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1篇
  免费   1138篇
  国内免费   683篇
耳鼻咽喉   135篇
儿科学   243篇
妇产科学   95篇
基础医学   835篇
口腔科学   140篇
临床医学   1427篇
内科学   1194篇
皮肤病学   117篇
神经病学   365篇
特种医学   383篇
外科学   1108篇
综合类   315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406篇
眼科学   153篇
药学   1470篇
  13篇
中国医学   987篇
肿瘤学   49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605篇
  2013年   810篇
  2012年   1085篇
  2011年   1098篇
  2010年   1132篇
  2009年   1034篇
  2008年   936篇
  2007年   918篇
  2006年   893篇
  2005年   649篇
  2004年   503篇
  2003年   409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骨形态形成蛋白受体IA(Receptor IA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R1 A)又名 ALK3。近年来,通过大量的实验方法包括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方法发现ALK3及其信号途径在心肌细胞分化和心脏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近年来研究发现ALK3信号传递途径与心脏发育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haracterize the presence of insulin-degrading enzyme in human colon and ileal mucosal cells. Biochemical studies, including the activity-pH profiles, the effects of enzyme inhibitors, immunoprecipitation and western blots, were conducted. The majority of insulin-degrading activity in colon mucosal cells was localized in the cytosol. In both colon and ileum, cytosolic insulin-degrading activities had a pH optimum at pH 7.5, and were extensively inhibited by each of N-ethylmaleimide, p-chloromercuribenzoate, and 1,10-phenanthroline, but were very weakly affected by each of leupeptin, chymostatin, diisopropyl phosphofluoridate and 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 In the colon and ileum, more than 93% and 96%, respectively, of cytosolic insulin-degrading activities were removed by the mouse monoclonal antibody to human RBC insulin-degrading enzyme, as compared with less than 20% by the normal mouse IgG for both tissues. Further, a western blo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 cytosolic protein of 110 kD, in both human colon and ileum, reacted with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to insulin-degrading enzyme. It is concluded that insulin-degrading enzyme is present in the cytosol of human colon and ileal mucosal cells.  相似文献   
13.
战伤伤员数字化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作战形态,是以信息为战略资源、以信息系统为作战基础、以数字化战场为依托、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态、以争夺制信息权为目标的高技术战争〔1〕。战时卫勤保障要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必须大力推进军事卫勤信息化建设。战时卫勤保障是以伤员救护为中心的综合保障工作,所以,战伤伤员信息的数字化是战时卫勤保障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数字化和信息化理论模型提出的相关理论,对战伤伤员信息数字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作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1战伤伤员数字化的概念及内容进入2…  相似文献   
14.
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跟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88例96足跟骨骨折分成三组,分别应用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调节跟骨骨折外固定器治疗,术后从Bhler角的恢复、主观症状、并发症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可调节跟骨骨折外固定组在恢复Bhler角、术后主观症状改善、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结论可调式跟骨骨折外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疗效优于撬拨组和内固定组。  相似文献   
15.
Aspart与正规人胰岛素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选择21例应用预混人胰岛素Novolin 30R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泵交叉应用相同剂量的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Aspart与正规人胰岛素NovolinR控制高血糖,比较两种药物应用期间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发现Aspart在控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全天平均血糖均较后者疗效为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及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和术后即刻以及次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假血友病因子的表达水平;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表达水平;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的含量;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选择健康体检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30例作对照,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前后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CD62p、CD63及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明显增高(P<0.05或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即刻CD62p、CD63和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P<0.01),但术后24h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假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一氧化氮降低(P<0.05或<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即刻血浆假血友病因子和内皮素1水平升高(P<0.05或P<0.01),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一氧化氮水平降低(P<0.05),且介入术后24h假血友病因子水平也较术前升高(P<0.05),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P<0.05),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的损伤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内皮受到一定损伤,血小板有一定程度的激活。  相似文献   
17.
单侧上颌骨缺损义颌修复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侧上颌骨缺损是临床常见的颌面部缺损之一,主要依靠赝复体修复。本文旨在从单侧上颌骨缺损义颌修复设计的形式、类别、固位体设计等几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附着体义齿修复、牵引成骨术、种植修复和CAD/CAM等新材料、新技术在上颌骨缺损修复的应用,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变化。[方法]对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0例正常人用ELISA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治疗后第2,3周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升高,提示体内纤溶亢进,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及抗纤溶治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脑组织中SH3GL2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10例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及10例对照组脑组织SH3G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检测显示,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脑组织SH3GL2 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为(102.23±54.68),对照组为(44.59±17.12),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分析表明,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脑组织的SH3GL2蛋白表达相对水平(229.54±89.82)高于对照组(143.88±59.69),两者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3GL2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在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脑组织中明显增强,提示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的SH3GL2可能在人类难治性癫的发病机制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CT断层图像和三维重建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20例主动脉夹层瘤和1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在CT断层图像与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的各相关参数,与主动脉造影所测量的相同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断层图像上所测量的主动脉弓直径及各种长度指标均小于主动脉造影结果;夹层瘤近段主动脉直径及近端瘤颈直径、主动脉中段直径以及左右髂动脉直径均大于主动脉造影结果;三维重建所测量的上述各项参数与主动脉造影结果非常接近,并能清楚显示夹层分离的破裂口,而断层图像上不易发现破裂口;断层图像和三维重建在显示主动脉附壁血栓和测量最大瘤体直径方面优于主动脉造影。以三维重建测量为标准选择覆膜支架,所有患者均成功封闭瘤体。结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前评估时应结合CT断层图像和三维重建图像综合分析,覆膜支架的选择应以三维重建测量结果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