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948篇
  免费   40085篇
  国内免费   22085篇
耳鼻咽喉   3911篇
儿科学   6572篇
妇产科学   2349篇
基础医学   23754篇
口腔科学   7019篇
临床医学   48011篇
内科学   32875篇
皮肤病学   4730篇
神经病学   7507篇
特种医学   15483篇
外科学   33627篇
综合类   113832篇
现状与发展   93篇
预防医学   45843篇
眼科学   4756篇
药学   49880篇
  644篇
中国医学   42105篇
肿瘤学   17127篇
  2024年   1466篇
  2023年   5036篇
  2022年   12628篇
  2021年   15958篇
  2020年   14176篇
  2019年   7212篇
  2018年   7824篇
  2017年   11224篇
  2016年   8211篇
  2015年   15701篇
  2014年   20226篇
  2013年   25892篇
  2012年   37287篇
  2011年   39957篇
  2010年   36146篇
  2009年   31630篇
  2008年   32493篇
  2007年   31262篇
  2006年   27425篇
  2005年   21509篇
  2004年   15160篇
  2003年   12183篇
  2002年   9228篇
  2001年   8415篇
  2000年   6305篇
  1999年   2252篇
  1998年   503篇
  1997年   397篇
  1996年   380篇
  1995年   321篇
  1994年   323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101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51篇
  1965年   16篇
  1959年   27篇
  1958年   36篇
  1957年   36篇
  1956年   23篇
  1955年   27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在持续低热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持续低热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萘普生口服治疗,观察组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护,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肿瘤发热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992.
内科微创肺减容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外科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有严格的适应证,并且副作用大、并发症多。于是人们研究出多种基于同样原理但是采用内科微创技术的减容方法。目前常用的内科微创肺减容术有使用单向活瓣、生物蛋白胶等封堵支气管使靶肺萎陷、不张,或采用支气管内药物灌注肺泡加封堵使靶肺组织纤维化等。此外,还有人提出人工旁路增加呼出气量的方法。尽管目前还缺少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但是内科微创肺减容术已展现了其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也将为治疗COPD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成釉细胞瘤(AB)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KC)中c-mycmRNA的表达,探讨c-myc在AB和OKC中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使用原位杂交法检测54例AB、16例OKC和7例口腔正常黏膜(NOM)组织中c-mycmRNA的表达,并将AB按原发、复发、恶变分组,结果使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OKC及NOM组织中c-myc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44/54)、75.0%(12/16)和14.3%(1/7),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488,P<0.05)。原发组AB中c-myc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71.0%,复发组为94.7%,恶变组为100.0%,伴随原发、复发、恶变,差异有显著性(χ2=16.912,P﹤0.05)。结论:c-myc表达在AB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c-mycmRNA的表达与AB的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关,伴随其生物学行为变化,c-mycmRNA表达增强;提示c-myc有可能成为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94.
化学换肤配合含PHA护肤品治疗轻中度痤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系列化学换肤配合含多聚羟酸(Poly hydroxy acids,PHA)护肤品治疗轻中度痤疮的效果以及皮肤生理指标变化。方法:入选18例轻中度痤疮患者,对其进行3次系列化学换肤同时使用含PHA护肤品。比较治疗前后leeds评分、炎症性丘疹和非炎症性粉刺的数量来判定疗效,观察皮肤颜色、角质层含水量、皮肤屏障功能改变。结果:经过3次系列换肤,39%的患者痤疮治愈,61%的患者皮损有改善,有效率为100%,炎症性丘疹和非炎症性粉刺的数量均明显减少。系列换肤后,患者的皮肤颜色变白;没有出现红斑反应,角质层含水量增加,皮肤的屏障功能没有改变。结论:系列化学换肤配合含PHA护肤品对于轻中度痤疮有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见,皮肤未受损。该方法是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通过对我科确诊的4例细小病毒B19(parvovimsB19)关节炎的临床特点的总结.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4例确诊为细小病毒B19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4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15~55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34岁。关节炎同时出现流感样症状、皮疹等表现,外周血细小病毒B19 IgM均阳性,3例患者外周血细小病毒B19DNA检测阳性,除外其他原因所致关节炎,治疗效果肯定,随访1~3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对于某些症状不典型的关节炎,应警惕细小病毒B19关节炎的可能,及时行细小病毒B19抗体及DNA检测,以助诊断。  相似文献   
996.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研究特发性炎性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模型组40只,对照组10只。兔骨骼肌制备肌匀浆。模型组用肌匀浆与弗氏完全佐剂完全乳化后皮下免疫注射1ml.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肌匀浆,每周免疫1次,连续免疫5次。前2周同时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1ml。分别于免疫注射后各周取大鼠的骨骼肌组织,观察其肌活检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的改变,同时检测血清肌酶水平,并与人类炎性肌病比较。结果模型组肌酶升高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别。病理改变以骨骼肌多发性炎症为特点:横纹肌呈灶性分布的肌纤维变性、坏死,横纹消失;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肌纤维粗细不等、染色不一。病理分级以2a级为主。单个核细胞浸润以CD8^+T细胞为主.主要定位于肌内膜。骨骼肌细胞膜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表达增加。结论用异种动物骨骼肌匀浆免疫大鼠可诱导出炎性肌病动物模型,与人类炎性肌病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方面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97.
经股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经股动脉途径植入导管药盒系统导致并发症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76例中晚期恶性肿瘤采用经股动脉途径植入导管药盒系统,定期或不定期经皮经药盒灌注化疗和栓塞,总结其并发症。结果发生并发症13例,发生率为17.1%(13/76)。包括留置导管尖端移位4例,靶动脉闭塞2例,迟发出血2例,留置导管堵塞1例,切口延期愈合1例,药盒外露1例,留置导管与药盒分离1例,靶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结论经皮股动脉途径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的并发症只要处理得当,是可以控制的。本技术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针对微笑时鼻唇部出现上唇上提并短缩,鼻小柱下方褶沟,上唇牙龈外露等现象,探讨一种治疗上唇短缩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经口或鼻前庭切口,将鼻小柱根部鼻中隔降肌肌纤维切断及部分切除,并广泛剥离使上唇下降.结果 共为27例上唇短缩畸形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采用了双侧鼻小柱外侧与前庭基底贯穿切口,18例采用了上唇唇龈沟切口.通过手术,患者获得微笑时上唇中部适度降低,鼻小柱下方褶沟变浅或消失,上唇牙龈外露消失的效果.6例患者还在手术矫正上唇动态短缩畸形的同时,实施了鼻整形术.通过手术可矫正鼻唇牙龈部的综合动态缺陷,获得满意的美学效果.结论 手术方法治疗上唇短缩畸形,可改善患者微笑时的表情,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9.
1142例胃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影响胃癌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因素,为指导选择合理的切除范围和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1989年1月至2004年3月胃癌手术后1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年代分为3组,第1组:1989年1月至1994年1月,405例;第2组:1994年2月至1999年1月,377例;第3组:1999年2月至2004年3月,360例。比较3组间的围手术期死亡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手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1.2%(128/1142)和3.6%(41/1142)。第1、2、3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13.1%、10.1%和10.3%;3组比较,P>0.05。3组手术死亡率依次为4.7%、3.4%和2.5%,3组比较,P>0.05。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吻合口瘘(24.2%,31/128),影响手术死亡的主要因素为临床Ⅳ期、姑息性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及术前合并症的存在(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的清除范围和手术方式不是影响手术死亡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胃癌晚期患者手术死亡率高,对胃癌Ⅳ期患者行姑息性切除手术时应避免施行不必要的淋巴结清除及联合脏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三七总甙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和细胞周期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并应用三七总甙进行干预,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TGF-β1的表达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七总甙能够显著抑制细胞TGF-β1的表达,并使细胞停滞于S期,而G0-G1期、G2-M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三七总甙改变细胞周期和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可能成为防治增生性瘢痕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