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87篇
  免费   3763篇
  国内免费   2237篇
耳鼻咽喉   297篇
儿科学   394篇
妇产科学   246篇
基础医学   3232篇
口腔科学   1006篇
临床医学   4254篇
内科学   4095篇
皮肤病学   308篇
神经病学   1394篇
特种医学   13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3022篇
综合类   8006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552篇
眼科学   662篇
药学   3804篇
  50篇
中国医学   2443篇
肿瘤学   2291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54篇
  2022年   1082篇
  2021年   1648篇
  2020年   1262篇
  2019年   843篇
  2018年   952篇
  2017年   1068篇
  2016年   872篇
  2015年   1459篇
  2014年   1953篇
  2013年   2071篇
  2012年   3230篇
  2011年   3399篇
  2010年   2733篇
  2009年   2254篇
  2008年   2518篇
  2007年   2259篇
  2006年   2078篇
  2005年   1815篇
  2004年   1310篇
  2003年   1116篇
  2002年   887篇
  2001年   754篇
  2000年   585篇
  1999年   353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78年   6篇
  1962年   5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7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经过钙、磷改性的氧化锆坯体经致密烧结、水热处理后表面钙磷结晶物的生成.方法 制备氧化锆坯体试样,实验组经钙、磷混合液浸泡不同的时间,未经钙、磷混合液浸泡的氧化锆为对照组,经1450℃致密烧结后,SEM/EDS观察、分析,并经水热处理后,重新观察、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经钙、磷改性后致密烧结的氧化锆陶瓷表面有钙、磷簇存在,经水热处理后该钙、磷簇生成钙磷结晶.结论 钙、磷改性后在氧化锆陶瓷表面制备钙磷结晶物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CT能谱曲线鉴别诊断脊柱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脊柱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行能谱CT扫描,包括非恶性组18例,其中良性和中间型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分别为12例和6例;恶性组20例。获得单能量图像,生成CT能谱曲线,计算40~140keV不同能级水平下的CT值和能谱曲线斜率。同时获得病变在混合能量图像的静脉期CT值。对所得CT值和能谱曲线斜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80keV非恶性组CT值分别为(197.97±95.69)HU、(141.30±63.66)HU、(105.78±44.04)HU、(84.21±32.65)HU、(68.92±26.16)HU,恶性组CT值分别为(321.86±97.97)HU、(225.46±72.42)HU、(159.98±50.03)HU、(120.53±41.69)HU、(96.59±37.86)HU。40~80keV条件下,非恶性组与恶性组相同能级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90~140keV条件下,非恶性组与恶性组相同能级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恶性组能谱曲线斜率为1.58±0.89,低于恶性组能谱曲线斜率(2.76±0.83;t=-3.48,P=0.002)。非恶性组与恶性组混合能量图像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250)。结论 CT能谱曲线对鉴别恶性与非恶性脊柱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有一定价值,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测量脾脏剪切波速度(SSWV)无创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疗效的价值。方法 将19例接受TIPS联合GCVE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A(13例,接受1次治疗)、B(6例,首次治疗后因支架闭塞再次接受治疗)两组。应用VTQ技术分别与治疗前1天、治疗后6天测量SSWV,以脉冲波多普勒测量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PVV)、脾静脉主干血流速度(SVV)。于TIPS联合GCVE治疗过程中,以直接测压法测量支架植入前及植入后的门静脉压(PPG),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IPS联合GCVE治疗后,A、B两组PPG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均<0.05);SSWV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VV、SV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A、B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SSWV均与PPG呈正相关(P均<0.05),PVV、SVV均与PPG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应用VTQ技术所测SSWV与PPG存在相关性,可作为TIPS联合GCVE治疗前后监测门静脉压力的无创定量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采用3.0T MR R2*值观察婴儿脑深部灰质核团铁沉积与周龄的关系。方法 纳入婴儿53名,校正周龄(PMA)37~92周。采用GE 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扫描,测量脑内双侧深部灰质核团(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红核和黑质)的R2*值。对各部位R2*值与脑铁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并分析R2*值与PMA的关系。结果 婴儿期脑深部灰质核团R2*值与脑铁含量均呈正相关(P均<0.001)。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红核和黑质的R2*值与PMA均呈正相关(r=0.865、0.818、0.893、0.844、0.742和0.834,P均<0.001)。结论 婴儿期脑深部灰质核团的R2*值随周龄增大逐渐增加,其可反映局部脑铁沉积随周龄的增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胆期成像在慢性肝病背景下对肝癌检出和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慢性肝病患者的Gd-EOB-DTPA增强MRI表现,89例患者经临床诊断或病理诊断有肝癌病灶,10例患者临床诊断未见明确异常,作为阴性对照。所有MR图像数据,由2名高年资医师共同阅片,分析肝胆期图像与DWI对肝癌的检出率;另由3名中低年资医师将其分为有肝胆期组和无肝胆期组,并对两组图像独立盲法阅片,比较两组图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诊断信心分值及ROC曲线。组间结果的比较采用Wilcoxon或McNemar非参数检验。结果 89例肝癌患者共检出130个病灶,其中肝癌病灶111个,良性结节19个,111个肝癌病灶中100个经病理证实,11个临床诊断。肝胆期成像对肝癌的检出率高于DWI[99.10%(110/111)vs 90.99%(101/111),P=0.012];有肝胆期组阅片者平均信心分值明显高于无肝胆期组(P=0.001);对于长径≤1cm的小肝癌,有肝胆期组平均检出率高于无肝胆期组[93.00%(17.67/19)vs 70.16%(13.33/19),P=0.016];有肝胆期组ROC曲线下面积亦高于无肝胆期组[0.949(95%CI:0.815~0.995)vs 0.744(95%CI:0.566~0.877),P=0.0023]。结论慢性肝病背景下应用Gd-EOB-DTPA的肝胆期图像的肝癌检出率优于DWI,尤其对于长径≤1cm的小肝癌,同时能够提高诊断信心。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CEUS对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或缺失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或缺失病例,其中3例经病理学证实,73例经增强CT/增强MRI确诊并随访6个月以上。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二维超声及CEUS检查。结果 76例病例中,71例(71/76,93.42%)表现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实质期三期等增强,4例(4/76,5.26%)表现为动脉期轻度高增强、门静脉期及实质期等增强,1例(1/76,1.32%)类似肝癌的动脉期高增强、门静脉期及实质期低增强。CEUS诊断局灶性脂肪浸润或缺失与病理或其他检查随访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5),二者具有相关性(r=0.65,P<0.001)。二维声像图上三期等增强组与动脉期高增强组病灶回声、边界和形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EUS对局灶性脂肪浸润或缺失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健脑宁口服液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均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联合健脑宁口服液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末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研究组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88.0%,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兴奋、头昏、便秘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64,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健脑宁口服液治疗抑郁症具有增效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视频教学在护理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名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床旁评估、小组讨论的传统教学法进行临床见习;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视频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试验组对视频教学的评价。结果试验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82.14%以上的学生赞成或非常赞成视频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职业态度等。结论视频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临床见习效果。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3种不同尿液引流方式的临床护理与效果。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95例接受一期尿道下裂成形术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患者(133例)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法"引流;B组患者(202例)采用"尿道内留置支架管法"引流,C组患者(260例)采用"尿道支架管早期自主排尿法"。3组患者均按尿道下裂术后常规护理。结果:3组59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通过接受不同的尿液引流方式及其相关护理,A、B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尿瘘与尿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住院时间以及尿瘘与尿道狭窄发生率显著少于(低于)A、B两组,C组与A、B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下裂术后采用尿道支架管早期自主排尿法,不仅可显著减少术后尿瘘及尿道狭窄的发生,而且缩短住院日,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护理难度,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total gastrectomy,TGX)后继发严重代谢性骨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3年-2013年普外科、骨科、风湿科收治的5例全胃切除术后继发严重代谢性骨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和治疗、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表现为严重代谢性骨病症状,出现骨痛、骨折,骨密度下降,血钙降低,血磷偏低;1例存在严重低钙血症,有搐搦表现;3例合并较重的营养不良。经补充钙、活性维生素D3制剂和注射唑来膦酸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显示患者病情缓慢发展。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继发严重代谢性骨病值得重视,合理的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3制剂有效。疾 病的发展较难逆转,故术后及时预防、复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