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822篇
  免费   13718篇
  国内免费   9104篇
耳鼻咽喉   1020篇
儿科学   1865篇
妇产科学   1428篇
基础医学   12512篇
口腔科学   2611篇
临床医学   18891篇
内科学   15783篇
皮肤病学   1653篇
神经病学   4720篇
特种医学   46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10248篇
综合类   29729篇
现状与发展   40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12568篇
眼科学   3617篇
药学   15576篇
  232篇
中国医学   10923篇
肿瘤学   8568篇
  2024年   353篇
  2023年   1910篇
  2022年   4135篇
  2021年   6497篇
  2020年   5332篇
  2019年   3963篇
  2018年   4036篇
  2017年   4551篇
  2016年   3802篇
  2015年   6351篇
  2014年   7848篇
  2013年   8098篇
  2012年   12139篇
  2011年   12806篇
  2010年   9884篇
  2009年   8211篇
  2008年   9032篇
  2007年   8684篇
  2006年   7643篇
  2005年   6791篇
  2004年   4504篇
  2003年   4128篇
  2002年   3350篇
  2001年   2622篇
  2000年   2189篇
  1999年   1671篇
  1998年   964篇
  1997年   998篇
  1996年   750篇
  1995年   634篇
  1994年   590篇
  1993年   342篇
  1992年   320篇
  1991年   304篇
  1990年   268篇
  1989年   210篇
  1988年   202篇
  1987年   178篇
  1986年   112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探讨以纤维蛋白胶(fibrin sealant,FS)为载体,复合rhBMP-2\bFGF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修复犬桡骨节段性缺损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实验分为:实验组(FS bFGF rhBMP-2)、对照组(FS).于12只成年健康家犬右侧桡骨中上段造成2cm缺损,制成犬桡骨2cm骨缺损实验模型,然后严密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将实验材料经伤口周围正常皮肤注射到骨缺损处,术后4、8、16、24w进行放射学检查,术后24w,标本进行组织学和骨密度检查,研究其成骨效应.结果表明:实验组骨缺损区在成骨活跃程度、骨密度和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使骨缺损得到了成功的修复(P<0.01).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复合rhBMP-2和bFGF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具有高效的骨修复能力,对犬的骨缺损有很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93.
研究生物工程活性角膜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猪角膜基质脱细胞并去除免疫源性物质形成网状半透明生物材料,将培养的角膜基质细胞与生物材料复合构建生物工程活性角膜基质。对复合物进行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检测细胞附着情况及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将活性角膜基质移植入新西兰兔角膜囊袋内.细胞用BrdU标记检测在体内移植过程中的存活及转归,不同时间观察角膜的生物相容性及改建情况。结果显示脱细胞基质材料的细胞相容性较好,细胞种植后可存活、黏附并增殖;移植区细胞可有BrdU阳性着色,4周后角膜开始透明,8周后角膜改建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994.
腰椎棘突间区的解剖学参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械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测量52具成人完整福尔马林固定标本T12-S1。段脊柱的棘突间距、棘突顶距、棘突长度、相邻棘突上下缘及中央厚度。测量数据用SPm115。软件行方差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数据满足正态性、方差齐性。棘突间距从上到下逐渐减小,L1~2为7.61mm(女,7.75),L5~S1为4.03mm(女,6.49)。棘突顶距、棘突长度中段较大,上段和下段较小。棘突顶距,T12~L1为54.63mm(女,54.63),至L2-3,增大为60.18mm(女,53.64)又逐渐变小,至L4~5,减小为45.07mm(女,49.40)。棘突长度,L3最大,25.45mm(女性L4最大18.71mm),L1和L5分别为21.63mm(女,17.08)和21.41mm(女,17.44)。相邻上-棘突下缘厚度普遍大于下一棘突上缘厚度。差值呈偏态分布,中位数为3.28,75%位数为5.13。棘突顶距与身长呈中低度正相关。相邻椎间隙指标呈中高度正相关。女性较男性棘突较短、薄、矮。结论:该研究为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械的设计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Ab)阴性,HCV-RNA阳性血清建立体外感染肝细胞模型.方法 HCV Ab阴性,HCV-RNA阳性的窗口期血清与人肝细胞共同培养,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检测细胞内HCV核酸复制、蛋白质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细胞与病毒共同培养7~45 d,细胞内和/或培养上清中可间断检出HCV正、负链RNA;细胞浆内有HCV 核心和NS3抗原的表达;细胞超微结构有改变,并于感染后第24天时观察到类似病毒样颗粒.结论 窗口期血清中的HCV能在人肝细胞7701中复制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996.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a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心肌梗塞发生与血小板糖蛋白 (glycoprotein,GP) a基因 80 7C/ 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方法检测 12 7例心肌梗塞患者 (急性或陈旧性 )和 175名正常对照血小板 GP a基因 80 7C/ T多态性。结果 心肌梗塞组和对照组 T和 C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42 .70 %比 3 2 .0 0 % ,C:57.3 0 %比 68.0 0 % ,P<0 .0 1) ;无论在所有受试者还是在年龄≤ 60岁的受试者中 ,心肌梗塞组 (TT+ TC)基因型的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所有年龄受试者中 ,69.3 4 %比 51.43 % ,P<0 .0 0 5,比数比 =2 .14 ,95%可信区间为 1.3 4~ 3 .41;年龄≤ 60岁的受试者中 ;75.90 %比 51.52 % ,P<0 .0 0 5,比数比 =2 .96,95%可信区间为 1.58~ 5.55;L 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膜 GP a T等位基因为心肌梗塞的发生独立危险因素 (比数比 =4.96,95%可信区间为 2 .55~ 10 .90 )。结论 血小板膜 GP a T等位基因与心肌梗塞的发生相关联 ,可能为心肌梗塞发生的一种遗传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997.
冬虫夏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冬虫夏草,简称虫草,为麦角茵科真菌冬虫夏草茵寄生在蝙蝠科昆虫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有:对免疫功能呈现双向调节作用,有明显降压及负性频率作用。虫草素为一种广谱抗菌素,同时也有抗癌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肾脏等有广泛的影响,同时也有明显抗衰老、增强耐高温作用。在临床上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98.
我们以前曾报道,表达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糖蛋白D(HSV-2gD)的重组痘苗病毒(实验疫苗株)能保护被免疫小鼠抵抗致死量HSV-2病毒的攻击。在此工作基础上,严格按人用疫苗研究要求的实验条件,成功地建立了表达HSV-2gD的重组痘苗病毒活疫苗株。首先将经聚合酶链反应(PCR)修饰的HSV-2gD基因插入痘苗表达质粒pJSB1175,置于痘苗病毒P75K早/晚期启动子控制下。将此重组质粒用Lipofectin方法转染已受野型TK+痘苗病毒天坛761株感染的人胚肺二倍体细胞。经同位素探针(32P-HSV-2gD)原位杂交法和3轮蚀斑纯化,筛选出基因组内整合有HSV-2gD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斑点和Southern杂交证实,HSV-2gD基因已插入痘苗病毒基因组内预期的TK区段,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重组病毒感染细胞后能有效地表达HSV-2gD蛋白。  相似文献   
999.
本实验应用电镜细胞化学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到小白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在复方中药注射液的连续作用下,膜表面(Na~+-K~+)-ATP酶活性减弱,微绒毛减退等变化,同时观察到该复方中药注射液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可达87%,癌细胞增殖和(Na~+-K~+)-ATP酶活性及微绒毛的多少有平行关系。讨论了该复方中药抑制癌细胞增殖与膜表面(Na~+-K~+)-ATP酶活性和微绒毛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低密度脂蛋白(LDL)免疫吸附疗法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73例高脂血症患者接受LDL免疫吸附治疗.比较1次治疗前后各项血脂指标的变化.部分病例1个月后复查血脂各项指标.总结LDL免疫吸附疗法的安全性和副作用.结果①所有患者经1次LDL免疫吸附后血甘油三脂、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略有下降(p>0.05).患者临床症状改善.②治疗后1个月复查,血脂各项指标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05).③3例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乳糜微粒血症患者经LDL免疫吸附治疗后血脂明显下降,但仍达不到正常范围.其中1例治疗后继续服用原降脂药物,药物疗效较前提高.④30例患者治疗过程出现低血压.结论LDL免疫吸附能有效降低血甘油三脂、胆圃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高密度蛋白无明显影响.1次治疗所能维持血脂于低水平的时间短暂.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低血压是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