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24篇
  免费   1414篇
  国内免费   891篇
耳鼻咽喉   127篇
儿科学   162篇
妇产科学   108篇
基础医学   882篇
口腔科学   219篇
临床医学   1810篇
内科学   1064篇
皮肤病学   137篇
神经病学   308篇
特种医学   572篇
外科学   1100篇
综合类   410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837篇
眼科学   274篇
药学   1708篇
  21篇
中国医学   1474篇
肿瘤学   62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424篇
  2021年   531篇
  2020年   446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556篇
  2014年   718篇
  2013年   863篇
  2012年   1438篇
  2011年   1502篇
  2010年   1377篇
  2009年   1233篇
  2008年   1162篇
  2007年   1197篇
  2006年   1025篇
  2005年   819篇
  2004年   552篇
  2003年   407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外源性Nurrl基因修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基因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和音猬因子(Shh)诱导下体外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情况。方法间充质干细胞被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Nurrl组)、C组(FGF8+Shh组)及D组(Nurrl+FGF8+Shh),采用脂质体法将pcDNA3.1-Ntrr1转染B、D组间充质干细胞,Western blot观察Nurr1基因表达情况,并在神经元条件培养液中进行增殖培养和诱导分化,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性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巴胺含量。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后Nurr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A组和B组未发现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而C组和D组TH阳性细胞分别为10.12%±2.65%及25.36%±3.13%,多巴胺含量分别为(43.6±2.1)nmol/L及(83.2±3.5)n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1)。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FGF8和Shh诱导下可以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外源性Nurr1基因修饰后,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骨折后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探讨糖尿病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7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均造成左侧胫骨骨折.定期摄X线片,取骨痂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骨痂BMP-2、IGF-1,ELISA法检测血清BMP-2、IGF-1.结果 2周BMP-2灰度值:实验组为149±8,对照组为107±7(P<0.01);2周IGF-1灰度值:实验组为137±9,对照组为103±8(P<0.01).2周血清BMP-2含量:实验组为(3.45±0.12) ng/ml,对照组为(5.60±0.11) ng/ml(P<0.01);2周IGF-1含量:实验组为(5.89±0.12) ng/ml,对照组为(8.36±0.11) ng/ml(P<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骨折后血清及骨痂中BMP-2、IGF-1减少是导致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差的原因之一;BMP-2与IGF-1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了解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探讨SC鉴定的良好方法。方法联合应用复合胶原酶及差速贴壁法从睾丸组织中分离、培养SC,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观察其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增殖特性;利用免疫细胞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Fas配体(FasL)的表达,观察其免疫功能;应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联合应用复合胶原酶及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的细胞在光镜下呈长柱状及三角形,增殖能力强,电镜下胞核中可见特异性卫星小体,胞质中细胞器丰富,免疫细胞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证实其高表达FasL,吖啶橙荧光染色可见胞核中含有大量异染色质,核仁明显,证实其为SC。结论复合胶原酶及差速贴壁法分离的SC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及免疫功能,电镜、吖啶橙荧光染色是鉴定SC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同时性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性良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同时性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性良性位置性眩晕(混合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方法。方法:联合应用Epley手法和Barbecue翻滚法对4例患者进行治疗,两次治疗间隔1d。结果:4例患者眩晕症状完全消失,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混合性良性位置性眩晕兼有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联合采用Epley手法和Barbecue翻滚法治疗该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通过与自体髂骨进行比较,评价医用硫酸钙单独应用的成骨能力,并探讨其可能的成骨机理。[方法]建立家兔腰椎后外侧融合模型,以自身作为对照,双侧横突间植骨,左侧植入硫酸钙颗粒,右侧植入自体髂骨。于术后3、6、12周行X线、CT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3周,硫酸钙尚可见残留颗粒,自体骨完全降解;植骨区域内均可见到大量的破骨细胞,并有血管纤维组织长入。术后6周,硫酸钙完全降解,影像学检查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局部骨密度增高,新骨成形;组织学检查两侧植骨区内均为大量的透明软骨形成,自体髂骨植骨区内可见散在的骨小梁结构。术后12周,组织学及影像学上二者没有任何的差别,两侧形成的骨组织与家兔的椎体骨组织结构相同。[结论]医用硫酸钙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除了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外,硫酸钙可能还具有骨诱导性,其成骨能力与自体髂骨相当,医用硫酸钙单独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患者有效的肠道准备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对40例结肠造口患者实施口服泻药的同时在造口袋内进行清洁灌肠.结果 40例结肠造口患者均饮完复方聚乙二醇4000口服溶液用粉后无不良反应,灌肠过程中无1例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及肠穿孔,肠道清洁度达100%.结论 口服泻药的同时在造口袋内进行清洁灌肠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7.
双蒂法小阴唇肥大整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松山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0):1368-1369
目的:探讨小阴唇肥大整形术的手术方法和术后效果。方法:于小阴唇中部沿其纵轴设计一椭圆形或长菱形切口,并作全层切除,形成以小阴唇上、下部为蒂的双蒂组织,横向拉拢,分层缝合。结果:用本方法治疗小阴唇肥大23例(41侧)效果满意。结论:该术式操作简便,效果确切,所留组织血运有保障;切口隐蔽,愈合良好,外观自然;是一种小阴唇肥大整形术的较好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8.
医源性骨折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医源性骨折发生原因及机制,探讨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42例医源性骨折,术前骨折:不适当检查及关节复位所致病理性骨折6例,术中骨折:共28例,其中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劈裂骨折16例,四肢骨折绞锁钉固定劈裂骨折10例,股骨骨折骨愈合内固定取除困难术中再骨折2例。术后骨折:共8例,其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四肢骨折骨愈合内固定取除后再骨折4例。[结果]40例骨折愈合,2例骨不连。无感染、骨髓炎,无血管神经损伤。[结论]医源性骨折发生与医生的责任心、技术水平及临床经验有直接关系。提高认识、重视治疗的各个环节,可有效减少医源性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79.
目前口服避孕药(Ocs)在体外受精(IVF)周期中广泛应用,但各位学者研究结果不一.多数文献认为,口服避孕药应用于卵巢高反应和低反应患者可以改善体外受精临床结局,而口服避孕药应用于卵巢正常反应患者,除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周期可通过其对月经周期进行控制,有计划地安排工作以外,并不改变体外受精临床结局.口服避孕药停药后5 d或月经第3天给促性腺激素(Gn)优于停药后2 d给促性腺激素.选择合理的口服避孕药用药方案和临床适应症对改善体外受精临床结局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正位可控性去带盲结肠膀胱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正位可控性去带盲结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除术后,应用末段回肠及盲升结肠作贮尿囊行正位膀胱重建术.结果:17例中15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4.5个月.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均无瘤生存;术后3周自主可控性排尿,日间排尿可控率为93.3%,1年夜间尿失禁22.2%.术后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336 ml、最大尿流率13.7 ml/s、剩余尿量42 ml,而充盈期膀胱压力明显低于尿道闭合压.输尿管反流1例,但无尿道、输尿管狭窄,肾功能正常.结论:正位可控性去带盲结肠膀胱术具有膀胱容量大、内压低,正位排尿,可控性好,且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