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19篇
  免费   8402篇
  国内免费   4783篇
耳鼻咽喉   684篇
儿科学   1286篇
妇产科学   610篇
基础医学   7193篇
口腔科学   1336篇
临床医学   9996篇
内科学   9944篇
皮肤病学   846篇
神经病学   3162篇
特种医学   29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7428篇
综合类   16707篇
现状与发展   20篇
一般理论   11篇
预防医学   7532篇
眼科学   1804篇
药学   8695篇
  112篇
中国医学   6003篇
肿瘤学   5321篇
  2024年   208篇
  2023年   1058篇
  2022年   2211篇
  2021年   3630篇
  2020年   2976篇
  2019年   2333篇
  2018年   2318篇
  2017年   2645篇
  2016年   2392篇
  2015年   3540篇
  2014年   4676篇
  2013年   4981篇
  2012年   6895篇
  2011年   7422篇
  2010年   5809篇
  2009年   4809篇
  2008年   5244篇
  2007年   5160篇
  2006年   4677篇
  2005年   4013篇
  2004年   2909篇
  2003年   2733篇
  2002年   2312篇
  2001年   1709篇
  2000年   1206篇
  1999年   791篇
  1998年   396篇
  1997年   413篇
  1996年   292篇
  1995年   233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98篇
  1986年   87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49篇
  1978年   34篇
  1977年   26篇
  1975年   20篇
  1974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71.
72.
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梅毒血清固定的妊娠期孕妇的状况进行筛查及了解规范性治疗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医疗单位进行免费梅毒保健筛查的妊娠期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对妊娠期梅毒患者的数量及梅毒血清固定的人数比例进行分析。梅毒血清固定孕妇,根据第一疗程、第二疗程同时驱梅用药患者作为治疗组,而两疗程没有同时进行药物治疗或两疗程均没有驱梅用药的患者作为未治疗组,选取同期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规范性治疗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影响。结果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梅毒筛查中,3年的梅毒确诊分别为204例、154例和195例;血清固定孕妇占比分别为5.39%、9.74%和3.07%;在血清固定组患者中不良结局妊娠上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治疗组新生儿血清梅毒阳性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采取药物治疗对于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降低新生儿血清感染率和不良疾病发生率上均具有较好帮助,值得在梅毒血清型固定妊娠妇女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7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是一类重要的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在细胞增殖、分化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其在肺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与肺部疾病(肺癌、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探讨以上三种常见肺部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起搏治疗遗传性长QT间期综合征2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VVI起搏治疗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对23例有尖端扭转性室速发作,且经正规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患者,植入了VVI起搏器.随访这23例患者术后心电图及心脏事件发生率. 结果:QT间期平均值由术前(638.0±55.7)ms缩短至术后的(471.3±48.9)ms,QTc平均值为由0.627±0.07缩短至0.519±0.06.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由术前的(0.353±0.46)次/年降至术后(0.111±0.24)次/年,(P=0.039).其中77.5%的患者随访期间无晕厥或猝死等心脏事件发生.90.91%患者存活.2例患者因尖端扭转性室速恶化为室颤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VVI起搏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长QT综合征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治疗长QT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分析脑胶质瘤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脑胶质瘤的^1H—MRS特点与其病理级别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36例,按照WHO诊断标准分成两组:低级别脑胶质瘤组、高级别脑胶质瘤组。所有患者在术前行^1H—MRS检查。均在MR非增强成像的基础上获得。使用Siemens Sonata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多体素扫描,点分辨表面线圈法,检测不同区域代谢物变化。结果 脑胶质瘤的^1H—MRS表现:肌酸(Cr)轻度下降,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显著下降。胆碱(Cho)显著增高。低级别、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分别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低级别脑胶质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脑胶质瘤的NAA/Cho、Cho/Cr、NAA/Cr比值与病理级别相关,其中NAA/Cho和Cho/cr比值反映肿瘤级别较稳定;NAA/Cr、NAA/Cho比值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s分别为-0.663,-0.851),Cho/Cr比值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s为0.858)。结论 ^1H—MRS与MRI相结合能提高脑胶质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1H-MRS可评价脑胶质瘤的分级,反映脑胶质瘤代谢特性以及肿瘤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76.
MR评价垂体腺瘤质地及与其胶原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利用MR测量垂体腺瘤不同质地的信号强度,并分析其与肿瘤胶原含量间的关系。方法57例经手术证实的垂体腺瘤标本,术前均行MR检查,根据术中肿瘤硬度分为质地韧组(8例)与质地软组(49例),标本行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其胶原含量。结果纤维化与非纤维化组T1WI瘤体/灰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31±0.31、1.16±0.26;T1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01±0.25、0.91±0.1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WI瘤体/灰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83±0.28、1.84±0.51;T1+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56±0.24、1.46±0.3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WI瘤体/灰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15±0.26、1.57±0.46(P(0.05);T2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48±0.39、2.10±0.61,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原含量分别为20.03%±7.99%、7.87%±4.82%,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2WI瘤体/灰质、T2WI瘤体/白质与胶原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31、r=-0.726,P均(0.01)。结论术前MR可以预测垂体腺瘤的质地;其中以T2WI瘤体/白质为预测指标为最佳。胶原含量影响垂体腺瘤质地,MRI上T2WI可以反映其胶原含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77.
为了解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和民族生较为严重的功课不及格的原因并寻求相应的对策,课题组于2005年12月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2006年4月对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调查和访谈发现,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原有的学习基础、学习生活习惯、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的熟悉程度、自学时间和学习努力程度、学校学院教师对待他们方式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与访谈,课题组针对影响因素归纳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及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6例甲状旁腺腺瘤,10例正常甲状旁腺组织及10例甲状旁腺增生中cyclin-D1及Rb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腺瘤组cyclin-D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增生组(P<0.05),正常组同增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b的表达正常组、增生组和腺瘤组三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yclin-D1过度表达和Rb表达与肿瘤大小、血清钙水平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无关。结论cyclin-D1的过度表达在甲状旁腺腺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yclin-D1过度表达导致Rb磷酸化或表达下调而失去细胞抑制效应可能为甲状旁腺腺瘤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9.
张卫  马慧  王惠慧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1):1183-1185
目的:探讨三维血流能量成像(3D-CPA)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原发性肝癌的病灶进行二维、CDFI及3D-CPA的检查,比较CDFI及3D-CPA显示肿瘤瘤内或瘤周血流多普勒信号丰富程度及血管分布类型,并检测肿瘤的血流参数。结果:3D-CPA显示肿瘤血流分布丰富程度及血管分布类型与CDFI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CDFI均可探及肿瘤的搏动性动脉血流,其中,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为43~157cm/s,阻力指数(RI)为0.49~0.82,大于0.65者45例。结论:3D-CPA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的检测可作为临床评价原发性肝癌血供及血管分布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0.
Many institutions in Japan perform PCI via the radial artery(TRI), due to the adility of TRI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However, this procedure involves the significant problem of causing narrowing of the radial artery or occlusion by trans-radial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