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8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194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85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99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428篇
内科学   288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科学   338篇
综合类   1012篇
预防医学   398篇
眼科学   92篇
药学   445篇
  4篇
中国医学   390篇
肿瘤学   16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 (AGE) an d protein kinase C (PKC), and their effects on renal alteration in diabetic rats .
Methods Insulin or aminoguanidine was administered to diabetic rats. Blood glucose, hem oglobin A1C (HbA1C), glomerular tissue extracts AGE (GTE-AGE), PKC, 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thickness (GBMT) and urine protein/creatinine ( Pr/Cr) ratio in diabetic rat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sed.
Results
Levels of blood glucose, HbA1C and AGE, PKC activity, the Pr/Cr ratio an d GBMT were a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values all less than 0.01) in di abetic rats. Insulin could decrease the formation of HbA1C and AGE, and improve PKC activity. Aminoguanidine had no influence on PKC activity (P >0.05) although it decreased the formation of AGE. Both drugs could delay t he increase of urine Pr/Cr ratio and GBMT (P<0.05 or P<0.01).

Conclusions
Chronic hyperglycemia may lead to an increase of PKC activity. HbA1Cand AGE may not directly contribute to alterations of PKC activity, but the increa se of PKC activity could promote the action of AGE on GBM thickening. It is imp ortant t o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AGE and reduce the PKC activity so as to prevent or d elay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建立 HPL C法测定复方吲哚美辛栓中硫酸沙丁胺醇的含量。方法 :采用 Dinamonsil C1 8柱 ,5 μm,4 .6 mm×2 0 0 mm;流动相 :磷酸二氢钠溶液 (用磷酸调 p H3.10± 0 .0 5 ) -甲醇 (85∶ 15 ) ,流速 1.0 ml·min- 1 ,检测波长 2 2 4 nm。结果 :硫酸沙丁胺醇在 9.6~ 38.4μg· ml- 1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 .99997,回收率为 99.95 %。结论 :该法快速、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居民的吸烟状况,为制定控制吸烟的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2004年,采用随机抽样入户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广州市越秀区洪桥街和东风街20~60岁居民1006名.[结果]人群吸烟率为28.4%,男性吸烟率为52.2%,女性为6.5%;61.9%吸烟者在20岁以前开始吸烟;吸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文化程度低者吸烟率较高;运输业人员吸烟率最高;大部分吸烟者通常在家里、工作场所或娱乐场所吸烟;受访者对吸烟可能引起的呼吸系统以外的疾病认知不足;大多数认为从公共传媒获得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结论]吸烟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须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力量,控制吸烟,以减少烟草对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自体血液回输在腹腔镜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42例宫外孕或黄体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行腹腔镜探查,血肿清除并止血术,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腹腔镜下直接清除血肿(A组);另外一组在腹腔镜下清除血肿时,应用Autolog^TM Autotransfusion System(USA—made)(AA组),收集手术野和体腔内的出血、积血,处理后回输给患者。结果 AA组和A组比较,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AA组较A组输血液成分、胶体,明显减少(P〈0.01)。结论 研究可以认为:自体血液回输在腹腔镜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可节约血源且安全有效,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3种不同的镇痛方式对高龄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康复的影响、镇痛效果及患者对术后镇痛方式的满意程度,以探讨最佳的镇痛方式。【方法】选择60例老年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年龄〉60岁),随机分成3组:肌肉注射吗啡镇痛组,静脉自控镇痛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连续3d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满意程度、术后康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检测术后3d患者的肺活量动脉血气,连续监测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结果】硬膜外自控镇痛组镇痛效果、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另外两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另外两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的患者术后床上活动的时间明显早于另外两组。并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肺功能的康复治疗。【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具有镇痛效果良好,能主动配合医护工作者进行早期肺功能的康复治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6.
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及其耐药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通过院内患者葡萄球菌感染及耐药状况调查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60 System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菌种及K-B单片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门诊患者626例分离出葡萄球菌159株,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占46.1%,以生殖道感染为主;住院患者3 236例分离葡萄球菌390株,其中MRS占81.7%,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而万古霉素和替卡拉宁则对MRS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结论从感染部位显示,门诊患者以生殖道为主,住院患者以呼吸道为主,预防和控制MRS传播应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课题;从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万古霉素是MRS感染的最佳抗菌药物,其次是替考拉宁,对MRS感染联合用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7.
浅谈学习型医院的创建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建学习型医院是适应医院战略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通过学习型医院的创建与评价,可以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百年医院”,树立医院优质品牌。同时也为政府对卫生工作尤其是医院进行改革和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依据。但在创建学习型医院中必须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融入医院文化中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周围组织组织粘连情况及其与时间关系,以期为临床缩短经皮经肝胆道内镜(PTCS)治疗间期的可行性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雄性小家猪随机分为4组:即术后第3、5、7、14 d共4组。开腹逆行穿刺置管形成模型,观察引流管周围腹膜之间的组织组织粘连情况并分级。结果所有模型管周腹膜间出现组织粘连,注入美蓝未见变色,而除管周外其他腹膜间没有组织粘连。其中3 d组组织粘连以Ⅱ级为主;5 d后各组组织粘连以Ⅲ级为主。经秩和检验统计学分析示3 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176.2,P<0.05);5 d组、7 d组及14 d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76.2,P>0.05)。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后第5 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引流管周围己形成完整致密组织粘连。  相似文献   
59.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测定冠心病病人左心室长轴功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48例,应用TDI技术获得二尖瓣环沿左心室长轴的运动频谱,测量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SM)、收缩期位移(DS)及收缩前期时间(PCTM),舒张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EM),心房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AM),计算EM/AM比值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M和DS显著减小(t=2.78、9.61,P<0.01);PCTM显著增加(t=2.49,P<0.05);EM显著减小(t=5.45,P<0.01);EM/AM比值显著减小(t=4.94,P<0.01);冠心病病人SM和DS与EF、EM呈明显正相关(r=0.58~0.72,P<0.01)。结论冠心病病人存在左心室长轴功能受损,TDI技术为准确评价左心室长轴功能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0.
朱茜  王艳  荣翱 《上海医学》2006,29(3):162-164
目的探讨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999年5月至2005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跟耳鼻喉科医院住院治疗的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203例,203眼; 男170例,女33例;右眼107眼,左眼96眼;年龄1-72岁,平均为(23.6±17.2)岁;以1-5岁组及6-10岁组发病率最高,均为17.2%,其次为31-35岁组(10.8%)。职业上,从事建筑等工作的外来务工者最多(38.4%),学龄前儿童23.2%,中小学生21.2%,农民14.3%,其他3.0%;行眼球清创缝合术的共104例,最早者伤后5 h手术,最晚者伤后1周,24 h以内手术的79例,24 h以上手术的25例。合并球内异物者共50例,18例于24 h内取出,32例于24 h后取出。致伤物中金属穿通伤最多(33.0%,P<0.01),其次由多至少分别为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铁屑等球内异物、植物穿通伤、钝挫伤致眼球破裂、石头泥浆等穿通伤、铅笔纸板等穿通伤、爆炸伤、动物伤、致伤物不明和角膜溃疡。104例发生于农村,99例发生于城镇。结论金属穿通伤是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主要发病因素,预防宣教的重点人群是男性儿童及青壮年外来务工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