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58篇
  免费   11338篇
  国内免费   7066篇
耳鼻咽喉   1026篇
儿科学   1657篇
妇产科学   924篇
基础医学   8924篇
口腔科学   2070篇
临床医学   13807篇
内科学   11665篇
皮肤病学   1322篇
神经病学   3420篇
特种医学   40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10428篇
综合类   26718篇
现状与发展   25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0922篇
眼科学   1950篇
药学   13199篇
  153篇
中国医学   9405篇
肿瘤学   6907篇
  2024年   369篇
  2023年   1552篇
  2022年   3477篇
  2021年   5205篇
  2020年   4384篇
  2019年   2926篇
  2018年   3025篇
  2017年   3529篇
  2016年   2902篇
  2015年   4890篇
  2014年   6135篇
  2013年   6559篇
  2012年   9665篇
  2011年   10350篇
  2010年   8316篇
  2009年   7314篇
  2008年   7739篇
  2007年   7434篇
  2006年   6832篇
  2005年   5653篇
  2004年   4150篇
  2003年   3370篇
  2002年   2760篇
  2001年   2394篇
  2000年   2007篇
  1999年   1275篇
  1998年   644篇
  1997年   581篇
  1996年   498篇
  1995年   493篇
  1994年   393篇
  1993年   243篇
  1992年   273篇
  1991年   240篇
  1990年   183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155篇
  1987年   122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9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4篇
  196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海水浸泡兔脑挫伤后caspase-8及caspase-3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海水浸泡颅脑挫裂伤模型,观察海水浸泡对实验性脑挫裂伤后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及研究兔脑挫伤后不同时间caspase-8及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立体定向自由落体伤模型进行持续海水浸泡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致伤后不进行海水浸泡。观察创伤组织的病理改变,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用半定量化的方法检测不同干预不同时程caspase-8和caspase-3的活性表达强弱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发生了创伤性脑水肿,但水肿高峰期出现时间不一致,严重程度也不一致。实验组caspase-8和caspase-3活性表达强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海水浸泡促进了挫裂伤周边缺血水肿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82.
应用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建立了适合于教学医院图书馆的图书书目管理数据库,包括分类数据库、图书资产数据库等,并在我校的教学医院应用.管理数据库具有条目齐全、操作简单、查询方便等优点,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3.
目的采用LuxS缺失突变株模型对B型链球菌中数量感应相关分子LuxS的功能及与其相关的自诱导因子-2数量感应通路进行研究,以探索其毒力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菌落印迹分析、生长曲线测定、cAMP因子测定等方法对该缺失突变菌株的表型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应用哈氏弧菌作为报告菌株,通过生物发光测定法分析了突变株对B型链球菌诱导报告菌株中的生物发光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此缺失突变可导致B型链球菌中scpB基因表达的上调;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的生物发光诱导活性比野生株降低了大约两倍。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了LuxS在GBS中AI-2数量感应通路中的重要性,并为GBS中毒力调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84.
垂体脓肿的诊断与治疗(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垂体脓肿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记录和随访结果。结果8例早期出现尿崩症,影像学表现为MRI检查T1像等信号或低信号,T2像等信号或高信号,环行强化,5例垂体柄增粗50%,随访6个月至4年,均未见复发。结论早期尿崩症、垂体柄增粗和环形强化的囊性病灶应首先怀疑垂体脓肿,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提高垂体脓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5.
复方碘酊消毒液中和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方碘酊消毒液是含有20 g/L碘和1 g/L三氯羟基二苯醚的酒精溶液,为选择出合适的中和剂,采用化学中和法的悬液定量试验和滤膜冲洗及中和剂加滤膜冲洗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硫代硫酸钠、硫代乙醇酸钠、吐温80、卵磷脂及其复方中和剂经悬液定量试验法和滤膜冲洗法,均不能中和复方碘酊消毒液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采用中和剂加滤膜冲洗法证明,用含5000 mg/L硫代硫酸钠+5000 mg/L吐温80+2000 mg/L硫代乙醇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中和剂,均可有效去除复方碘酊消毒液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各中和剂及其中和产物对试验菌及培养基无不良影响。结论,选择复方碘酊消毒液的中和剂,不适宜用悬液定量试验法;宜采用滤膜过滤冲洗法。  相似文献   
86.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所致截瘫是一种严重的伤残,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研究[1-3]发现损伤的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e-1β,IL-1β)及其受体(IL-1βR)表达快速上调,然而其作用尚未明了。本实验旨在探讨IL-1β对脊髓神经细胞的存活的作用及其机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全脊柱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的治疗经验。[方法]全脊柱截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闭合及植骨矫正脊柱后凸。[结果]于1984~2005年采用上述方法治疗50例病人。术后全组病例均未发生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经历2~15a平均2.4a随访,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经全脊柱截骨加有效的内固定手术不仅手术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而且截骨和内固定相结合同时完成,是治疗脊柱后凸目前更完善并不断改进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时不同液体复苏的作用以及,INF—a的变化规律,以期阐明限制性液体复苏降低未控制出血性休克的死亡率和改善预后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后的Krausz方法建立重度脾创伤未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模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大鼠分为假处理组、限制输液组、常规输液组、不输液组。观察各组动物的出血量、输液量、存活率、存活时间及各时间点的血压、血细胞比容(Hct)和TNF—a的变化情况。结果①限制输液组的输液量明显少于常规输液组(P〈0.05),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常规输液组(P〈0.05)。②限制输液组Hct明显高于常规输液组(P〈0.05)。②限制输液组的存活时间比常规输液组及不输液组明显延长(P均〈0.05)。限制输液组在72h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常规输液组和不输液组。但低于假处理组(P均〈0.1)。④除假处理组外其余各组在伤后90min和180min血TNF—a水平均较伤前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常规输液组,TNF—a水平明显高于限制输液组(P〈0.05)。⑤死亡者TNF—a水平明显高于生存者。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度未控制出血条件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明显降低出血量,提高存活率。未控制性出血休克时的TNF—a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TNF—a高预后不良,而限制性液体复苏时TNF—a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部分胃体-窦部代膀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代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膀胱镜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男17例,女13例。年龄21—69岁,平均55岁。原发病为膀胱癌24例,结核性膀胱挛缩6例。结果术后新膀胱贮尿功能良好,患者经尿道排尿,膀胱容量280—580ml,平均385ml;最大尿道压20—60cm H2O,平均49cm H2O;充盈期膀胱压5—15cm H2O,平均12cmH2O;最大膀胱压35—65cm H2O,平均55cmH2O;排尿期最大膀胱压28—60cm H2O,平均46cm H2O;最大尿流率10~28ml/s,平均18ml/s;剩余尿量5~85ml,平均20ml。随访9个月一24年,平均8.2年,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无输尿管返流,无尿失禁及肾功能损害。4例出现会阴部、膀胱区疼痛;5例出现遗尿,术后3—6个月逐渐缓解;1例因膀胱结石再次手术。术后3.5年膀胱肿瘤复发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论部分胃体一窦部代膀胱术后并发症少,相关生理指标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在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呼吸支持的可行性。方法30例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在术前、拔管后、吸氧或无创通气1h后三个时点比较血液动力学、动脉血气分析参数和呼吸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各项指标在各时点差异无显著意义;BiPAP组无创通气1h后PaCO2较拔管后降低,与对照组吸氧1h后比PaCO2低;拔管后两组患者PaO2较术前降低,BiPAP组吸氧1h可提高PaO2。BiPAP无创通气1h后,VTi、VE、Cdyn升高,RAWm降低;而对照组吸氧1h后较拔管后无明显改善。结论老年患者短期BiPAP面罩支持无创通气耐受性好,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以改善通气和氧合,降低气道阻力,提高肺顺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