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58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1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31.
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A83点突变使HBeAg消失,而病毒复制和病变活动持续,这一变异毒株相当多见。为建立一种较简易的检测方法,我们设计一种针对A83变异株的错配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可在A83变异株的扩增片段里引进Bsu36Ⅰ限制酶位点(错配PCR),然后将扩增片段(102bp)用该酶消化,含变异株者电泳分析-82bp片段,经测序验证结果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432.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对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近 10年对HBV基因变异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然而 ,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比如 ,HBV变异对临床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到底有多大影响 ?目前认为 ,几种类型的HBV变异株可能与临床抗病毒治疗有关 (表 1)。一些报告认为 ,HBV前C和C基因以及C基因启动子变异可能与干扰素治疗应答与否有一定关系 ;而新近研究发现HBVP基因活性部位的变异可导致核苷类似物治疗中的耐药。这些问题已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 ,研究HBV变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可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表 1 几种可能与治疗有关的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及意义变异种类和…  相似文献   
433.
目的 研究Ad-1.2 HBV感染HepG2细胞后HBV的复制情况.方法 携带1.2拷贝FIBV DNA的腺病毒体外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的动态表达;利用质粒抽提试剂盒提取细胞内cccDNA,经绿豆核酸酶处理后,用特异引物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 Ad-1.2HBV感染HepG2细胞后,可有效表达HBsAg及HBeAg;感染后第1天即可在细胞内检出cccDNA,第4天达到高峰.结论 Ad-1.2HBV感染细胞,可作为抗病毒药物筛选和评价的模型.  相似文献   
434.
目的 通过对应用不同干扰素(IFN)剂型的大样本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对可能与IFN疗效相关的因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慢性丙型肝炎IFN治疗应答的预测因子。方法 对入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随机、开放、多中心对照研究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在用药前对患者血清中的HCV RNA进行定量和基因分型检测,治疗和随访结束时检测血清HCV RNA含量,以HCV RNA阴转作为IFN治疗应答的主要评价指标,并对患者临床特征、病毒学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按意愿治疗分析人群208例,按方案分析人群197例,在对按方案分析人群的分析中,治疗24周结束时,女性、年龄<50岁、非输血感染途径、IFN治疗后复发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1、HCV RNA 含量<8×105U/ml,非基因1型HCV感染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患者的病毒应答率分别高于男性、年龄≥50岁、输血感染途径、IFN初治患者、AST/ALT比值≥1、HCV RNA含量≥8×105U/ml、基因1型HCV感染和干扰素α-2a治疗患者的应答率。但随访结束时,AST/ALT≥1和HCV RNA含量≥8×105U/ml患者的持续应答率却大于AST/ALT<1和HCV RNA含量<8 × 105U/ml患者。经多因素logis  相似文献   
435.
本文对近年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于X基因的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双突变及X基因的缺失变异的生物学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36.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目的 扩增病毒S基因区,建立基因分型方法。方法 利用基因库软件及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RFLP,用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血清,扩增病毒S基因,建立新的分型方法。用此方法对我国部分地区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及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HBVDNA进行了调查。对广州、重庆、北京、沈阳等地区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HBVDNA进行分型。结果 广州,B型328%、C型427%、BC混合型230%、其他16%;重庆,B型350%、C型400%、BC混合型250%;北京,B型250%、C型500%、BC混合型250%;沈阳,B型111%、C型889%。结论 新的基因分型方法,简化了传统的基因序列分型法,结果可靠,操作相对简便。我国HBVDNA的基因型以C型和B型为主。广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HBV基因型,肝硬化患者以C和B混合型为主,占500%,HBVDNA毒株的混合感染,有可能加重肝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437.
目的 体外研究乙型肝炎病毒C(HBV/C) 基因变异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XT1 构建HBV/C 基因表达载体,并转染永生化人外周血B 细胞使之稳定表达HBcAg。结果 重组质粒pXT1HBV/C 经聚合酶链反应(PCR) 和BglⅡ及XhoⅠ双酶切鉴定均阳性,转染后的永生化人外周血B 细胞PCR 鉴定含目的DNA,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约47 .4 % 的细胞膜上表达了HBcAg。结论 HBV/C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有较高的转染效率,目的基因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表达,有利于系列研究HBV/C基因变异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438.
中药治疗肠传性病毒性肝炎2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三方”治疗一种新型肠传性病毒性肝炎(TTV)患者236例,随机分组,养肝解毒降酶汤(一方)84例,保肝降酶汤(二方)132例,保肝解毒汤(三方)20例。分别口服15天。结果,改善临床感冒样症状、肝区不适、乏力、纳差、腹胀等主要临床表现,一方优于二方、三方。治疗后较治疗前ALT下降率提高一方组较二方组、三方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一方组总有效率为70.2%,较二方组(33.3%)、三方组(30.0%)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以清热利湿、护肝健脾、解毒化瘀、降酶退黄中药组成的养肝解毒降酶汤是治疗肠传性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43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内炎症与 HBV-DNA定量的关系 ,为临床正确估计肝内炎症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74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 HBV-DNA的含量 ,同时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 在 HBs Ag阳性患者中 ,HBV-DNA的水平与 Scheuer分级无相关性 ,提示 HBV-DNA的含量与肝内炎症活动程度无关。但是 ,在 HBe Ab阳性患者有相关性 ,HBe Ag阳性者中则无。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如果不是在免疫耐受期 ,HBV-DNA复制水平与肝内炎症活动程度是相关的。由于 HBV-DNA复制水平的增高先于 ALT升高 ,检测 HBV-DNA含量可能更有助于选择治疗的时机。  相似文献   
440.
通过对11例重型肝炎病人中扩增的HBVDNA直了列分析,研究重型肝炎病人中HBV C基因的变异及其特点,每个病例的HBVC基因均有数量不等的变异,产生1-12个氨基酸替代。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HBV C基因 明显多于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