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32篇
  免费   9424篇
  国内免费   6268篇
耳鼻咽喉   1172篇
儿科学   1603篇
妇产科学   2362篇
基础医学   12804篇
口腔科学   2034篇
临床医学   14542篇
内科学   16330篇
皮肤病学   951篇
神经病学   5822篇
特种医学   37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9篇
外科学   11423篇
综合类   16020篇
现状与发展   24篇
一般理论   21篇
预防医学   6301篇
眼科学   2928篇
药学   11378篇
  82篇
中国医学   5354篇
肿瘤学   9067篇
  2024年   226篇
  2023年   1465篇
  2022年   2505篇
  2021年   5352篇
  2020年   3860篇
  2019年   3435篇
  2018年   3763篇
  2017年   3222篇
  2016年   3026篇
  2015年   4756篇
  2014年   6009篇
  2013年   5357篇
  2012年   7961篇
  2011年   8698篇
  2010年   5220篇
  2009年   4045篇
  2008年   5569篇
  2007年   5783篇
  2006年   5645篇
  2005年   5872篇
  2004年   3951篇
  2003年   3513篇
  2002年   3119篇
  2001年   2532篇
  2000年   2757篇
  1999年   2815篇
  1998年   1628篇
  1997年   1512篇
  1996年   1347篇
  1995年   1192篇
  1994年   1002篇
  1993年   652篇
  1992年   1015篇
  1991年   818篇
  1990年   695篇
  1989年   611篇
  1988年   601篇
  1987年   515篇
  1986年   418篇
  1985年   332篇
  1984年   208篇
  1983年   159篇
  1982年   86篇
  1981年   98篇
  1980年   83篇
  1979年   115篇
  1978年   53篇
  1977年   56篇
  1975年   44篇
  1974年   4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腰椎穿刺术后头痛与卧床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术后平卧时间30min、2h对头痛的影响。方法对794例具有腰椎穿刺术适应证而无禁忌证并排除有关因素的患者,随机分为30min组、2h组。分别观察术后头痛发生率。结果30min组头痛发生率为(8/460)1.74%,2h组为(7/334)2.10%,两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说明腰穿后卧床时间长短(30min~2h),对腰穿后头痛的发生率无影响,可缩短至30min,没有必要卧床2h,更没有必要卧床4~6h。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探讨负压进针在心血管内科病人的静脉输注中是否优于常规进针法.[方法]将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科收治且静脉穿刺难度大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0例应用负压进针法,对照组150例应用常规进针法,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结果]负压进针法比常规进针法的穿刺成功率提高了12%,回血率提高了13%,两组间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压进针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住院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hronicconstrictioninjury,CCI)后不同时点大鼠脊髓磷酸化cAMP反应成分结合蛋白(p-CREB)含量的变化。方法32只160~180g雄性SD大鼠中,8只为正常对照,其余24只做成CCI模型。用VonFrey细丝测定大鼠后爪触诱发痛的变化,并于术后7、14和30d处死(n=8),取L4~L6脊髓用以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测定p-CREB的表达量。结果CCI大鼠结扎侧在术后7、14d出现明显的机械感觉异常(P<0·01),30d后基本消失。与正常大鼠相比,CCI大鼠p-CREB含量在术后7、14d均出现明显升高(P<0·01),术后30d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CCI大鼠疼痛模型中脊髓p-CREB含量明显增高,并且随疼痛症状消失恢复到正常水平。提示脊髓p-CREB在慢性神经性疼痛中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肥胖者骨密度与体重及其他体成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肥胖易伴发多种慢性疾病。本文探讨肥胖者体重与体成份(脂肪、肌肉)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临床减重的意义。方法经临床确诊系单纯性肥胖者45例,男17例,女28例。使用美国LunarDPX-L型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XA),测量全身骨、第2~4腰椎、股骨颈骨矿密度(BMD)及体脂肪和肌肉量,并计算体重指数(BMI=W/H2)、体重(kg)/身高(m)即W/H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男性体重平均94.54±17.41kg,BMI33±4.87。女性体重平均124.37±14.0kg,BMI35.41±6.39。男女两性全身BMD与体重相关,分别为r=0.415,P<0.05,r=0.529,P<0.0025。女性体重与脂肪、肌肉之间呈正相关分别为r=0.522,P<0.0025、r=0.612,P<0.005。男性体重与BMI、W/H及全身肌肉量相关,与脂肪组织无明显相关。男女性W/H较BMI相关系数高。男性全身BMD与全身肌肉量正相关r=0.421,P<0.05。女性全身及股骨颈BMD与脂肪量相关r=0.360,P<0.05、r=0.323,P<0.05。女性全身肌肉量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r=0.373,P<0.05。结论①肥胖者体重增加,男性以肌肉增加为主,女性脂肪和肌肉都增加;②男性全身骨密度增高与肌肉量增加有关,而女性则主要为脂肪量增加;③女性肌肉、脂肪量与股骨颈BMD密切相关;④体重(kg)/身高(m)比计算体重指数能更准确地反映总体肥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价运动员动态心电图中特殊事件的意义。方法:为30名身体健康无自觉症状的运动员作动态心电图检查。然后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T抬高18人,ST下移4人,室性早搏(VE)9人,室速(VT)1人,室上性早搏(SVE)12人,室上速(SVT)2人,I°房室传导阻滞(I°AVB)1人,Ⅱ°房室传导阻滞(Ⅱ°AVB)4人。结论:动态心电图中特殊事件的临床意义与事件出现的时间、频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7.
我们首次报道一例雷公藤多甙中毒导致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例,其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和转归于以往的报道颇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20%甘露醇静脉滴注在鼻中隔矫正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鼻中隔矫正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每8小时静脉注射20%甘露醇125ml,对照组每8小时用双氯芬酸钠栓50mg纳肛。采用McGill疼痛评分法分别于术后不同时段观察患者疼痛情况以及鼻黏膜肿胀程度。结果用药后4~24h时间段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鼻内镜观察发现观察组鼻腔黏膜水肿明显消退。结论20%甘露醇静脉滴注用于鼻中隔矫正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用于鼻腔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的毒性靶器官及毒性的严重程度.方法 32只成年恒河猴分为rhIL-1Ra 2mg/(kg·d)(n=6)、10mg/(kg·d)(n=6)和50mg/(kg·d)(n=6)连续给药90天组,10mg/(kg·d)(n=4)连续给药30天组,正常对照组(n=5)和溶剂对照组(n=5).rhIL-1Ra为皮下注射给药,每日1次.观察指标包括一般药物反应、尿八项、心电图、眼底检查、外周血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凝血时间、血清生化、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猴抗rhIL-1Ra抗体测定、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给药后30天各给药组动物血清非特异性抗体明显升高.rhIL-1Ra 2mg/(kg·d)组其他检测指标均未见明显地改变.rhIL-1Ra 10mg/(kg·d)组给药后90天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明显增厚,但此剂量给药时间为30天时未见任何异常.rhIL-1Ra 50mg/(kg·d)组肾小球及肾小管中蛋白性液体量多,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更为严重,且停药30天后基底膜增厚程度仍未见明显减轻或改善.结论 rhIL-1Ra的主要毒性靶器官为肾脏,2mg/(kg·d)为安全剂量,10mg/(kg·d)给药30天时为安全剂量,给药90天为恒河猴中毒性剂量,而50mg/(kg·d)为明显的毒性反应剂量,可产生难以恢复的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酶解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观察50μmol/L氯胺酮对Ito电流-电压曲线以及不同浓度氯胺酮对Ito的影响,并研究氯胺酮对Ito通道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钳制电压-40mV,刺激电压 70mV条件下,临床相关浓度的氯胺酮50μmol/L使Ito的电流峰值降低23·4%(P<0·01),冲洗后,Ito能够完全恢复。5、10、50、100、500、1000、5000μmol/L的氯胺酮抑制Ito呈浓度依赖性,电流抑制率分别为(13·8±9·7)%、(17·5±6·7)%、(23·4±8·8)%、(31·5±6·7)%、(63·3±5·5)%、(79·7±2·7)%、(88·9±4·4)%,其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299μmol/L。100μmol/L的氯胺酮对激活曲线没有影响;使Ito的失活曲线明显右移,半数失活电压(V1/2)在给药前后数值分别为(-28·27±0·20)mV和(-25·34±0·27)mV(P<0·01),斜率因子(k)值分别为(3·23±0·46)mV和(3·40±0·55)mV(P>0·05)。结论氯胺酮可明显阻滞大鼠心室肌的Ito,这是氯胺酮延长大鼠心室肌动作电位的机理之一,同时氯胺酮使Ito的失活曲线右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