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46篇
  免费   3334篇
  国内免费   1741篇
耳鼻咽喉   247篇
儿科学   543篇
妇产科学   152篇
基础医学   2263篇
口腔科学   716篇
临床医学   4631篇
内科学   2837篇
皮肤病学   432篇
神经病学   550篇
特种医学   1080篇
外科学   2886篇
综合类   9960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4073篇
眼科学   263篇
药学   4401篇
  43篇
中国医学   3306篇
肿瘤学   1333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76篇
  2022年   1019篇
  2021年   1312篇
  2020年   1162篇
  2019年   615篇
  2018年   632篇
  2017年   953篇
  2016年   731篇
  2015年   1361篇
  2014年   1808篇
  2013年   2259篇
  2012年   3170篇
  2011年   3575篇
  2010年   3117篇
  2009年   2894篇
  2008年   2883篇
  2007年   2717篇
  2006年   2498篇
  2005年   2028篇
  2004年   1366篇
  2003年   960篇
  2002年   689篇
  2001年   605篇
  2000年   514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口内入路下颌角弧线形截骨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吴一  李伟  邓颖  赵纲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0):1163-1164,I0006
目的:探索更好的下颌角肥大截骨缩小术式。方法:为获得更好的术后效果,我们采用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将弧形截骨线延长到颏神经处,并对颏结节进行打磨,使截骨线延续流畅,伴小颏者同时行隆颏或颏截骨前移。结果:自2002年以来,我科采用口内入路下颌角长弧线形截骨术矫正320例下颌角肥大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口内入路延长弧形截骨术缩小下颌角可以获得更好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32.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2001年1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5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随访10d,1、3个月、1年和2年,记录患者神经功能和残留症状。[结果]术前82.1%的患者有下肢麻木,术后10d,1、3个月、1年和2年分别有43.6%、39.I%、36.6%、35.3%和35.7%的患者下肢残留麻木,与病程、术前JOA评分和椎管狭窄类型有关,与年龄和神经根直径无关。[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1个月内下肢麻木恢复最快,术后1年和2年下肢麻木发生率为35.3%和35.7%,推测神经组织的潜在恢复能力影响下肢麻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3.
暴发流行的肺炎衣原体肺炎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肺炎暴发流行的胸部影像学特征表现。方法对经过痰和咽试子标本,PCR,MIF检测证实的15例暴发流行的肺炎衣原体肺炎住院患者胸部X线和高分辨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暴发流行的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均有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干咳,声音嘶哑,咽痛等症状。肺部呼吸音减低或细湿啰音4例(26.7%),出现明显肺部影像学表现10例(66.7%)。10例暴发流行的肺炎衣原体肺炎常表现为多发或单发以小叶为中心阴影和腺泡状结节影(100%),病变以两中、下肺叶,外、中带分布;以小叶分布的气腔实变和磨玻璃样阴影(分别为100%和40%)和支气管血管束增厚(90%)。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和胸腔积液。结论暴发流行的肺炎衣原体肺炎具有群体发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有相似的特征,早期CT检查更能真实地反映病变大小、多少和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34.
眼表过敏症是累及眼表的一组过敏性疾病,此病世界范围内常见[1],与全身过敏性疾病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和炎症表现.因地理环境、医疗条件等不同,不同地区其发病率差别很大,从5%~22%[2],但实际发病率比这些统计的数据还要更高[3].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变化、配戴隐形眼镜等因素改变,眼表过敏症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因而受到普遍重视[4].  相似文献   
3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oly-lactic acid and agarose gelatin in promoting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Methods Poly-lactic acid ( PLA) or agarose was embedded in the space between two stumps of the hemisectioned spinal cord.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show astroglia proliferation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RhoA-positive cells. Locomotor activity recovery was evaluated by testing the function of hindlimbs. Results Astrogli-as and RhoA labeled non-neuronal cells accumulated in the area adjacent to the implant, while the number of RhoA-positive cells was decreased dramatically in the absence of implant. Animals implanted with agarose gelatin recovered more quickly than those with PLA, concomitant with a higher survival rate of the neurons. Conclusion Both PLA and agarose gelatin benefited the recovery of spinal cord after injury by providing a scaffold for astroglia processes. Modulation of the rigidity, pore size and inner structure of PLA and agarose gelatin might make these biodegradable materials more effective in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褪黑素(MT)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模型细胞凋亡调控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手术移植法制备大鼠E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MT高、低剂量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异位内膜Bcl-2、Fas、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同时检测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MT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异位内膜Bcl-2、ICAM-1表达明显下降,Fas表达明显升高,脾脏NK细胞活性显著增加。结论MT具有抑制异位内膜Bcl-2、ICAM-1表达以及增强Fas表达和脾脏NK细胞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生化修饰疗法对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7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采用置管经输注泵输注化疗药物治疗与护理。结果:此法较全身化疗疗效高,毒副作用小。尤其适用于一般状况差又难于耐受全身化疗的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结论:生化修饰疗法安全、有效、方便、费用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在婴儿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套早期干预方法通过指导家长对实验组实施,分别在3个月、6个月时进行格体生长和行为发育的评估,另设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重、身长、头围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的5个能区行为发育商均值都高于对照组,除3个月的语言能区外,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干预在婴儿早期就能促进高危儿的行为发育,但对促进高危儿的体格生长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端粒酶作为脑膜瘤标志物 ,在肿瘤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评估以及预后预测等方面的意义。【方法】利用TRAP ELISA方法定量检测 6 1例 (份 )肿瘤标本端粒酶的活性 (以ΔA =A4 50 -A690 表示 ) ,结合肿瘤的分类和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端粒酶活性作为肿瘤良恶性及判断预后的标记物的可行性。另取正常脑组织标本 2 0例作为对照。【结果】 30例脑膜瘤中 ,2 9例脑膜瘤均未测到端粒酶活性 ;1例端粒酶阳性 (阳性率 3 3%) ,ΔA =0 2 37;全组ΔA平均值 =0 0 49。 15例恶性脑膜瘤中 14例呈端粒酶阳性 (93%) ,ΔA =1 2 37~ 2 5 16 ;1例端粒酶阴性 ,ΔA =0 0 76 ,全组ΔA平均值 =1 6 30。 16例复发性脑膜瘤端粒酶均阳性 (10 0 %) ,ΔA =1 0 34~ 1 4 78,平均 1 2 5 5。脑膜瘤和复发性脑膜瘤、脑膜瘤和恶性脑膜瘤的端粒酶的阳性率和酶活性表达强度方面差异明显 (P分别为 <0 0 0 1、<0 0 1和 <0 0 0 0 5、<0 0 1)。 2 0例正常脑组织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激活在恶性脑膜瘤和复发性脑膜瘤中是较常见的现象。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 ,在脑膜瘤的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评估、预后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子宫动脉栓塞(UAE)围介入治疗期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及其不同配伍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 80例行UAE介入治疗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四组,RD0组(n=20):采用PCEA法,镇痛药0.2%罗哌卡因(Rop)+0.004%吗啡(Mor),RD1组(n=20):RD0组镇痛药中加入0.005%氟哌利多(Dro);RD2组(n=20):RD0组镇痛药中加入0.01%Dro,RD0~RD2组硬膜外腔穿刺(T11~12)置管后接PCA泵按LCP模式镇痛,即负荷量(6ml)+待续量(2ml/h+PcA剂量(2ml/次),锁定时间10min;C组(n=20,对照):口服尼美舒利或肌注盐酸哌替啶镇痛。双盲观察各组VAS评分、BCS舒适评分、Ramesay评分、术后恢复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UAE导丝导管操作及栓塞时C组病人盆腔疼痛和继发性痛性痉挛发生率为90%,而RD0~RD2组无此现象;介入治疗后VAS评分、BCS评级、术后恢复时间RD0~RD2组明显优于C组(P<0.05)。PCEA各组病人围介入治疗期均安静合作,精神状态良好,C组病人烦躁不安发生率较多;恶心、呕吐发生率RD0组及C组高于RD1组及RD2组(P<0.05)。结论 UAE围介入治疗期PCEA法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用药法,且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PCEA配方中适量加入Dro(0.005%)可减少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