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0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145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93篇
  3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田勇  陈雯  王惠 《中国药师》2008,11(2):196-197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注射用炎琥宁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pH=3.00)-甲醇(30∶70),检测波长为251nm.流速1.0ml·min-1.结果线性范围为0.52~0.157m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0.4%(n=9).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32.
目的通过对连云港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及分析,探讨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分布,为防治变应性鼻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敏筛(Allergyscreen)变应原检测系统,检测我院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吸入性和食入性特异性lgE和总IgE含量,分析连云港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及其分布情况。结果21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变应原特异性Ig E阳性率依次为屋尘螨22.33%(48/215)、粉尘螨16.28%(35/215)、虾、蟹12.56%(27/215)、鳕鱼、带鱼、金枪鱼8.84%(19/215)花生、牛羊肉5.1%(11/215)、大豆、绿豆4.19%(9/215)、矮豚草3.26%(7/215)、总Ig E阳性未检出本过敏原筛查组合变应原27.44%(59/215)。结论尘螨、虾蟹、牛羊肉及海鱼是连云港地区变应性鼻炎常见变应原,特别是虾蟹、牛羊肉及海鱼过敏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33.
目的研究外源性H2S吸入在保护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9只,随机分为10组。①正常对照组(C组,n=8);②缺血2h组(I2组,n=4);③缺血4 h组(I4组,n=8);④缺血再灌注0.5 h组(IR0.5组, n=8);⑤缺血再灌注2 h组(IR2组, n=8);⑥缺血再灌注4 h组IR4组(, n=8);⑦缺血再灌注6 h组(IR6组,n=8);⑧缺血再灌注12 h组(IR12组,n=4);⑨缺血再灌注24 h组(IR24组,n=6);⑩H2S吸入组(H2S组,n=7)。观察各组大鼠血浆Cr、BUN及血浆H2S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缺血再灌注4 h组血浆Cr、BUN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血浆H2S含量明显下降(P<0.05)。给予外源性H2S吸入后血浆Cr含量明显降低(P<0.05),同时血浆H2S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外源性H2S吸入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致肾功能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34.
目的:探讨BI-RADS乳腺肿块标准描述词汇的阳性预测值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复阅115例经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发现的BI-RADS 2、3、4、5类肿块患者,均对其肿块特征进行描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BI-RADS中乳腺肿块描述词语的阳性预测值。结果:115例乳腺肿块中,良性70例,恶性45例,良性肿块以边界清楚(32.9%)、遮蔽状(47.1%)、圆形(8.6%)、卵圆形(80.0%)、等密度(87.2%)为主;恶性肿块以边界模糊(53.3%)、毛刺(28.9%)、不规则形(73.3%)、高密度(66.7%)为主。结论:BI-RADS乳腺肿块描述词汇对肿块性质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35.
目的 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应用及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9—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药品规格、年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以及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品规逐年增加。2022年销售金额激增,较2019年增长3.2倍。大多数药物DDDs逐年上升,21种药物DDC较2021年下降,吉非替尼、伊马替尼使用频率高,DDC低,B/A远大于1,显示出良好的同步性。结论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品种增多、使用量逐渐增加,药物价格下降,新型抗肿瘤药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736.
目的调查天津乳母在产后24周内碘营养状况及其对子代碘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测定纯母乳喂养的438名乳母在产后1周内、4周、12周和24周的母乳碘含量(BMIC)、随机尿碘浓度(UIC)和婴儿随机尿碘浓度(UIC)。结果在不同采样时间下,BMIC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水平在产后24周较低,中位数M(P25~P75)为123.5μg/L(83.1~177.6μg/L)。乳母UIC在产后4周水平较低,为87μg/L(52~159μg/L)。婴儿UIC在产后12周水平较低,为191μg/L(130~302μg/L)。此外,BMIC与乳母UIC(r=0.238,P<0.001),BMIC与婴儿UIC(r=0.257,P<0.001),乳母UIC与婴儿UIC(r=0.148,P<0.001)之间为正相关。产后4、12和24周,婴儿尿碘水平在BMIC分组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调查中乳母BMIC水平在产后24周内逐渐降低,但仍处于乳碘充足状态;乳母BMIC水平可影响纯母乳喂养的子代的碘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37.
目的通过测定孕妇儿童尿碘浓度及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了解儿童和孕妇碘营养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南开区、河东区抽取10个街道办事处,每个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一所小学,在每所小学抽取35名8~10岁非寄宿学生,采集尿样,测量甲状腺容积,计算甲状腺肿大率。在上述每个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10名孕妇(早中晚期分别17、67、16人),采集孕妇尿样检测尿碘含量。结果共测定8~10岁儿童尿样351份,尿碘浓度M(P25,P75)为132(96~180)μg/L,尿碘浓度100μg/L的个体占28.5%,尿碘300μg/L的个体占9.1%。;甲状腺B超共检查8-10岁儿童354人,甲状腺体积M(P25,P75)为3.6(2.9,4.4)ml,甲状腺肿大率达8.5%;共测定孕妇尿样100份,尿碘浓度M(P25,P75)为139(119~163)μg/L,尿碘浓度小于150μg/L的个体占66.0%。结论天津市南开区跟河东区孕妇碘营养水平低于适宜水平,8~10岁儿童碘营养水平处于适宜水平,但仍存在碘缺乏及过量的双重风险。  相似文献   
738.
陈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1):5020-5021
目前测定甘油三酯(TG)的临床常用方法是酶法,其原理是利用Trinder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在500 nm处测定其吸光度的增加量计算TG的浓度.但此方法不能消除胆红素(Bil)的干扰,因为胆红素在500 nm处也有较强的光吸收,这样就掩盖了TG本身的显色反应,从而使测定结果偏低.我们利用钒酸盐氧化胆红素,使之转化成胆绿素,这种预处理能有效地消除胆红素对酶法TG测定的干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39.
目的:观察醛固酮诱导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因子表达和心肌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及血浆中醛固酮和血管紧素Ⅱ水平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8/12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和心肌肥厚组及环孢素A组。①分组干预: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g/L盐水饮用,连续14d;心肌肥厚组:皮下注射醛固酮18μg/d,10g/L盐水饮用,连续14d复制心肌肥厚模型。环孢素A组:除皮下注射醛固酮18μg/d外,同时以环孢素A5mg/(kg&;#183;d)皮下注射14d,10g/L盐水饮用,连续14d。②心肌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因子测定: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因子条带的平均密度测定采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完成。③血浆中醛固酮和血管紧素Ⅱ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④心肌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参照发色底物法改进方法测定。结果:大鼠21只均进入结果分析。皮下注射醛固酮14d后,①血浆醛固酮水平:环孢素A组明显高于心肌肥厚组和正常对照组[(0.75&;#177;0.17),(0.28&;#177;0.06),(0.21&;#177;0.03)ng/L,P&;lt;0.05]。②心肌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心肌肥厚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40&;#177;0.09),(0.18&;#177;0.58)A410,P&;lt;0.05]。③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心肌肥厚组明显低于环孢素A组和正常对照组[(304&;#177;106),(1309&;#177;925),(448&;#177;258)ng/L,P&;lt;0.05]。④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因子的表达:心肌肥厚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环孢素A组(56.26&;#177;3.37,36.26&;#177;6.19,44.71&;#177;6.58,P&;lt;0.01)。结论: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因子有拮抗心肌肥厚反应的作用。②在外源性醛固酮诱发大鼠发生心肌肥厚反应过程中,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性增加,而其内源性负性调节蛋白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因子的表达亦相应增加;应用钙调神经磷酸酶特异性阻断剂环孢素A后,心肌组织内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性呈下降趋势,而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因子的表达亦相应显著下降,提示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因子的变化受到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转导系统调控。  相似文献   
740.
袁艳  陈雯  虞智杰 《全科护理》2022,20(6):813-817
目的:了解临终病人初入安宁疗护科其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某社区医院安宁疗护病房108名临终病人主要照顾者,在病人入院3 d内对主要照顾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PHQ-9)、焦虑症筛查量表(GAD-7)进行调查,根据PHQ-9评分结果将病人主要照顾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根据GAD-7评分分为焦虑状态组和非焦虑状态组,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主要照顾者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的检出率分别是74.07%和62.96%。性别、与病人关系、文化程度、职业与抑郁状态发生有关(χ2值为4.210~11.79,P<0.05),其中性别、与病人关系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焦虑没有相关因素。结论:临终病人的主要照顾者群体存在很严重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尤其配偶为女性的主要照顾者,为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重点关注。同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缓解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抑郁,促进主要照顾者陪同临终病人圆满地走完人生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