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7篇
  免费   759篇
  国内免费   470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129篇
妇产科学   57篇
基础医学   505篇
口腔科学   120篇
临床医学   1097篇
内科学   638篇
皮肤病学   88篇
神经病学   137篇
特种医学   307篇
外科学   325篇
综合类   227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148篇
眼科学   142篇
药学   955篇
中国医学   886篇
肿瘤学   27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581篇
  2012年   963篇
  2011年   1038篇
  2010年   884篇
  2009年   672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652篇
  2006年   509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双重实时PCR快速同时检测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建立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PCR同时检测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方法,应用于霍乱监测、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海产品检验。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霍乱弧菌肠毒素基因A亚单位(ctxA)和副溶血弧菌的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以10种细菌作对照,建立双重实时PCR改良分子信标检测体系,应用于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快速诊断和霍乱监测。结果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PCR反应体系DNA灵敏度为102.4~166.6fgμl,菌液灵敏度为32~64CFUml或3~6CFUPCR反应体系,无交叉反应。此反应体系同时检测40株副溶血弧菌和50株霍乱弧菌,均出现特异的荧光信号,两种细菌检测互不干扰。对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共48份样品和100份海产品进行检测,9份副溶血弧菌实时PCR阳性,其中7份副溶血弧菌细菌培养阳性,其余样品都为阴性。从样品处理到检测结果仅需1天时间。结论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PCR检测体系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霍乱和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为食源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脑热清(NRQ)口服液的解热机制。方法:复制家兔内毒素(ET)性发热模型,观察NRQ对家兔体温的影响;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和脑脊液(CSF)中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变化。结果:(1)NRQ+ET组的ΔT[(0.82±0.08)℃]、TRI6(5.73±0.09)、下丘脑cAMP含量[(0.70±0.50)nmol/g]、CSF中cAMP含量[(56.86±1.34)nmol/L]及腹中隔区AVP含量[(11.91±3.47)ng/g],分别低于ET组的ΔT[(1.80±0.16)℃]、TRI6(11.31±0.20)、下丘脑cAMP含量[(1.35±0.21)nmol/g]、CSF中cAMP含量[(66.69±1.82)nmol/L]、腹中隔区AVP含量[(30.80±9.59)ng/g],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4组的体温变化分别与下丘脑和CSF中cAMP以及腹中隔区AVP的变化呈正相关(下丘脑:r=0.899,P<0.05;CSF:r=0.991,P<0.01;AVP:r=0.972,P<0.01)。结论:NRQ的解热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cAMP的生成与释放,同时通过促进腹中隔AVP释放两种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建立血清中16种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方法 血清样经甲醇沉淀蛋白,加入正己烷与二氯甲烷混合溶剂萃取,萃取物氮吹至近干后,正己烷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复溶,取1 μl上清液进样分析。16种待测多环芳烃经DB-5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分离,多反应监测模式监测,内标法定量。结果 本法在1.0 μg/L~2.0×102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4.20×10-2 μg/L~0.27 μg/L,加标回收率为79.7%~108.0%,精密度为2.57%~6.76%。结论 本方法具有灵敏、快速、回收率和重复性好等优点,满足人血清中多种多环芳烃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消除麻疹措施的有效性,为逐步减少麻疹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含麻疹成分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强化免疫接种率、查漏补种接种率、麻疹监测与麻疹发病率及发病年龄变化等特点。 结果 卫辉市1966年开始接种麻疹疫苗、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免疫、2002年开始麻疹监测,各阶段麻疹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49.33/10万、12.12/10万、8.74/10万,其中2002年、2012—2013年、2017—2020年麻疹发病均为0。2002—2020年卫辉市共确诊麻疹219例,8月龄以下及20岁以上人群麻疹发病增多,其中8月龄以下76例,占34.70%,20岁以上42例,占19.18%。2012年对1~15岁儿童开展麻疹抗体水平检测,共检测1952人,麻疹抗体阳性率96.93%。结论 通过实施消除麻疹措施,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麻疹发病年龄已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建立血液、尿液中22种常见真菌毒素的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测定方法。方法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技术,首先建立22种常见真菌毒素的色谱质谱数据库。然后取血清和尿液样品,用0.10 mol/L NaOH 溶液调节至碱性,加入乙酸乙酯涡旋混合萃取,萃取液用弱的氮气吹至近干,残渣加甲醇水溶液(50∶50,v/v)复溶,经过滤后进 LC - MS/MS 分析。在一定识别标准下与数据库比对进行定性筛查。结果 尿液和血液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分别为2.61×10 - 3~50.0 ng/ml和2.07×10 - 3~50.0 ng/ml,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分别为8.70×10 - 3~1.67×102 ng/ml和 6.91×10 - 3~1.67×102 ng/ml。尿液测定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rivations, RSDs)为2.34%~8.40%,日间RSDs为4.80%~10.9%;血液测定日内RSDs为2.10%~10.6%,日间RSDs为3.07%~11.6%。结论 建立的快速筛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特点,符合生物样品中毒物分析鉴定的要求,同时可以更好地发现新型毒物和未知毒物。  相似文献   
56.
摘 要〕 益智仁为姜科山姜属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腹泻、尿频、 炎症以及癌症等疾病。近年来,对益智仁的药理研究主要在其提取物和化学成分上,本文作者综述了其在腹泻、阿尔茨海 默病(AD)、癌症、肾病、骨疾病等方面的研究,为以后对益智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公众的临床试验的认知、实践与态度。方法采用匿名的横断面在线调查,共收集702份18岁以上中国公众的有效调查问卷。结果在702名被调查者中,有84.2%听说过临床试验,但是仅有6.0%作为受试者参与过药物临床试验。83.6%的被调查者知道“受试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应该得到充分保护”,仅48.4%的被调查者知道“患者也可以参与设计和发起符合自己需要的临床试验”。41.7%的被调查者“愿意作为志愿者参加临床试验”。回归分析表明“工作/专业领域”“是否作为受试者参与过药物临床试验”“是否有亲人朋友作为受试者参与过药物临床试验”是影响公众参与临床试验意愿的显著因素。结论公众对临床试验的认知程度尚可,但是对于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发展趋势认识较低。公众的临床试验参与意愿较低,并且受自身专业背景以及相关经历影响很大。有必要开展针对公众的临床试验科普活动,积极发展临床试验公益团体,提升公众临床试验认知水平和参与积极度。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肛周脓肿合并感染患者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激活素A(Activin A,ACTA)水平及创面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肛周脓肿合并感染患者117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n=39)、对照B组(n=39)、联合组(n=39)。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A组采取超声清创,对照B组采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组采取超声清创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统计三组治疗情况、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创面血流量及经皮氧分压、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ACT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39±2.01)d、(5.22±1.56)d、(13.91±2.51)d短于对照A组、对照B组,创面细菌清除率为(89.13±4.64)%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01);治疗后1 d、3 d、7 d、14 d三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1 d联合组创面血流量及经皮氧分压分别为(0.92±0.25)PU、(35.69±3.20)mmHg大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1 d联合组血清EGF、TGF-β分别为(0.70±0.11)μg/L、(0.68±0.12)μg/L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1 d联合组血清ACTA、CRP分别为(9.45±3.58)μg/L、(5.71±2.68)mg/L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联合组疗效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联合采取超声清创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肛周脓肿合并感染,可改善创面愈合及感染控制情况,缓解疼痛程度,增加创面血流量及经皮氧分压,调节EGF、ACTA等水平,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究宜昌市夷陵地区儿童肥胖合并哮喘患儿调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8—2019年夷陵地区肥胖合并哮喘患儿379例,同期21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患儿一般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肥胖伴哮喘患儿男性、居住在城市、存在哮喘家族史、二手烟暴露≥5d/周、蔬菜摄入量、甜食摄入量占比大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到,男患儿、居住城市、有哮喘家族史、二手烟暴露、蔬菜摄入量较少、甜食摄入量较多是夷陵地区儿童肥胖合并哮喘患儿危险因素(P<0.05),OR(95%CI)分别为1.425(1.057~1.878)、1.347(1.124~1.742)、2.014(1.326~4.222)、1.879(1.415~3.775)、2.503(1.550~5.730)、2.184(1.484~5.371)。结论夷陵地区儿童肥胖合并哮喘发病率男患儿高于女患儿,同时居住城市、有哮喘家族史、二手烟暴露、蔬菜摄入量较少、甜食摄入量较多是影响肥胖合并哮喘的危险因素。合理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是降低夷陵地区儿童肥胖合并哮喘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运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5-dimensions,EQ-5D)研究深圳市坪山区中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HRQOL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942名中老年社区居民,回收有效问卷932份,EQ-5D指数和EQ-VAS得分分别为(0.81±0.06)和(77.49±13.9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身或一级亲属未患慢性病、男性、参加体育锻炼、饮食习惯未改变、年龄≥70岁、脑力劳动、每日睡眠时间≥6 h者EQ-5D指数较高,β分别为-0.019、-0.011、0.010、0.014、-0.015、-0.016、0.014和0.011;自身未患慢性疾病、参加体育锻炼、有饮茶史、饮食习惯未改变、每日睡眠时间≥8 h、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者EQ-VAS得分较高,β分别为-6.199、3.533、2.600、-2.898、2.578、2.909,P均<0.05。 结论 深圳市坪山区中老年人的HRQOL总体较好,应对患慢性病、女性、不参加体育锻炼、不饮茶、饮食习惯已发生改变、年龄超过70岁、从事体力劳动和睡眠时间小于6 h的中老年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料,以提高中老年人的HRQ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