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66篇
  免费   4447篇
  国内免费   2869篇
耳鼻咽喉   366篇
儿科学   716篇
妇产科学   433篇
基础医学   3900篇
口腔科学   894篇
临床医学   5305篇
内科学   4893篇
皮肤病学   374篇
神经病学   1478篇
特种医学   13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3223篇
综合类   8543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577篇
眼科学   1076篇
药学   4641篇
  57篇
中国医学   2849篇
肿瘤学   2991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720篇
  2022年   1652篇
  2021年   2443篇
  2020年   2052篇
  2019年   1371篇
  2018年   1431篇
  2017年   1429篇
  2016年   1288篇
  2015年   2076篇
  2014年   2450篇
  2013年   2414篇
  2012年   3410篇
  2011年   3497篇
  2010年   2480篇
  2009年   1987篇
  2008年   2165篇
  2007年   2118篇
  2006年   1995篇
  2005年   1803篇
  2004年   1144篇
  2003年   1030篇
  2002年   795篇
  2001年   675篇
  2000年   651篇
  1999年   694篇
  1998年   400篇
  1997年   411篇
  1996年   292篇
  1995年   310篇
  1994年   233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77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以女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56岁,病程5.8个月;首发症状以血便为最常见,其次为肛门肿物突出。94.7%的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在距离肛缘5.0cm范围内;肿瘤最大径(3.3±2.1)cm;其中54.5%可活动;有19.1%的肿瘤表面光滑;6.6%的肿瘤质地软;14.0%同期发现转移,肝转移最常见,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次;的病例出现误诊,超过者被误诊为良性疾病;手术治疗中以Miles术为主,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其次。结论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极易误诊。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72.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已成为诊断冠心病,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程度的重要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可达定量水平,为估计病人预后、决定药物使用及介入性治疗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指标。由于介入性诊治属有创性,存在一定的风险,且术后需卧床制动,因此,绝大多数病人对该术存在担心恐惧等心理,加之术中、术后所承受的不适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术的成功及病情变化,为减轻病人恐惧与担心,增加手术的成功率,认真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自2000年6月我科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治护理以来,对病人心理特征不断进行观察分析,现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更好地了解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临床特点、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总结我科一例确诊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进行观察,对手术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罕见,临床表现多样化,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肌力轻度减退、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意识障碍、继发性癫等,头颅MRI显示白质深部的多发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和FLAIR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斑片状、小环状强化灶.临床病情迅速恶化.其病理学特征是肿瘤细胞积聚于小血管内、血管周围间隙和毛细血管内,免疫标记脑组织毛细血管内异型细胞,LCA、CD20、CD79a表达阳性,个别细胞呈ki67阳性.CD3、UCHL-1、CD30、KP-1表达呈阴性,确诊IVLBCL.结论 IVLBCL是高度侵袭性疾病,进展快、预后差.早期诊断和联合化疗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74.
钱宗涓 《现代医学》1989,17(6):333-334
对203例结核病患者用含吡嗪酰胺(PZA)方案治疗产生肝脏毒性进行分析,发生率为16.7%,较国内外报告的1~5%为高。5种含PZA方案肝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91%肝毒性发生在开始治疗两个月内,绝大多数预后良好。肝功能的GPT100单位以下者多在4周内恢复,100单位及以上者大多需8周以上恢复正常。如伴有黄疸个别可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提示含PZA方案一般较安全,但应严格掌握含PZA方案的适应症;用药早期要注意作好肝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75.
CT引导下颈侧入路舌咽神经毁损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颈侧入路舌咽神经毁损术对舌咽神经痛及舌咽神经支配区顽固性疼痛的疗效. 方法 A组16例舌咽神经痛及B组12例舌咽神经支配区顽固性疼痛,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定位于茎突前缘第2颈椎水平,注入局麻药仅阻滞舌咽神经,注入7%苯酚甘油溶液0.8 ml. 结果 A组完全缓解率87.5%(14/16),总有效率100%(16/16),随访6个月无复发;B组完全缓解率50%(6/12),总有效率83.3%(10/12),随访6个月,复发6例(50.0%).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CT介导下颈侧入路舌咽神经毁损术具有疗效可靠,定位准确,操作安全的特点,并有效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国产腺苷介入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国产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及腺苷试验的安全性。方法 102例临床疑冠心病患者行腺苷负荷/静息~(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其中70例显像1周内又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检查。腺苷按体重0.84 mg·kg~(-1)通过输液泵静脉双通路给药,对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图作定性分析。结果 70例行冠脉造影者中正常31例,有冠脉狭窄病变者39例(单支病变19例,双支病变10例,3支病变10例);共检出病变血管69支,累及左前降支32支,左回旋支16支,右冠脉20支,左主干1支。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正常33例,心肌缺血37例,其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度为82.05%(32/39例),特异性为83.87%(26/31例),准确性为82.86%(58/70例),阳性预测值为86.49%(32/37例),阴性预测值为78.79%(26/33例)。对各病变血管检出的灵敏度为:左前降支75.00%(24/32支),左回旋支62.50%(10/16支),右冠脉80.00%(16/20支)。对单支、双支、3支血管病变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68 42%、90.00%和100%。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病变冠脉诊断总灵敏度为73.53%(50/68支),特异性96.48%(137/142支),准确性89.05%(187/210支),阳性预测值90.91%(50/55支),阴性预测值88.39%(137/155支)。腺苷试验不良反应轻,时间短,发生率为85.29%(87/102例)。结论国产腺苷负荷试验介入~(99)Tc~m-MIBI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中抑癌基因P53和原癌基因c-jun、c-fos、c-myc mRNA的表达.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两种基因的表达水平.正常雄性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 SHR颈动脉中,抑癌基因P53和原癌基因c-jun、c-fos、c-myc均有高表达,较WKY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组织中抑癌基因P53和原癌基因c-jun、c-fos、c-myc均有高表达,癌基因的活化可能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血管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78.
Abstract: A pulsatile impeller assist heart and a total heart were tested as a chronic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in 5 calves and an acute bi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in 4 pigs respectively, to evaluate their blood compatibility. During the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experiments, the indicators for hemolysis, thrombogenesis,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patic dysfunction were measured preoperativel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umping, 6 h postoperatively, and every following da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mpeller assist heart causes no severe blood damage nor organ dysfunction in the experiments lasting up to 11 days. In biventricular assist experiments, the number of red blood cells, white blood cells, platelets, and the he-matocrit, hemoglobin, free hemoglobin,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evels were tested preoperativel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umping and every 2 h postoperatively. The data remained in acceptable ranges during experiments lasting 6 h.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authors' impeller assist heart and total heart have the advantages of simplicity, implantability, and pulsatility with good blood compatibility.  相似文献   
79.
本文对分离所得的生物样品经丹酰化反应在μ—Bondapak—C_(18)柱上,以甲醇-四氢呋喃-醋酸-水系统为流动相,采用多阶梯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了未成熟的大鼠前列腺、附睾、精囊等组织及生殖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多胺的含量。其中流速为1ml/min,激发波长为370nm,发射波长为530nm,纸速为5mm/min。内标为1,10-二氨基癸烷。本法测定腐胺,精胺和精脒的精密度分别为3.63%,1.65%,2.11%;生物样品的回收率为99.6%~100.3%;三种多胺的最低检出量依次为0.2ng,0.4ng和0.8ng。  相似文献   
80.
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应用AVANTAGF分析仪的光密度法测定了环丙沙星(CPLX)、氧氟沙星(OFLX)和氟罗沙星(FLRX)的抗生素后效应(PAE).结果表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均产生明显的PAE.并随抗菌药物浓度的增大、对受试菌的PAE逐渐延长.呈现了明显的浓度依赖性;3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PAE都较长.MIC均较小.显示了良好的杀菌效果:氯罗沙星对除金葡球菌之外的受试菌的PAE均比其它2药较长.PAE的存在提示在临床设计给药方案时.可适当延长给药间期.减少给药次数与剂量.仍能维持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