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哨点监测是一种快速、简便、经济的流行病学监测方法,适用于艾滋病感染率、流行趋势和流行因素分析。我省自1995年开始设立艾滋病监测哨点,2003年我省在原有监测哨点的基础上增加监测点数量和高危人群覆盖面,使得监测数据更具代表性,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2.
无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雪松  朱红枫  邹艳  陈桃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3):2493-2494
目的 :了解无症状儿童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率 ,并探讨无症状儿童Hp感染是否影响血小板水平。方法 :应用Hp尿素酶IgG抗体 (ELISA)的方法检测314例1~14岁小儿血清中Hp -IgG抗体 ,同时检测血小板。结果 :小儿Hp平均感染率为23.9 % ,1~3岁小儿分别为33.3 %、30.0 %、20.0 %。4~14岁小儿分别为10.5 %、7.4 %、13.3 %、23.5 %、25.0 %、28.6 %、25.8 %、29.2 %、35.4 %。Hp感染儿童的血小板为 (141±9.32)×109/L与非Hp感染儿童的血小板 (152±8.93)×109/L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 :1~3岁儿童Hp感染率较高 ,可能与家庭内密切接触有关。4~14岁小儿具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总趋势。Hp感染无消化道症状时 ,不影响血小板水平。  相似文献   
103.
王琼莲  王媛  王德明  邹艳 《四川医学》2007,28(12):1423-1424
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一个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对患者有造成病情恶化、增加痛苦和死亡的危险,一旦发生常常并发感染而经久不愈。患者轻则遭受痛苦的折磨,重则出现全身感染,危及生命。为了提高褥疮的治疗效果,广大护理人员不断探索其新的治疗方法,我院应用磺胺嘧啶银加胰岛素及50%葡萄糖联合外敷配合红外线治疗褥疮39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门脉系统血栓及其继发性病变的多层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临床综合诊断的37例门脉系统血栓患者的多层CT表现,分析门脉血栓及肝内外继发性病变的CT表现特征,并与5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癌门脉癌栓做对照。结果门脉血栓的直接征象:除3例机化性血栓外,其余34例血栓边缘光滑、界限清楚、形态规则,局部门脉管壁见线样强化征,而所有癌栓未见线样强化征;动脉期血栓平均强化(9.32±5.32)Hu,与癌栓(43.08±14.05)Hu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15.59,P<0.01);动脉期所有血栓未见强化血管影,而19/50例癌栓见肿瘤滋养动脉影;此外,癌栓更易导致管腔完全性阻塞(癌栓组100%,血栓组32.43%)和门静脉管腔显著扩张(癌栓组68.00%,血栓组8.11%)。门脉血栓继发性病变包括:①肝实质缺血4例;②肝动脉灌注增加14例:门脉主干栓塞者以外周带为主(9/10),分支栓塞者按肝叶或肝段分布(4/4);③门脉海绵样变7例:④肠壁淤血水肿4例;⑤脾脏淤血性损伤4例。结论多层CT对诊断门脉系统血栓具有特征性,能与癌栓鉴别,并进一步反映肝内外继发性病变,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2006年8月以来,我们应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400例,共10000人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6.
组胺激发试验对应变性鼻炎鼻粘膜微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组胺对应变性鼻患者鼻粘膜微血管的影响。方法 变应性鼻炎组28例,健康人组21例,用人体鼻粘膜微循环显微镜观察两组胺激发试验前后鼻粘膜微血管的管径、形态和管襻数的变化。结果 应变性鼻炎组组胺激发式试验后鼻粘膜微血管管径较激发前增粗,管襻数增加,鼻粘膜微血管形态以灯丝状以混合状增多。健康人组组胺激发试验前后鼻粘膜微血管管径、管襻数以形态均无变化。结论 变应性鼻粘膜微血管对组胺的反应性进行较健康人高,组胺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均有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和Advantage Windows 4.1(AW4.1)影像工作站对额窦引流通道的相关气房进行影像学研究。[方法]采用4层螺旋CT对65例成人,30例正常成人(无额窦炎组)及35例额窦炎患者(额窦炎组)的额窦引流通道行水平位薄层扫描后用Advantage Windows 4.1(AW4.1)影像工作站进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动态分析和比较两组额窦引流通道内出现的相关气房。[结果]①额隐窝内出现的相关气房(无额窦炎组出现率/额窦炎组出现率):终末气房(23.7%/45.5%),前筛气房(15.3%/31.8%),鼻丘气房(13.5%/28.8%);②额窦内出现的相关气房:额气房(22%/42.4%),眶上气房(25.4%/33.3%),额窦中隔气房(20%/27.3%)。两组间额窦引流通道内出现并影响额窦通气引流功能的部分气房(终末气房、前筛气房、鼻丘气房和额气房)出现率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MSCT和AW4.1工作站能对额窦引流通道的病变和解剖情况做出准确、合理的术前评估,对额窦微创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中指导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此外,额窦引流通道解剖结构复杂多变,部分额周气房的过度发育可能是额窦引流通道阻塞导致额窦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相关人群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和推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暗娼人群、吸毒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的自愿咨询检测需求调查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暗娼人群、吸毒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以前有过艾滋病咨询经历的分别占16.3%、26.1%和46.1%;有过艾滋病检测经历的分别占39.2%、25.4%和30.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艾滋病自愿咨询经历和自愿检测经历相互促进(OR值均大于4),艾滋病危险意识、保密性、对自愿咨询检测的了解等因素是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主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推广VCT服务的进程中,要倡导反歧视的社会环境,强化重点人群的危险意识,加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内容的宣传。  相似文献   
109.
黄旭  吴月英  邹艳 《中医药导报》2007,13(4):118-118,120
目的:了解大专生病原生物学操作技能水平。方法:对574名专科学生进行病原生物学实验操作考核。结果:574名应试学生中,考核成绩优秀率为49.48%。结论:完善实验教学,完善考核的内容,开放实验室是提高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0.
大学生性病感染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大学生性病患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对象来自于浙江省某市高校大学生性行为问卷调查。对2540名已经发生性行为,并回答了是否曾经被诊断为性病的学生,被纳入分析。结果在2540名已经有性行为的学生中,39(1.5%)名学生报告曾经被诊断患过性病。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中,排除可能的混杂回素,有一个以上的性伴侣,有过肛门性交的历史,自己或性伴侣怀孕和流产的经历,认为感染性病的可能性"可能/较高/很高",依然显示与被诊断为性病有显著性关联。结论必须尽快在大学生中间开展性病预防工作。防止性病传播不仅需要传播相关知识,还需倡导推迟性行为的发生,减少性伴侣数,每次性行为均要正确使用安全套,以及预防非计划怀孕和人工流产等综合性的措施,同时提供有效的性病诊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