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选择仍然是有限的。短发夹状RNA(shRNA)干扰为抗病毒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此文回顾目前shRNA干扰抗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研究的有关进展,并讨论其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乙型肝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乙型肝炎肝组织内的表达状况,探讨ICAM-1在乙型肝炎肝细胞免疫损伤中的作用。采用链菌素亲生物蛋白法(LSAB),以ICAM-1的单克隆抗体,检测104例急、慢性乙型肝炎,9例无症状携带者,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内ICAM-1抗原表达情况。结果发现:ICAM-1在正常肝细胞无表达,肝窦内皮细胞弱表达;HBV感染后肝细胞呈不同程度的表达,肝窦内皮表达增强;中、重度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肝细胞ICAM-1表达较急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显著增强(P<0.01);急性肝炎较轻度慢性肝炎显著增强(P<0.01);轻度慢性肝炎较无症状携带者,正常肝组织显著增强(P<0.01)。表明ICAM-1在乙型肝炎肝细胞内表达与肝细胞损伤有关,对HBV的清除可能起着重要作用,ICAM-1在肝窦内皮的表达有助于淋巴细胞向肝组织内浸润。  相似文献   
26.
转录反式激活蛋白转导域介导HBcAg穿透细胞膜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蛋白转导域(PTD)-HBcAg融合蛋白的细胞膜穿透作用.方法 合成转录反式激活蛋白(Tat)-PTD编码序列,PCR技术扩增HBcAg全长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片段拼接法将Tat-PTD编码序列和HBcAg全长基因融合,将融合基因克隆到pMAL-c2X原核表达载体中.挑选测序正确的构建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gamiTM2(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融合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鉴定,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PTD-HBcAg,同样方法得到HBcAg蛋白作为对照.纯化蛋白加入细胞培养介质中,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进入细胞内的PTD-HBcAg和HBcAg.结果 大肠埃希菌中过度表达的融合蛋白可通过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印迹证实纯化的PTD- HBcAg和HBcAg能被HBeAg单克隆抗体识别,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证实PTD-HBcAg可跨膜转导入细胞内,而单独的HBcAg未能在细胞内检测到.结论 融合蛋白PTD-HBcAg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分离纯化,PTD能介导HBcAg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  相似文献   
27.
31例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31例反复肝功能异常、HBsAg阴性HBV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肝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血清HBVDNA进行定量分析,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表达,按慢性肝炎病理诊断标准进行分级(G)及分期(S)。结果31例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18例肝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测证实为慢性乙型肝炎,其中7例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18例肝组织学检查HBsAg阳性2例,HBcAg阳性16例;病理分级、分期G4S4有7例,G1-3、S2-3有11例。结论HBsAg阴性HBV感染仍是我国原因不明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低水平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或肝癌。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急性乙型肝炎(AHB)血清IL-21水平变化与肝功能各项参数、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关系,研究IL-21在AHB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4例AHB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21的水平,动态随访AHB患者血清IL-21变化,分析血清IL-21与HBV-DNA、HBV血清标志物、肝功能各项参数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HB患者血清IL-2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HB患者血清IL-21水平随着转氨酶的下降而下降;AHB患者血清IL-21水平与HBsAg转阴所需时间呈负相关(r=-0.616,P<0.01);AHB患者血清IL-21水平与HBV-DNA水平无相关性(r=0.128,P>0.05).结论 IL-21与急性HBV感染导致的肝脏炎症密切相关,并可能参与急性HBV感染的免疫应答,促进机体对HBV的清除.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对耐青霉素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4例耐青霉素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10~21 d,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副反应情况.结果 4例患者在应用利奈唑胺后,不同时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出现明显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奈唑胺用于治疗葡萄球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