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4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222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81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21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791篇
内科学   389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97篇
特种医学   231篇
外科学   572篇
综合类   1586篇
预防医学   669篇
眼科学   140篇
药学   633篇
  6篇
中国医学   650篇
肿瘤学   24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4 毫秒
31.
外科细胞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抑制枯否(Kupffer)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活性对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圈套寡核苷酸组,每组均为8只大鼠。圈套寡核苷酸组于移植术前2d经供者尾静脉注入120μg脂质体包裹的NF-κB圈套寡核苷酸。移植再灌注后2h,取各组受者移植肝分离枯否细胞。凝胶迁移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枯否细胞NF-κB蛋白结合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观察枯否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及肝功能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移植肝再灌注后2h,枯否细胞NF-κB活性及TNF-α、IL-6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光镜下肝细胞大量变性、坏死,伴有肝血窦明显淤血,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胆红素总量(TBI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相反,圈套寡核苷酸组枯否细胞NF-κB活性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移植肝未见明显病理组织学改变,肝功能明显改善。结论NF-κB圈套寡核苷酸能高效抑制枯否细胞NF-κB活性,并抑制其下游有害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肝的打击和损害。  相似文献   
33.
肝移植在手术方式、器官保存及免疫排斥的治疗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移植后非肿瘤性疾病的复发,主要包括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往往导致移植肝功能失活,受者死亡.因此,肝移植后非肿瘤疾病复发已日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4.
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脂多糖结合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肝组织中脂多糖结合蛋白mRNA的表达、血浆中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经大鼠尾静脉注入内毒素 (5mg/kg)建立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 ,检测不同时点模型鼠肝组织中LBPmRNA的表达 ,同时检测血浆中LBP、内毒素、TNF α及IL 6含量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相比较。另取肝组织在电镜下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结果 随着内毒素血症时间的延长 ,内毒素组大鼠肝组织LBP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 ,血浆中LBP、TNF α和IL 6含量也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电镜观察见肝细胞脂肪变 ,线粒体空化 ,枯否氏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吞噬功能增强。结论 内毒素血症时 ,大鼠肝组织中LBPmRNA表达明显增强 ,血浆中LBP含量也明显增加。由此提示 ,增高的LBP可能在脂多糖介导的枯否氏细胞激活及产生、释放各种炎性介质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龚文德 《中医杂志》1989,30(7):18-20
例1: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金××,女,42岁。会诊日期:1987年10月14日。患者于今年9月初突然患剧烈头痛,伴呕吐、高热、体温达39~40℃。至下旬渐致神志艨胧。入院检查:颈项强直,右眼外展受  相似文献   
36.
肺癌患者血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TSGF在肺癌诊断、疗效判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生化比色法测定了 18例肺良性病变患者 ,2 4例肺癌患者及 9例肺癌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SGF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未经治疗前其血清TS GF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 ,其敏感性为 75 .0 % ,特异性为 77.8%。经有效化学治疗后肺癌患者血清TSGF明显下降。结论 :血清TSGF检测对肺癌的诊断、疗效观察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宫颈癌细胞增殖和DNA倍体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宫颈癌细胞增殖参数 S期比例 (SPF)、增殖指数 (PI)和 DNA倍体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探讨它们在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中的价值。对 4 7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行宫颈癌组织取材 ,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 ,在放疗过程中每周测量 1次宫颈局部瘤床的大小 ,计算肿瘤消退 1/ 2所需照射剂量 (D0 .5 ) ,研究 SPF、PI和 DNA倍体与D0 .5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SPF与 D0 .5呈正相关 (r=0 .6 0 4 ,P<0 .0 1) ,PI与 D0 .5无明显关系 ,DNA倍体对 D0 .5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提示 :宫颈癌细胞放疗前 SPF和 DNA倍体与放射敏感性有关 ,该两项指标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8.
儿童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红细胞T3、T4的变化潘惠茹龚海红张丽娜陈辉应峰RBC胞浆内含有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因此测定RBCT3、T4浓度可以较客观地反映机体组织细胞对T3、T4的利用和代谢状况。笔者观察了儿童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RBCT3、T4摄取率...  相似文献   
39.
2001年浙江省疾病监测点医院传染病漏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和掌握各疾病监测点对《传染病防治法》贯彻和执行情况 ,以提高传染病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及疾病监测点的数据报告质量 ,根据《医院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 ,2 0 0 1年我们在全省 2 0个监测点内开展了传染病医院漏报调查 ,现将各监测点上报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调查对象 全省 2 0个疾病监测点内全部诊治甲、乙、丙类传染病的各级医疗单位。2 调查内容 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组织、制度落实情况 ,调查报告卡和报表填写的完整、准确、及时情况 ,并与防疫站报告卡核对。3 调查方法 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分传染病报告…  相似文献   
40.
病历摘要患者,男,21岁,因上腹不适一年余,疼痛2周,吐咖啡色液体,黑便一天,于1981年4月2日入院。一位来经常上腹不适,天凉或进冷食后加重,食欲好。两周前上服开始疼痛,多在上午8时及下午2时左右发作,伴返酸嗳气,平日大便色黄,服胃舒平无效,近三天疼痛加重,昨日上午吐咖啡色液体一次约200ml,今晨又吐一次约100ml,大便黑色,疼痛不减。体检:T37℃,BP100/60mmHg。无明显贫血外观,Virchow淋巴结(-),心肺无异常,腹无压痛,肝脾未触及,也未触及肿块。血红蛋白88%,红细胞450万,白细胞9400,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