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85篇
  免费   2943篇
  国内免费   1566篇
耳鼻咽喉   216篇
儿科学   393篇
妇产科学   126篇
基础医学   1605篇
口腔科学   487篇
临床医学   3303篇
内科学   2360篇
皮肤病学   230篇
神经病学   575篇
特种医学   1129篇
外科学   2068篇
综合类   7454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3112篇
眼科学   223篇
药学   3386篇
  61篇
中国医学   2776篇
肿瘤学   1482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57篇
  2022年   959篇
  2021年   1171篇
  2020年   1053篇
  2019年   516篇
  2018年   580篇
  2017年   743篇
  2016年   607篇
  2015年   1127篇
  2014年   1387篇
  2013年   1779篇
  2012年   2616篇
  2011年   2660篇
  2010年   2413篇
  2009年   2080篇
  2008年   2129篇
  2007年   2008篇
  2006年   1709篇
  2005年   1309篇
  2004年   940篇
  2003年   759篇
  2002年   583篇
  2001年   573篇
  2000年   423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飞行员配穿囊式抗荷服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代谢水平条件下的热应激 ,为评价囊式抗荷服的热负荷和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6名受试者分别配穿KH - 3抗荷服及配套装备和KH - 7抗荷服及配套装备 (以下分别简称为“KH - 3”和“KH -7”) ,以不同代谢水平暴露于 2 0℃、2 5℃和 35℃环境。每次试验 70min。测量了受试者配穿KH- 3和KH - 7时的卫生学参数、皮肤温度、直肠温度、心率等 ,并以综合热应激指数 (CIHS)评定了热应激防护等级。结果 KH - 3和KH - 7的各项卫生学参数 (clo值、im、im/IJ)均无显著差别。KH - 3对照Ⅲ组和KH - 7对照Ⅳ组 (2 5℃ ,1178~ 132 5kJ·h- 115min ,36 8kJ·h- 15 5min)的CIHS均未超过生理安全限的 6 0 % (分别为 3.5 4和 3.4 6 ,属轻度热应激 ) ;KH - 3高代谢组和KH- 7高代谢组 (2 0℃ ,84 6~ 10 30kJ·h- 170min)的CIHS在生理安全限的 6 0 %~ 95 %之间 (分别为4 .2 4和 4 .6 0 ,属中度热应激 ) ;KH - 3高温组和KH - 7高温组 (35℃ ,1178~ 132 5kJ·h- 115min ,36 8kJ·h- 15 5min)的CIHS却超过生理安全限的 95 % (分别为 7.31和 7.87,属重度热应激 )。结论 受试者配穿KH - 3与KH - 7时的各项卫生学参数、热应激等均无显著差别 ,但配穿后者比  相似文献   
102.
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29,自引:14,他引:115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情况,为采取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护理人员被针头伤的有关情况。结果:不同职称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情况存在差异高度显著性,P<0.01;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操作环节比较均存在差异高度显著性,P<0.01,绝大多数护理人员对针刺伤后的处理不规范。结论:护理人员应主动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加强职业防护管理;改进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方法和尽快采用防刺性护理用具。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应用结构方程分析研究应激相关因素对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机制。方法通过随机抽样,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压力反应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405名护士进行调查,并应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索。结果在5个理论可行的竞争模型中获取了最佳模型(CMINDF2.344;GFI0.928;AGFI0.891;CFI0.945;RMSEA0.060),即应激相关5因素(压力反应、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个性特征)中除应对方式外均能直接影响生活质量,而应对方式则以其他应激相关因素为中介对生活质量产生间接影响,这5个因素均可互为中介对护士生活质量产生间接作用。结论结构方程分析方法证实应激对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是一个交叉作用系统,在干预应激对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时应综合运用直接和间接方法。  相似文献   
104.
全院PACS/HIS中影像科室工作流程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PACS实施中,合理构建影像科室工作流程是关键环节。取消预约、等片,在专业级显示器上进行读片和书写检查诊断报告,集中登记和打印检查诊断报告等工作流程在文中得到阐述。  相似文献   
105.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心脏病的围术期处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98例甲亢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和效果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8例经充分术前准备和精确的心功能评估达手术要求,再配合术中恰当的麻醉、轻柔快捷的手术、合理的术后处理,本组除1例中止手术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无心血管并发症出现。结论甲亢性心脏病并非甲亢手术的禁忌证,A-B级心功能下进行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6.
细支气管是内径≤2mm、管壁不含有软骨的气道。这些气道由膜性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细支气管组成。细支气管数量多,总横截面积大,气流速度慢,与体内外有害因素接触时间长,很容易受到一些致病因子损害而发病。长期以来人们用多种术语来描述细支气管病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细支气管疾病的分类。根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 (CAPD)患者腹透液中转移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水平及影响因素对腹膜小分子物质清除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CAPD患者血浆中和腹透液中TGF β1 、IL 6、TNF、CRP(C反应蛋白 )水平 ;同时统计CAPD患者腹透液葡萄糖含量、交换量、次数、留腹时间及腹膜炎次数 ;计算CAPD患者KpT V、Cpcr。结果 CAPD患者血浆中IL 6、TNF、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 ,P <0 .0 5~ 0 .0 1;透析第 12月 (KpT V +Cpcr) 2较第 3月下降超过 10 %的CAPD患者其腹透液中TGF β1、IL 6、TNF、CRP、葡萄糖浓度、腹膜炎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1;腹透液中TGF β1 与IL 6、TNF、CRP、腹透液中葡萄糖浓度呈正相关 ,P <0 ..0 5~ 0 .0 1,与腹膜炎次数无关 ;腹透液中CRP与葡萄糖浓度、腹膜炎次数呈正相关 ,P <0 .0 5~ 0 .0 1,与腹膜交换量、次数、留腹时间无关。结论 CAPD患者体内确实存在慢性炎症状态 ,其炎症标志性因子CRP与腹透液葡萄糖浓度、腹膜炎次数有关 ,CAPD患者腹膜物质转运功能丧失与TGF β1 、IL 6、TNF、CRP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8.
单次激发半傅立叶FSE序列MRCP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单次激发半傅立叶FSE序列MRCP图像质量及诊断价值,分析胆道梗阻性疾病的MRCP影像学表现。方法218例病人行单次激发半傅立叶FSE序列MRCP扫描,然后对图像进行质量评价,根据ERCP及手术结果对照分析胆道梗阻性疾病的MRCP的影像学征象和特点,讨论单次激发半傅立叶FSE序列MRCP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单次激发半傅立叶FSE序列MRCP扫描时间为5~7S,优良图像为82.5%,合格图像为10,6%,差为6.9%。单次激发半傅立叶FSE序列MRCP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对各类梗阻疾病的定位诊断率为100%,梗阻端形态,胆胰管之间的关系均可显示。病因定性诊断率为95.5%。结论单次激发半傅立叶FSE序列MRCP不受呼吸运动影响,图像优质率高,扫描速度快,可显示各种疾病的胆胰管梗阻改变,对诊断较小的结石及泥沙样结石有较大的价值,诊断较早期胆管癌准确率高,可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9.
动脉硬化性脑白质病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性脑白质病的临床与CT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 10 0例动脉硬化性脑白质病的临床与CT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0 0例的CT表现为 :弥漫性脑白质低密度改变 ,主要分布在双侧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区 ,病灶多呈条带状及月晕状。合并脑萎缩 90例 ;脑梗塞 76例 ,其中 2 5例有大的梗塞灶 ,其余为腔隙性梗塞 ;脑出血 9例 ,其中位于壳核 5例 ,丘脑 3例 ,小脑 1例 ;有 15例伴发基底节区软化灶。增强扫描 8例 ,显示病灶无明显增强。结论 :动脉硬化性脑白质病是发生于老年人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其主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10.
对900例干部门诊中的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探讨干部门诊就诊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在提高患者就诊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