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90篇
  免费   3645篇
  国内免费   2073篇
耳鼻咽喉   283篇
儿科学   720篇
妇产科学   212篇
基础医学   2342篇
口腔科学   720篇
临床医学   4256篇
内科学   2996篇
皮肤病学   478篇
神经病学   574篇
特种医学   1438篇
外科学   3241篇
综合类   10233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4345篇
眼科学   455篇
药学   4245篇
  52篇
中国医学   4096篇
肿瘤学   1410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409篇
  2022年   970篇
  2021年   1260篇
  2020年   1205篇
  2019年   585篇
  2018年   682篇
  2017年   958篇
  2016年   756篇
  2015年   1327篇
  2014年   1748篇
  2013年   2148篇
  2012年   3334篇
  2011年   3469篇
  2010年   3310篇
  2009年   2917篇
  2008年   3178篇
  2007年   2940篇
  2006年   2636篇
  2005年   2081篇
  2004年   1520篇
  2003年   1280篇
  2002年   987篇
  2001年   953篇
  2000年   735篇
  1999年   24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目的:探讨睾丸网腺癌的发病和临床特点,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报告6例睾丸网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均为左侧发病,术前均诊断为左侧附睾和睾丸炎,并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拟行患侧附睾切除加鞘膜翻转术.术中发现左睾丸质硬有肿物并侵及附睾,遂行睾丸、附睾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睾丸网腺癌侵及睾丸和附睾;6例术后均获随访.结论:睾丸网腺癌在临床表现独特,根治性睾丸切除辅以根治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效果满意,放疗和化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52.
报告1例心脏静脉异常而成功行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CRT—D)治疗术。  相似文献   
53.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6月~200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4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达到88%(21/24)和92%(22/24),但不能准确区分其类型。3例浆液性囊腺瘤未行手术治疗;21例手术者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远端胰腺切除术8例,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肿瘤摘除术3例,胰瘘是主要的并发症。本组患者均获随访,3例未手术者肿瘤无增大,1例囊腺癌因复发转移于术后11个月死亡,其余均健在,术后无复发。结论B超和CT是胰腺囊性肿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黏液性囊性肿瘤以及伴有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需手术治疗。胰腺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获治愈,囊腺癌术后疗效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开道散合扶正和胃合剂治疗上消化道癌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患者采用口服开道散、扶正和胃合剂联合胃镜下癌灶内注射5-氟脲嘧啶注射液及鸦胆子乳剂方法治疗上消化道癌性狭窄。结果:治疗后无瘤灶消失病例,34例患者肿瘤缩小达50%以上,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34例,稳定4例,进展2例,有效率为85.0%。治疗后患者吞咽困难有了较明显的改善,显效7例,有效3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卡氏评分均有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结论:开道散合扶正和胃合剂治疗上消化道癌性狭窄疗效满意,能使实体瘤缩小、吞咽困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低剂量辐射全身照射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肿瘤基因-放疗方案中的免疫增强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右后肢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建立荷瘤模型,基因-放疗组中小鼠肿瘤局部注射由多聚乙烯亚胺包裹的pEgr-IL18-B7.1重组质粒,分别接受由2 Gy 局部照射和0.075 Gy 全身照射组合的不同治疗方案,通过3H-TdR标记方法检测小鼠CTL和NK细胞毒活性,ELISA方法检测TNF-α和IFN-γ分泌活性,观察各治疗组对荷瘤小鼠抗肿瘤免疫的作用。结果 在pEgr-IL18-B7.1基因治疗方案中,单次大剂量辐射局部照射后加多次低剂量全身照射与常规多次大剂量辐射局部照射相比,小鼠CTL和NK细胞毒活性显著增强,TNF-α和IFN-γ分泌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结论 低剂量辐射可以通过促进CTL和NK细胞毒效应,上调TNF-α和IFN-γ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提高肿瘤基因-放疗的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56.
金军  付伟  钟声 《中国骨伤》2007,20(12):821-822
目的分别应用三针锁针加压器外固定和空心拉力钉内固定疗法治疗股骨颈骨折,探讨股骨颈骨折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三针锁针加压器外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63例,其中男24例,女39例;年龄55~89岁,平均(64.5±3.2)岁;Garderl Ⅰ型2例,Ⅱ型15例,Ⅲ型38例,Ⅳ型8例.应用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治疗63例,其中男29例,女34例;年龄45~76岁,平均(62.2±2.9)岁;Garden Ⅰ型4例,Ⅱ型24例,Ⅲ型28例,Ⅳ型7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26例除2例死亡外均得到随访.115例愈合,其中10例股骨头坏死.外固定组愈合58例,股骨头坏死4例,死亡1例;内固定组愈合57例,股骨头坏死6例,死亡1例.根据Harris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外固定组62例中优24例,良26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80.65%;内固定组62例中优23例,良27例,可6例,差6例,优良率80.65%.Harris评分外固定组平均(80.40±1.21)分,内固定组平均(79.14±1.47)分,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外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外固定创伤小、费用低、可早期离床;而采用拉力钉内固定器医疗成本高,卧病时间相对较长,且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钉.  相似文献   
57.
甲状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UC1检测在甲状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可靠性和敏感性。方法:对488例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于术前24h用1%美兰1.0~2.0mL注射于甲状腺结节或周围腺体,术中显示蓝染淋巴结,采用RT-PCR法测定临床蓝染淋巴结中的MUC1。 结果:蓝染淋巴结显示率甲状腺癌为93%,良性病例为0。研究组80个蓝染淋巴结中发现有MUC1mRNA表达的为95%,与病理诊断率(86%)相比有提高(P<0.05);良性病变(阴性对照组)淋巴结均不存在MUC1mRNA的表达;阳性对照组的癌转移性淋巴结均存在MUC1mRNA的表达。结论:MUC1较病理检查敏感,PCR产物点杂交进一步证实MUC1作为PCR标志物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8.
[背景 ]比较分析 88例不同年龄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因、症状、体征及头部CT所见 .[病例报告 ]将 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 ,对发病因素、症状、体征和头部CT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发病因素中有高血压者占 6 4 % ,心脏病者占 2 3% ,糖尿病者占 2 5 % ,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占 30 % ,高脂血症者占 4 5 % ,吸烟者占 5 2 % ,有家族史者占 33% .非老年组中初发者多见 ,有头痛、头晕及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者比老年组多见 ,而偏瘫、四肢瘫、构音障碍及意识障碍者则老年组多见 .头部CT示单梗塞灶者在非老年组多见 ,多梗塞灶、脑白质脱髓鞘及脑萎缩者在老年组多见 .[讨论 ]脑梗死病人因年龄不同 ,其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头部CT所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9.
芪月降脂片制剂处方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优化芪月降脂片的制剂处方 .[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已筛选出的药剂辅料进行处方优化 .[结果 ]最佳制剂处方为糖粉 50 g ,辅料X 50g ,微晶纤维素 75g .[结论 ]该处方合理 ,成型性好  相似文献   
60.
P16INK4、PCNA在肺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检测肺癌组织中p16、PCNA的表达,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3例肺癌标本及15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P16^INK4和PCNA的表达。结果 P16^INK4和PCNA在正常肺组织和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16^INK4表达的阳性率在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癌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NTM分期高的肺癌标本P16^INK4及PCN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分期低的肺癌标本。不同分化程度的肺癌组织P16^INK4及PCNA表达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肺癌的发生与P16^INK4的低表达和PCNA的高表达有关。而P16^INK4的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CNA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