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2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185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97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356篇
内科学   251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138篇
外科学   412篇
综合类   807篇
预防医学   289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347篇
  4篇
中国医学   242篇
肿瘤学   15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60Coγ射线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γ射线辐射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方法: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经总剂量22Gy^60Coγ射线分3次照射后进行传代培养,应用平板克隆实验、血清抗性实验、细胞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该细胞系恶性程度;裸鼠皮下种植辐射细胞检测其成瘤能力,成瘤组织H-E染色及免疫组化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1)平板克隆实验表明照射细胞培养至35代后其增殖能力明显增加(P〈0.05或P〈0.01),血清抗性实验显示照射组细胞在第45代后克隆形成增加(P〈0.01),而在照射后50代细胞软琼脂集落的形成能力明显增加(P〈0.01),显示BEAS-2B细胞经辐射后出现了恶性转化。(2)皮下种植22Gy 50代细胞的8只裸鼠50d后1只成瘤,种植22Gy 60代辐射细胞的8只裸鼠中有4只成瘤;成瘤组织病理检测及免疫组化证实为上皮细胞癌。结论:成功地建立了^60Coγ射线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  相似文献   
972.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对表面涂有不同超疏水纳米膜的羟基磷灰石片的黏附和早期生物膜的形成。方法:比较涂有不同超疏水纳米膜和未涂有纳米膜的羟基磷灰石片对变形链球菌黏附的数量。采用体外黏附实验,了解变形链球菌在羟基磷灰石片上黏附量受表面超疏水纳米膜影响的状况。结果:3种涂有超疏水纳米膜(碳原子数量不同)的羟基磷灰石片;变形链球菌在其表面和未涂有纳米膜的羟基磷灰石片上黏附的细菌数量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在涂有含不同碳原子数目超疏水纳米膜的羟基磷灰石片上形成的生物膜和未涂有超疏水纳米膜的羟基磷灰石片表面形成的生物膜是不同的,且其上面黏附的细菌数量有所差别.提示超疏水纳米膜为口腔微态环境以及龋病和/或牙周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3.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于术前7 d腹腔注射头孢曲松钠200 mg?kg-1?d-1,然后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后3,6,12,24和48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性谷氨酸转运体(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水平。结果:局灶性脑缺血3 h后,脑组织GLT-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并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GLT-1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脑缺血后48 h降至最低(P<0.01)。与单纯缺血组比较,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海马GLT-1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头孢曲松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GLT-1的表达、降低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74.
云实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云实(Caesalpinia decapetal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云实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羟基-3,4-(1″-羟基-环氧丙烷)-2,3′-(1″′β-羟基-2″′-羰基-环丁烷)-1,1′-联苯(1),3,5-二羟基-肉桂酸二十八酯(2),2′,4,4′-三羟基查耳酮(3),bonducellin(4),7,3′,5′-三羟基二氢黄酮(5),胡萝卜苷(6),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6为首次从云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75.
目的 研究新型钙增敏强心剂6-[4-(4′-吡啶)氨基苯]-4,5-二氢-3(2H)哒嗪酮(MCI-154)的扩血管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生物张力换能器及生理记录仪测定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和蜕膜胸主动脉环的收缩张力。结果 MCI-154可浓度依赖性抑制1 nmol·L-1~10 μmol·L-1去甲肾上腺素(pD2′为4.21±0.23)和80 mmol·L-1 KCl(IC50为7 μmol·L-1)引起的血管环收缩,提示其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受体操纵性和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而减少胞外钙内流。在无Ca2+ K-H液中,MCI-154预处理可浓度依赖性降低3 μmol·L-1苯肾上腺素(IC50为5 μmol·L-1)及20 mmol·L-1 咖啡因(IC50为16 μmol·L-1)引起的血管环收缩张力,提示其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胞内钙释放。在1 μmol·L-1 Ca2+溶液中,MCI-154可显著降低蜕膜血管环收缩张力(IC50为10 μmol·L-1),提示其可降低血管平滑肌对Ca2+的敏感性。结论 MCI-154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胞外钙内流、胞内钙释放和降低其对Ca2+敏感性来降低血管平滑肌收缩张力,体外具有扩血管效应。  相似文献   
976.
陈涛  闵燕  李冬梅  赵颖  何玉良 《眼科》2007,16(6):378-381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与同种异体巩膜作为眼球摘除并羟基磷灰石(HA)义眼台植入的覆盖材料术后效果,探讨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的临床应用价值。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2003年5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眼球萎缩患者行眼球摘除并HA眼台植入手术患者112例。方法临床观察112例112眼,眼球摘除并HA眼台植入覆盖同种异体巩膜者为异体巩膜组(56眼),覆盖同种脱细胞真皮者为脱细胞真皮组(56眼)。两组在手术后1天、3天、1周、1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诊,严密观察结膜伤口愈合情况及有无HA眼台的暴露。主要指标结膜伤口愈合情况、HA眼台暴露情况。结果异体巩膜组中有1眼结膜伤口裂开但无HA眼台暴露。脱细胞真皮组中5眼术后结膜伤口裂开,其中2眼HA眼台暴露。经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但与异体巩膜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作为HA眼台的覆盖材料应用于临床其价值得到初步肯定,与同种异体巩膜相同,无术后严重并发症。不易作为传染源的载体及容易获得为其优点,应用这种材料需手术操作更为细心及熟练。(眼科,2007,16:378-381)  相似文献   
977.
陈晋广  任小丽 《中国医师杂志》2007,9(12):1610-1611,161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银屑病和正常皮肤组织MMP-9、TIMP-1蛋白的表达情况,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CD34抗体检测MVD。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MV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皮损中既可表达MMP-9,又可表达TIMP-1,而在正常皮肤不表达;MMP-9表达强度随着MVD的增高而增强(P〈0.01),TIMP-1表达程度随着MVD的增高而减弱(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MMP-9、TIMP-1的表达与MVD有关。  相似文献   
978.
柴胡皂苷d对人肝细胞L-O2体外毒性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柴胡主要成分之一柴胡皂苷d(ssd)体外肝毒性以及主要机制。方法:通过MTT试验、细胞形态学改变、DNAladder、DAPI荧光染色法、乳酸脱氢酶释放率、溶血试验等方法考察ssd对人肝细胞L-O2是否具有毒性作用,进而阐明ssd肝毒性产生的可能机制。结果:MTT法测得ssd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2.44μmol/L,5μmol/L处理组细胞形态学发生明显改变,乳酸脱氢酶释放率增高和溶血试验结果发现毒性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DNAladder和DAPI荧光检测均未见明显细胞凋亡。结论:ssd具有较强的体外肝毒性,其机制可能是由于ssd诱导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细胞损伤或坏死,而不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79.
目的:观察山楂叶总黄酮(hawthorn leaves flavonoids,HL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电图、NO及丙二醛(MDA)变化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前10min,腹腔注射HLF(12.5、25.0、50.0mg/kg)。动态观察心电图,同时监测心电图ST段的变化,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浓度,采用硫代巴比妥钠(TAB)比色法测定组织内MDA含量。结果:HLF(12.5、25.0、50.0mg/kg)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心电图ST段变化,提高血清NO的浓度,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MDA含量。结论:HLF能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电图变化,对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加NO浓度、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80.
苦豆子总碱泡腾栓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乔华  梁莉  李琳  闵光宁  郭小冬 《中国药房》2007,18(18):1376-1378
目的:制备苦豆子总碱泡腾栓并研究其质量标准。方法:以苦豆子总碱(TASa)为主药制备苦豆子总碱泡腾栓;用HPLC法测定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和槐果碱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mol.L-1磷酸钾缓冲液(2‰三乙胺)=10.5∶89.5,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mL.min-1。结果:上述3种生物碱分别在1~10、10~60、5~40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平均峰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6.63%、83.14%、95.2%,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0.07%。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所建标准可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