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45篇
  免费   2934篇
  国内免费   2039篇
耳鼻咽喉   185篇
儿科学   207篇
妇产科学   248篇
基础医学   3307篇
口腔科学   417篇
临床医学   3770篇
内科学   3686篇
皮肤病学   252篇
神经病学   1521篇
特种医学   12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3013篇
综合类   5212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1868篇
眼科学   678篇
药学   2932篇
  39篇
中国医学   1785篇
肿瘤学   2271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471篇
  2022年   890篇
  2021年   1737篇
  2020年   1322篇
  2019年   1139篇
  2018年   1098篇
  2017年   1009篇
  2016年   979篇
  2015年   1340篇
  2014年   1760篇
  2013年   1547篇
  2012年   2234篇
  2011年   2329篇
  2010年   1457篇
  2009年   1127篇
  2008年   1344篇
  2007年   1377篇
  2006年   1330篇
  2005年   1266篇
  2004年   836篇
  2003年   903篇
  2002年   805篇
  2001年   635篇
  2000年   628篇
  1999年   641篇
  1998年   405篇
  1997年   401篇
  1996年   261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食管癌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放疗反应、并发症。方法2002年2月至2004年5月,71例食管鳞癌随机分成两组,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组36例,食管病变上下外约4cm,前后、左右外约0.5~1cm作为PTV1,每次2GY,每周5次,DT40GY后,病变上下外约2cm,前后、左右外约0.5~1cm作为PTV2,每日2次,每次1.5GY,间隔4~6小时,总疗程6周,总剂量67GY/38次。非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组35例,时间、剂量、分割方式同适形组。所有病例均采用8MV-X外照射。结果1、2、3年的生存率和原发肿瘤的局控率,与非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比较,适形组明显提高,分别为88.9%、75%、63.9%比68.6%、51.4%、40%和86.1%、72.2%、58.3%比65.7%、48.5%、34.3%。适形组的急性放射反应明显低于非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组,两组有显著差别。结论本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食管癌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疗效优于非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组。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急性低氧运动对血液流变性和红细胞形态的影响以及补充电解质饮料的干预效果。方法:受试者为8名健康成年男性,均进行两次实验。第1次为急性低氧运动加补充电解质饮料(运动前和运动中)实验,第2次为急性低氧运动不补充任何液体实验,两次实验间隔1周。受试者以70%最大摄氧量(VO2max)强度在低氧环境(O2浓度为15.5%,环境温度为20℃,湿度为55%)下进行1小时的功率自行车运动。分别测定受试者运动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其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不补液情况下,受试者运动后的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增加(P<0.01)。红细胞形态由双凹圆盘形变为一面凸、一面凹的草帽形。运动前和运动中补充电解质饮料,受试者运动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运动前相比变化均不显著(P>0.05),且运动后红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运动前和运动中补充电解质饮料可缓解急性低氧运动对机体血液流变性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3.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治疗--我们的共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自从1967年开展首例肝癌肝移植后,经过对适应证的不断探讨和技术改进,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4.
In this study, an animal model of 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 (MSOF) in rabbits, engendered by feeding E. coli prior to severe hemorrhagic shock, was used for the purpose of investigating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popolysaccharide (LPS) and MSOF, and 2) the effectiveness of Re-LPS antiserum in preventing MSOF.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ndotoxemia occurred very early, and its degree correlated well with that of organ dysfunction. Re-LPS antiserum administration abated the toxic effects and lowered the incidence of MSOF.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equential analysis of circulating LPS levels may be useful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MSOF, and that gut-derived endotoxin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xperimental MSOF.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判定增龄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用PIM2-LDPI检测皮肤血流量。结果 老年组前额、左手指背、命门穴部位皮肤血流量分别为:(1.94±0.86)V,(1.92±0.52)V和(0.71±0.19)V,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是,老年男性在命门穴的皮肤血流量明显高于青年男性(P<0.05),老年女性前额的皮肤血流量明显降低(P<0.01)。男性比女性的皮肤血流量高。结论 皮肤血流量的差异无年龄相关性,男性组的皮肤血流量比女性组高。  相似文献   
76.
64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1800例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的结果,统计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发生率。结果:1800例检查者中发现冠脉起源异常51例,发病率2.8%。包括右冠状动脉变异11例(21.6%)、左冠状动脉变异8例(15.7%)、左右冠均发生变异1例(2%)、单支冠状动脉1例(2%)、分支变异28例(54.9%)。结论:64层螺旋CT是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安全有效方法,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变异髋臼初次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位置及手术疗效。方法:对34例(38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髋臼变异的各类髋关节疾病进行术前设计,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1岁(29~75岁)。股骨头坏死继发骨性关节炎15例(19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12例,创伤性骨关节炎5例,髋关节融合术后1例,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1例。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5~38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优(>90分)12髋,良(80~90分)23髋,尚可(70~79分)3髋,失败0髋(<70分)。评定结果: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7.9分,术后平均90.3分。结论:对于髋臼解剖结构异常的髋关节疾病患者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时,通过术前对髋臼正确位置的设计,使髋关节中心置于正确的位置上,既可简化术中操作的难度,又可以使臼杯假体得到牢固固定及良好的骨覆盖,有利于人工全髋关节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78.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及关节僵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交锁强内钉治疗陈旧性股骨碟上骨折钢板断裂不愈合并膝关节僵硬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例患采用断裂钢板拆除,手术松解粘连,矫正畸形,股骨碟逆行交锁铝内钉固定,术后早期应用CPM机锻炼。结果:5例随访8—12个月,肢体无畸形,骨折愈合时间6—9个月,平均7.5个月,膝关节功能按Kolmert评定标准,优4例,良1例。结论:应用逆行交锁铝内钉治疗股骨碟上陈旧性骨折钢板断裂骨不愈合并膝关节僵硬,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9.
The role of growth factors and cytokines in the impaired healing of chronic leg ulcers remains uncertai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changes in the amount and location of cytokines and growth factor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healing in chronic leg ulcers. Biopsies from leg ulcers of 21 patients and from normal skin of nine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examin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for selected growth factors and cytokines. Greater staining intensity was found in keratinocytes at the edges of ulcers compared to normal skin, or skin adjacent to the ulcers. Staining at the ulcer edge was more intense in nonhealing ulcers for onl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whereas staining in the adjacent skin was more intense for all factors in the nonhealing phase. For all factors staining was cytoplasmic, suggesting production in these areas. This study shows up-regulation of the production of cytokines and growth factors in keratinocytes of chronic leg ulcers that is greater when the ulcers are nonhealing.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不同重建方法在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46例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采用准直2.5mm,层厚3.0mm,螺距为6,重建方法为容积显示技术(volume rendering,VR)、表面阴影遮盖显示(shade surface display,SSD)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并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46例中有1例术后内支架出现局限性断裂,VR及MIP均清晰显示了内支架的变化,SSD未能显示。1例内支架展开不良,三种重建方法均明确显示;6例术后出现渗漏,VR清晰显示渗漏的部位、形态及内漏量,MIP、SSD仅显示其中的5例,三者中以VR显示最佳。在显示支架内血流情况及瘤周血栓方面,VR能明确支架内有无血栓形成及腔内隔绝术后的转归变化,VR显示1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SD及MIP未能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的扫描,有利于主动脉病变的检查;VR图像优于SSD及MIP,能为术后内支架情况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VR技术应作为主动脉瘤内支架术后的首选三维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